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潛艇的“護身符”——“圓筒-M”電子對抗浮標

近日,俄羅斯相關媒體報道了有關俄“圓筒-M”拖曳式電子對抗系統的最新信息。在2018年8月,從俄羅斯媒體關於國家採購數據的報道中,潛艇專用的“圓筒-M”電子對抗系統被首次公之於眾公眾,但當時俄方對於該系統的具體細節諱莫如深。而此次俄“軍事評論”網披露了有關這一項目的相關技術和運用方面的最新進展,在一定程度上撩開了“圓筒-M”的神秘面紗。


“圓筒-M”專卡海天通信信道


眾所周知,隨著各種反潛技術的發展,過去以隱蔽性見長的潛艇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而這其中,以反潛機為代表的空中反潛平臺由於反應速度快、覆蓋面積廣、探測和攻擊手段多樣,成為各國大力發展了反潛手段之一。以美國及其盟友裝備的P-8A“波塞冬”反潛巡邏機為例,該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反潛巡邏機之一,用於執行長時間的海上監視任務,能夠通過高分辨率的傳感器探測水面艦艇,還能空投聲吶浮標搜尋敵方潛艇,並利用所裝備的“魚叉”反艦導彈和MK-45型魚雷對艦艇目標發起打擊,可謂潛艇的“天敵”。


俄羅斯潛艇的“護身符”——“圓筒-M”電子對抗浮標

▲ 現代反潛機堪稱潛艇的“天敵”


在飛機反潛作戰中,其主要流程就是首先在可疑海域投放聲吶浮標,多個分佈不同位置的浮標在開始工作後會主動發射聲吶波,同時接收潛艇反射的回波,此後浮標會通過無線電將數據回傳反潛機,反潛機則以此分析出潛艇的位置並發動進攻。為了對付此類勁敵的獵殺,潛艇也採用了各種手段予以對抗,如消音、消磁、潛空導彈甚至激光武器等,而俄羅斯“圓筒-M”則比較奇特,專門讓敵方的探測器無法向上“彙報”。“圓筒-M”系統的關鍵組成是帶有特殊電子對抗設備的浮標,這些浮標平時由潛艇攜帶,戰時一旦需要就會進行拋放。當浮標升上水面後,啟動設備,發出干擾電波,壓制附近海域的無線電通信,將敵方聲吶浮標與母機的聯繫阻斷。


俄羅斯潛艇的“護身符”——“圓筒-M”電子對抗浮標

▲ 聲吶浮標是飛機反潛的關鍵設備


“圓筒-M”讓俄潛艇提升“底氣”


其實“圓筒-M”在實質上就是一個漂浮在水面上的電子對抗吊艙,與現代艦艇裝備的用於防禦反艦導彈的舷外有源誘餌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舷外有源誘餌主要由天線、接收機、寬帶微波發射機和處理機組成。當艦船電子偵察系統偵收到到反艦導彈雷達導引頭信號後,會將舷外有源誘餌發射至一定距離的海面上,誘餌開始工作後,會將接收到的反艦導彈導引頭信號進行調製處理,然後放大轉發出去,使反艦導彈導引頭接收機將誘餌當做軍艦本身,使之偏離真實目標。而 “圓筒-M”的不同之處在於其針對的是敵方聲吶浮標的通信信道,由於無法及時從自己拋放的聲吶浮標獲取數據,敵方反潛防禦系統的工作效率會被降低,對海域內潛艇的監視能力也將大大減弱。相應地,俄羅斯潛艇就可以獲得更多的主動權。


俄羅斯潛艇的“護身符”——“圓筒-M”電子對抗浮標

▲ 俄水下力量是美國及西方盯防的重點


據悉,近幾年俄國防部計劃為潛艇採購10套新型拖曳式電子對抗系統,2019、2020年各獲得5套,採購總價3億盧布。作為俄羅斯核威懾的支柱,其955型“北風之神”級、667BDRM型“海豚”級戰略導彈潛艇將率先列裝。另外柴電潛艇也可能使用“圓筒-M”作為護身手段。明顯的是,隨著“圓筒-M”的入列,俄羅斯潛艇在與敵方反潛力量的周旋中將會再增一份底氣。


劃重點

明顯的是,隨著“圓筒-M”的入列,俄羅斯潛艇在與敵方反潛力量的周旋中將會再增一份底氣。


圖 | 源自網絡

出品 | 科普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