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個“美食大國”,聚集了各種美食,其中地方小吃種類更為繁多,但是您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到底哪些美食才是地方特色呢?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旅遊業發達的今天,美食也更為發達,甚至一些地方“美食”更是讓人無法接受,前段時間曝出來“掛在屋樑上30年的豬肉乾”,還有“貝爺不吃”的皮蛋,所以不管在哪裡,旅遊的景點都會有各地的飲食,那麼如何能體驗到真正的當地美食呢?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民以食為天,皇家對美食更是追求,在慈禧的餐桌上,菜品豐富的程度讓人羨慕。說到美食,及不得不提到廣東,臨海城市主要貿易,日本犯我中華,從東南進攻,英國打開國門,佔據臺灣,據說在廣東能吃到好多別處吃不到的極品美食,包括好多野味。

但是廣東的特色美食有什麼呢?總不能到那裡就開桌吧!

首先,我給大家推薦腸粉: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美味的腸粉

腸粉起源於廣東羅定,目前雖已在全國傳開,但是按照地理區分,較出名的有廣州的西關腸粉、普寧腸粉、揭陽小巷裡的潮汕腸粉、潮汕的腸粉、雲浮的河口腸粉、梅州的客家腸粉、鬱南的都城腸粉、澄海腸粉、饒平腸粉、惠來腸粉等。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美味的腸粉

看完了腸粉,接下來介紹竹升面:

竹升面是廣東省地方傳統麵食,是廣州小吃之一,粵語因“竿”字發音音不吉利而改稱“升”。竹升面是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麵,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麵條、雲吞皮的一類麵食。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美味的竹升面

竹升面挑選的竹竿有講究的,要夠粗大,保證它有比較大的覆壓面,代替人的雙手。 師傅搓完麵糰後,把麵糰放在案板上,然後騎坐在竹竿那頭,用腳一蹬一蹬,竹竿碾壓著麵糰,師傅要一邊壓打一邊移動,讓麵糰受力均勻,漸漸變成一條攤開的毛巾。一兩個小時後,麵糰便可以揉拉成一根根銀絲一樣幼細的麵條。 在碾壓過程中,不加一滴水。 通常和麵的時候,都不會加水,也不會加雞蛋,而是用鴨蛋, 用鴨蛋打出來的面既爽口而且充滿了蛋香味道。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誘人的竹升面

清晨,街頭巷尾飄著海鮮柔和的香甜氣息,我告訴同伴:“吃蝦餃吧!”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可愛蝦餃美拍

在網上我瞭解到,蝦餃也屬於粵菜系,始創於20世紀初廣州市郊伍村五鳳鄉的一間家庭式小茶樓,已經有百年曆史。傳統的蝦餃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餡料有蝦,有肉,有筍,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

伍村五鳳鄉盛產魚蝦,茶居師傅再配上豬肉、竹筍,製成肉餡。當時蝦餃的外皮選用粘(大)米粉,皮質較厚,但由於鮮蝦味美,很快流傳開來。

城內的茶居將蝦餃引進,經過改良,以一層澄麵皮包著一至兩隻蝦為主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為限。

相傳當時的伍村很繁榮,地方幽美,一河兩岸,河面經常有漁艇叫賣魚蝦。這家酒樓老闆為了招徠顧客,便別出心裁,收購當地出產的鮮蝦,加上豬肉、筍等作餡料製成蝦餃。當時蝦餃皮厚不光亮,但因新奇,味道又鮮美,贏得了食客的喜歡,不久便名揚廣州,各大酒樓爭相製售,並經點心師的改革,將原料用麵粉改成“澄粉”,效果特佳,更加吸引客人。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誘人的蝦餃

等到蝦餃端上了桌,我就拿起筷子夾了起來,同伴看了看,說沒有味道。本來想早上宜食清淡,但是他的口味比較重,我給他點了燒麥。

燒麥,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在日本稱作焼売,是形容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燒麥

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餚。燒麥是非常引人喜愛的特色小吃,據說起源於包子。它與包子的主要區別除了使用未發酵面制皮外,還在於頂部不封口,作石榴狀。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燒麥

雖然不是中國菜,街頭巷尾都有賣,一開始我都不點,但是也算是一種民間小吃,最關鍵的是在山東那裡根本吃不到這麼好吃的美食,味道真的很不錯呢,建議大家來到深圳、潮汕等旅遊的話,務必要嘗一嘗我們的燒賣和蝦餃。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美味的叉燒包

說到廣東的叉燒,當屬廣式叉燒最為出名,宴席必點,是廣東著名美食之一,屬於粵菜系。是廣東燒味的一種。多呈紅色,瘦肉做成,略甜。是把醃漬後的瘦豬肉掛在特製的叉子上,放入爐內燒烤。好的叉燒應該肉質軟嫩多汁、色澤鮮明、香味四溢。廣式叉燒這道菜凡是廣州的粵菜館,都少不了一份“金牌”叉燒!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廣式叉燒

