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評:立法保護母親河,讓一江清水持續惠澤人民

歷經三次審議,如今正式通過。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長江保護法。這部法律包括總則、規劃與管控、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綠色發展、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和附則等共9章、96條,將從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對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大深遠意義。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自2016年1月首次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重慶召開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各地動真格、出實招、求實效,通過整治化工企業、關停非法碼頭、嚴懲非法採砂等方式,全力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萬里長江“綠意”奔湧、“綠色畫廊”美景重現,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實踐證明,保護長江,是生態課題,更是發展課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樹立正確的發展觀。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定位才能讓綠色成為長江的底色。眾所周知,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現如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寫入法律,這是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助力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就一定能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需要上下游、左右岸合力攻堅,但難在一個“共”字。比如說,11個省市橫貫東西,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涉及水、路、港、岸、產、城等多個方面。如何形成保護合力?這部法律規定,國家建立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統一指導、統籌協調長江保護工作,審議長江保護重大政策、重大規劃,協調跨地區跨部門重大事項,督促檢查長江保護重要工作的落實情況。不言而喻,這一規定必將有助於各方協同發展、精誠合作,通過計長遠利、算整體賬,讓綿延6300多公里的大江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調研時強調:“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對當前人們普遍關心的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問題,這部法律明確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同時,在國家規定的期限內,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等重點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拿出十年時間,平復母親河的創傷,讓億萬斯年進化而來的生命休養生息,不僅是挽救長江水生生物所必需,也是恢復長江水生態所必需,更是我們改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所必需。唯有如此,未來人才不用從古詩裡辨識“魚蝦自舞,但一舸蘆花,數聲霜笛,鷗鷺自來去”的長江,更好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再過幾天,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前進路上,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我們就一定能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一江清水持續惠澤人民。(金羊網 文/王玉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