南財對話丨華爾街經濟學家陳凱豐:中概股留美仍然大有可為,A股外資流入量還會越來越大

雖然美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但市場預期三季度GDP將迎來反彈。而與實體經濟的復甦步伐相比,美國股票市場已走得更遠。

標普500指數8月收復失地,9月3日觸及3588.11點的歷史新高,儘管隨後出現較大回撤,無礙指數輕鬆完成觸底反彈50%,中概股整體股價表現也在今年創下新高。

作為華爾街金融圈知名的華人投資人,美國匯盛金融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對華爾街市場動向有獨到見解,日前他接受了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的採訪。

對於國內投資者關心的中概股“迴歸”問題,陳凱豐指出,美國投資者對中概股仍然充滿熱情,中概股留美仍然大有可為。而在中國擴大金融開放的背景下,華爾街機構也在積極準備佈局中國,他認為,未來A股市場外資進入量還會越來越大。

南方財經:在美股3月觸底反彈以來的這波漲勢中,很多傳統意義上的華爾街大佬態度一直相對謹慎,反而大量散戶投資者,尤其是千禧一代年輕人,勇猛地衝進了股市抄底。老一輩投資者與千禧一代之間,投資觀念為何出現明顯的代際差別?

陳凱豐:我覺得很多原因,千禧年一代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或者說2008年金融危機時這種這些人還在上高中,雖然經歷過但沒有參與股市。從這批年輕人的成長過程來看,從他們開始工作,2010年到現在這10年左右,每次美股下跌都是很好的買入機會,已經養成了一個心理定勢。這次大跌確實他們大舉買入。

另外一個也是這些年輕人可能對未來更加有信心。(數據顯示,)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中,50歲以上的人死亡佔比92%,8%的死亡人數是50歲以下的,所以年輕人根本就覺得不擔心,結果就對於股市等更加樂觀。可以說,和老年人對股市前景的觀點截然不同。

南方財經:談到疫情,美國防控情況並不理想,5月復工後部分地區又暴發第二波疫情。可以說,美國經濟復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防控情況,這也是美聯儲官方反覆強調的一點。你認為美國經濟復甦之路是什麼樣的一條路徑?

陳凱豐:疫情確實在美國控制得不好,老有一些反覆,包括一些州重啟以後,可能又出現一些大的聚集暴發。但是現在經濟和疫情確實存在一些脫離,因為美國各個州情況很不一樣,有的州可能人相對來說不是很集中,在比較疏散的情況下,受疫情衝擊比較小,恢復也很快。

有一些州,比如像紐約等,最早一批衝擊最嚴重的,現在整個社區又看到一些數據,(產生了)抗體的人群佔比達到20%~30%,更高一點到40%,這些地方可能剩下的人已經覺得比較放心了。所以很多原因導致疫情還在起起伏伏,但經濟本身已經開始高速恢復了。二季度的經濟特別差,負增長超過30%,三季度可能會正增長28%、 29%,四季度我相信也會高速增長。就是說經濟整體增長可能是非常快的,但各個地區差異會非常大,包括各個行業之間,製造業和服務業等等。我舉個例子,比如說零售消費,現在恢復得非常不錯了,但你看一看分項裡面,線下銷售比以前還是下降了20%,然後線上銷售比以前增加了30%,結果整個銷售量增加了,但對線下實體店影響還是非常大。雖然經濟總體不錯,但是細節、細分差異化很明顯。

南方財經:這輪股市反彈背後很大的動力是包括美聯儲在內全球多國央行集體放水,你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去多國央行推動的貨幣政策“太貪婪、太極端,結果是物極必反”,並認為“負利率這種違反最基礎的經濟邏輯的政策一定不會成功”。如何理解?

