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學習宋朝的歷史(三)——步入盛世宋真宗

宋真宗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趙德昌,後改名趙元休、趙元侃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太宗駕崩。太宗駕崩後,趙恆遭遇了由太監王繼恩和李皇后(明德皇后)共同謀劃的宮廷政變,宰相呂端一力挫敗政變,於同月扶立趙恆繼位,是為宋真宗。次年,改年號為“鹹平”

宋真宗上臺後勤政治國,北宋由此進入鹹平之治。自從雍熙北伐之後,遼朝就經常在宋遼交界處搶劫殺掠,到景德元年(1004年)終於演變成大規模侵宋戰爭。宰相寇準力主抗戰,結果宋真宗親征,宋軍士氣大振,與遼軍相持在澶州城下,遼軍被迫求和。經過幾番交涉,兩國議和成功。和約主要內容是:宋每年給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開放邊境貿易,雙方為兄弟之國。史稱該和約為“澶淵之盟”。

趙恆在即位之初,廣開言路,勤政治國,政治清明,經濟日趨繁榮,史稱“鹹平之治”。但是與久經沙場的太祖、太宗不同,從小生活在深宮中的趙恆性格較為懦弱,缺乏開拓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在他看來,堅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黃老思想,繼續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選擇。

澶淵之盟簽訂後,趙恆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反而致力於封祀之事,粉飾太平,廣建宮觀,勞民傷財,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日趨嚴重。

重新學習宋朝的歷史(三)——步入盛世宋真宗

宋真宗對於我們而言,最熟悉或者最常被搬上屏幕的是關於和劉娥的故事。

劉娥為四川成都人,出身貧寒,從小父親就死了,跟隨外祖母家的親戚四處流浪,十幾歲時就嫁給銀匠龔美為妻。為了做生意賺錢,銀匠帶著劉娥來到當時的京城開封。龔美生意不好,走投無路,就想把劉娥賣掉。

趙恆(當時還是襄王)的幕僚張旻(張耆)見過劉娥後,覺得她聰慧貌美,想起趙恆曾說起想納一個四川女子做侍妾,就安排兩人見面。趙恆見到劉娥後非常滿意,便把她買了下來。劉娥頗得趙恆的歡心,兩人如膠似漆,形影不離。宋太宗趙光義知道此事後大怒,勒令趙恆把劉娥逐出襄王府。父命難違,但趙恆實在捨不得劉娥,便偷偷把劉娥寄養在張旻家。張旻安排家人悉心照顧劉娥,自己為了避嫌,每天睡在襄王府,以免招致不必要的懷疑,甚至是殺身之禍。

趙恆即位後,沒有忘記劉娥,把她接到了皇宮,疼愛依舊。劉娥在宮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已經升為德妃。當時郭皇后已經去世,在後宮中,劉娥的地位最高,離皇后寶座只有一步之遙。

劉娥不僅溫柔美麗,且生性機敏,通曉書史,對國家大事也頗具見識。趙恆批閱文件,劉娥常陪伴左右。凡有疑難,劉娥總能提供恰當的建議,深得趙恆信任。在郭皇后去世之後,趙恆有意立劉娥為後,但他也知道劉娥的出身是最大的障礙。

趙恆拿不定主意,就找參知政事趙安仁商量。正因劉娥出身卑微,趙安仁反對立她為後。趙恆聽了很不高興。第二天又找王欽若商量,並把趙安仁的意見告訴了他。王欽若對趙恆說:“陛下不如問問趙安仁,他認為應該立誰為皇后。”改天,趙恆問趙安仁該立何人為皇后,趙安仁建議:“德妃沈氏是前朝宰相沈義倫的後人,可以做皇后。”趙恆次日跟王欽若說明了趙安仁的意見,王欽若說:“陛下不說,臣也知道他會這樣說,趙安仁過去曾經做過沈義倫的門客!”趙恆覺得趙安仁徇私,就將其罷免,下決心立劉娥為後。但劉娥為人處事頗為謹慎。當趙恆決定立她為後時,宰相王旦忽然請病假,劉娥擔心王旦持反對意見,就勸說趙恆推遲此事。後來王旦上疏表示同意立劉娥為後,這件事情才最終確定下來。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劉娥被冊立為皇后

趙恆即位後,龔美改姓劉,與劉娥以兄妹相稱。由於劉娥的關係,劉美升得很快,逐漸掌握了京城軍權,成為劉娥最為得力的助手之一。趙恆統治晚期,劉娥權力越來越大,成為實際上的統治者,其一舉一動,對當時的政局,尤其是寇凖、丁謂兩派之間的鬥爭,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劉娥雖受真宗寵愛,但自己卻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正巧,趙恆看上了劉娥宮裡的一個侍女李氏(李宸妃),受到趙恆寵幸的李氏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產下一子(趙受益,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當時劉娥還沒有被封為皇后,年近四旬的劉娥可能認識到自己不會再有孩子,便接受了李氏的這個孩子,由她和另外一個嬪妃楊氏(章惠皇后)共同撫養,嚴禁宮人向孩子說明真相。趙恆很寵愛劉娥,默許她抱養李氏之子。擁有子嗣,對劉娥能冊立為皇后,以及趙恆死後順利垂簾聽政具有重要的意義。聰明的劉娥十分明白兒子對她的重要性,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假意,劉娥還真是充當了一個合格母親的角色,細心地撫育趙受益,母子感情十分融洽。這位皇子從小就叫劉娥大娘娘,叫楊氏小娘娘,一直認為劉娥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直到劉娥去世後,才知道真相。

重新學習宋朝的歷史(三)——步入盛世宋真宗

乾興元年(1022年),趙恆駕崩於延慶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諡號為文明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葬於永定陵。累加諡號為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