在粵菜館吃飯,已經很習慣的問問服務員“你們家的叉燒做的怎麼樣?很多服務員都會說”這是我們的招牌菜!最正宗的叉燒肯定能在廣州尋到。

一直介紹廣東也實在不好,那麼雲南還有云南的菜,我每一次去雲南旅遊的時候,都會多次品嚐當地許多有特色的美食,而云南米線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符合大眾口味的米線帶給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其中的原因除了它在當地的美譽外,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它帶給我們那一種香軟順滑的口感和它那誘人的外形,恐怕也是走遍大江南北都有的原因了吧。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美味的米線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食品,已有百多年曆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

一是湯料覆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薑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製作材料

雲南米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大米經過發酵後磨粉製成的,俗稱“酸漿米線” 工藝複雜,生產週期長。特點:米線筋骨好,有大米的清香味,是傳統的製作方法。另一類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稱為“幹漿米線”。幹漿米線曬乾後即為“幹米線”,方便攜帶和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所以在各個地方都有,但是來到雲南,還是要嚐嚐最正宗的“過橋米線”,別處吃不到的真正美味。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川菜真的是太辣了,可能對我來說,吃火鍋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因為可以點鴛鴦鍋,也可以涮,食材可以任意搭配,不需要考慮食物本身的味道,張國立曾經說過川味不奪鮮,但是有些食材真的需要麻、香、辣蓋過原來的味道才能吃的下去。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鴛鴦鍋

說起來山東的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現通行地帶不僅限於當代的山東省,以大連菜為代表的遼南菜系也屬於魯菜),其發源地為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發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是八大菜系之首。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松鼠鱖魚

似乎是臨北的海邊都喜歡吃一些口味重的,菜基本上靠“燒”,一品豆腐、蔥燒海參、三絲魚翅、白扒四寶等這些口味還算清淡,糖醋黃河鯉魚、油爆雙脆、松鼠桂魚、扒原殼鮑魚、油燜大蝦、醋椒魚、糟熘魚片、溫熗鱖魚片、芫爆魷魚卷、膠東四大溫拌、糖醋里脊、紅燒大蝦、黃燜雞塊、鍋塌黃魚、奶湯鯽魚、燒二冬、賽螃蟹等好多菜餚,我都很容易就吃飽了,但是值得推薦大家到山東旅遊的時候,過去品嚐一下。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宴席

著名政治家“天下第一相”管仲主張“飲食者也,侈樂者也,民之所願也。足其所欲,贍其所願,則能用之耳”,“雕卵然取之,所以發積藏,散萬物”, 這種對雞蛋的雕刻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的食品雕刻加工記錄,也是典型的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思想,他通過鼓勵奢華的餐飲業來刺激消費、擴大就業、到達增加國民收入的政策與20世紀英國的凱恩斯經濟學不謀而合 ,使得魯菜在2700年前就佔據了高精尖的發展起點。管仲在其著作中詳細闡述了上菜順序等飲食禮儀問題,“置醬錯食,陳膳毋悖。凡置彼食,鳥獸魚鱉,必先菜羹。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紅燒——“鳳還巢”

羹胾中別,胾在醬前,其設要方。飯是為卒,左酒右漿。”意思是說擺放陳列各種飯食醬料時,不可違反禮儀規定。一般來說所上的菜品,鳥獸魚鱉等動物肉食之前,必須先上蔬菜羹湯。湯羹與肉食相間排列,肉餚擺在醬的前面,席面擺設要成正方形。飯是在最後上,左面一側放置飲用的酒; 右面一側放置清口用的漿。這些說明早在春秋時期山東飲食極為重視禮儀和上菜順序,這種鮮明特點一直延續至今。

出門在外,身處異鄉的你會吃嗎?

油燜大蝦

管仲輔佐齊桓公時期,山東名廚輩出。王充在《論衡遣告篇》中,有如下記載:“狄牙之調味也,酸則沃以水,淡則加之以鹽。水火相變易,故膳無鹹淡之使也……此猶憎酸而沃以鹹,惡淡而灌之水也。”文中說的狄牙,就是當時齊桓公的寵臣易牙,他是當時最著名的廚師。可見春秋時期的齊魯廚師不僅已經善於以鹽調節滋味,而且已經善於用水火變易之法,調節膳食的鹹淡,同時懂得了加鹹則愈其酸的道理。

這些是比較受歡迎的美食,該賬號主要用來科普生活知識,如果有喜歡的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夢想人生你我共享”關注更多精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