陳凱豐:首先日本是最早搞零利率和負利率的,做了20多年,導致經濟停滯,然後通貨緊縮,整個社會的停滯,包括金融體系出現殭屍銀行等問題。歐洲是從前年開始搞零利率,去年開始搞負利率,結果也非常糟糕,導致也出現了一些殭屍銀行,歐洲一些主要銀行的股價已經回退到30年前左右的水平了,包括意大利等國家的GDP總值也回到了2006年、2005年的水平,確實是經濟一團糟糕,這個情況證明了搞零利率或者負利率是非常不好的政策選擇。

所以,我認為美聯儲現在大張旗鼓地要把通貨膨脹拉起來,實際上是在吸取歐洲和日本的經驗教訓,在進入通貨緊縮這個問題,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問題之前,先通過一個猛藥把通脹拉起來。實際上也是一種政策上的賭博。這種賭博它賭的是,如果經濟能夠高速反彈的話,以後再加利率就是了。 這對應的其實是一種擔心,即經濟如果走歐洲和日本的路,會中長期停滯,那是更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各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已經走到了一個死衚衕,左右都沒有什麼比較好的工具了。結果只能是通過更加一些極端的方法,比如說大規模發錢給消費者來拉動通脹,刺激消費等等,能否成功真的是很難說。

南方財經: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美聯儲其實是有點先發制人的意思,為了避免陷入日本和歐洲那樣的通縮情況,提前採取了行動?

陳凱豐:是的,他們經常反覆強調了,我們不想重複日本,我們不想成為下一個日本。

南方財經:除了貨幣政策,其實財政政策方面,美國政府的救市措施也是空前的。目前美國兩黨仍在就新一輪刺激計劃進行拉鋸,你覺得有沒有可能達成一致?

陳凱豐:我相信新一輪刺激政策一定會通過。最新的情況是,白宮希望搞1.3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但國會民主黨認為刺激規模太小,還要增加規模。實際上現在矛盾分歧點並不是要不要刺激,而是刺激力度的問題,我想最終肯定會達成一種妥協。因為今年是大選年,共和黨肯定希望自己能夠來幫多拿一些選票。民主黨本來就是支持社會福利的黨派,所以花錢民主黨都是願意的。所以說,新一輪財政刺激兩黨方向是一致的。現在矛盾焦點是規模,規模總是可以談的,我相信就像討價還價一樣,會一箇中間點。比如說現在1.3萬億,一邊說太少,一邊說夠了,那就再增加一點,最後可能就通過。

南方財經:如果通過的話,對美股市場來說,會不會又是一個比較大的刺激?

陳凱豐:其實現在市場已經預期這個會通過了。

南方財經:你最近在與吳小平的辯論中提到,中概股留在美國仍然大有可為,而吳小平認為中概股回國越早越好。為什麼你認為中概股留在美國還有很大發展機會?

陳凱豐:很多原因了。您現在是在廣州吧?小鵬汽車就是來自廣州的,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非常成功,當天股價上漲40%,市值過170億美元,融資20多億美元。小鵬汽車上市實際上意味著中國三大電動汽車公司都在紐約上市了,也證明中概股在美國是非常受歡迎的。基本上今年每週都有新的中概股上市,都是行業的領軍企業。至少從事實上來看,華爾街的機構、投行、投資人和中國企業都在繼續選擇中概股,這確實是一個事實。

而且從今年的數據來看,中概股的融資數量應該創了歷史新高,美國投資人對中概股是非常有熱情。另外,中概股今年股價表現整體來看也是歷史新高,整體上漲幅度應該已經超過50%了。包括像金山雲等上市以後都是翻倍了,包括貝殼、鏈家,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中介平臺。這些企業上市如此成功,一定會吸引新的中概股來繼續上市。市場決定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我認為中國企業現在龍頭企業國內市場競爭極為激烈,再想去擴張只能是行業內的競爭,這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國企業下一步成長只能是走出國門進行國際化,建設跨國企業。如果要成為真正的跨國公司,中國企業肯定是需要在紐約上市,不管是直接來上市,還是作為二次上市。

典型例子,比如歐洲最大的企業,不管銀行、汽車製造、保險、能源等,都是在紐約證交所有一次上市或者二次上市的,包括印度、南美等等,這個和中國是一樣的,中國最大的企業從工商銀行到中石油,包括阿里巴巴等都是在紐約上市的,下一步新的企業要走國際化道路,在紐約上市,監管結構非常透明的情況下,對這些企業的國際化是非常有幫助。

當然短期來看,中美這個情況大家也都知道,對於這些企業肯定是有挑戰的,但從長遠來看的話,想要國際化,在紐約證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對這些企業的成長肯定有正面意義。所以我的觀點很明確,中概股肯定會在美國越做越好。

當然,也不能不提示,一些中概股過去有很多作假的(現象),包括大股東欺負小股東等這些情況,這些情況今年開始被從嚴查處了一些,其實不是壞事情,也不能歸咎於中美關係不好,(如果)造假的話,在中國,在美國,任何國家都是會被監管機構追查的,有可能晚了幾年,但確實是各國都要做的事情。

南方財經:其實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曾多次表示,會推動中美共同解決跨境會計監管等相關問題。

陳凱豐:沒錯,根據我的瞭解,包括跟國內一些金融界專業人士的交流,其實中國和美國的會計準則是非常相像的,都是和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作為一個上市公司來說,不管是中國上市公司還是美國上市公司,不管在哪裡上市,它要做的財務披露,財務信息,各種財務報表都是非常接近的,並不存在說是必須要按照美國的會計準則,其實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按照國際會計準則一樣也需要做這些披露。

所以,我認為現在的發展(趨勢)是一個好事,證明以前很多企業是拿說會計準則作為藉口,實際上,你在中國也是一樣,要遵守中國的會計準則,實際上(中國的)是很先進的會計準則,真按照中國會計準則也需要披露,也不能說可以做假賬。

其實好的中概股在華爾街確實幫投資人賺了很多錢,而且(歷史上)中概股500多家,目前一共有160家左右還在上市,已經淘汰了2/3。剩下的,可以說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監管,應該說質量各方面都越來越好。

南方財經:你提到說中概股其實給美國投資者帶來了很多投資機會,現在中國金融市場也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很多外資金融機構都在陸續進入中國,也會加大在A股市場的投資,你怎麼看A股市場前景?

陳凱豐:我認為A股市場前景是非常好的,我非常看好A股。可能國內的很多朋友不太清楚,我在華爾街我知道的很清楚,美國的機構這幾年特別是從去年開始,就在大規模準備佈局中國。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我參加了很多活動,感覺到美國的機構投資人已經很明確了,今後做中長期配置性投資的話,就看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國家的資本市場了。有大量美國機構去年就開始和我們聯繫,讓我們推薦並協助他們進入A股市場投資,包括像一些大型公募基金,共同基金投資人,像 black rock(貝萊德)這些,也包括對沖基金,還有大量美國的家族辦公室和我聯繫,希望能夠幫他們推薦一下,能夠進入A股市場投資。

我認為這些機構在中國投資A股是作為配置性需求,所以 A股市場外資進入量還會越來越大,這些資金的話,也是從比較長遠的角度在考慮配置。因為他們考慮到的是,今後可能世界上包括科技等領域,基本上也就中國和美國企業能有龍頭企業的地位。

南方財經:A股市場有很多散戶,美國市場主要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這麼多外資進來以後,是否會對A股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帶來一些轉變?

陳凱豐:我相信會的。美國機構投資人的特點確實比較喜歡持有,然後比較喜歡投資一些板塊,基本上能把估值更多地帶向靠近在歐美市場的估值,比如成長股的估值、價值股的估值等,更多追求有現金分紅、有高流動性等,我相信會把市場的整個估值模型,包括定價導向,流動性等都更多帶向歐美市場。美國機構投資人這幾年非常注重指數化投資,我相信以後A股市場指數,包括ETF發展會越來越迅速。指數化投資很大程度上靠權重,因此一個結果就是,很多 A股非常小盤的股票,有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小盤股或者超小盤股的流動性可能會更加枯竭。因為ETF越來越多以後,它購買是按照指數權重購買,小盤股分配的量會越來越少。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