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布克賽爾:富民產業鼓起錢袋子

風起塞外,潮湧賽爾。

一頭頭牛群入社,火紅的日子牛起來;一群群雞群追逐,錢袋袋鼓起來……脫貧攻堅,產業為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在貧困村培育產業基地,發動能人帶動創業,使產業成了貧困戶脫貧的“金鑰匙”。

“我去年6月進合作社,每月工資3000元,去年10月漲到3500元,加上每年12頭牛的分紅,收入比過去多很多。”以牛入股在新疆蘇德勒牲畜養殖合作社打工的再·文化滿臉笑容自豪地說。

再·文化是該縣夏孜蓋鄉巴音託洛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十幾年前他和妻子騎摩托車同時車禍,自己肝脾受損,妻子腦顱開刀,雖然現在已經痊癒,但出力的活幹不了,每年收入不多。他把家裡的12頭牛全部加入合作社,還進社成了合作社的飼養員,嚐到了合作社帶來的甜頭。“合作社就在我家門口,活不重,忙完還能照顧家。”再·文化說。

據介紹,去年6月,該縣夏孜蓋鄉讓能人帶富,在貧困村巴音託洛蓋村成立新疆蘇德勒牲畜養殖合作社,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脫貧模式,吸引23戶貧困戶和10戶非貧困戶共160多頭牛入社。“現在讓村民變股民,按照每頭牛7000元的價格,每年30%分紅,每頭牛可分紅2100元。而且他們還可以入社打工。”合作社負責人朋次克說。

像這樣的帶貧益貧的產業在該縣還有很多。和什托洛蓋鎮在貧困村烏蘭浩達村成立故鄉情土地種植合作社,將全村3620畝土地全部流轉至合作社統一管理經營,以每畝市場價410元的價格承包,每畝土地按成包價的10%給村民分紅。

發揮本土傳統手工業能工巧匠帶動效應,依託“土專家”莫特格鄉建立了奶製品製作加工作坊,帶動了19戶貧困家庭牛奶的銷售,8名貧困戶就近就業。

據瞭解,該縣注重發揮扶貧資金長遠效益,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和布克賽爾鎮建成了扶貧創業車間,引進新疆九尾狐服飾有限公司,為貧困戶搭建勞動致富舞臺,採取技能培訓+崗位操作+訂單幫扶的模式,引導易地搬遷戶和城市低收入人員轉為產業工人。

查干庫勒鄉貧困村道蘭特村發揮企業幫扶作用,去年引進布露格飲品有限責任公司,帶動該村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在家門口每月穩定增收1800元左右,填補了村辦企業的空白。

該村貧困戶巴合德別克·哈甫西上個月在村裡的幫助下成了公司的員工。4月18日,已經工作了20多天的他開心地說:“沒想到能在家門口就業,很感謝政府的幫助。”

坐落在哈同山下的鐵布肯烏散鄉貧困村查干阿德爾格村養殖合作社裡,雞鳴聲響徹山谷,成群的雞鴨追逐喜戲。

這是該鄉發揮社會幫扶優勢,國網塔城供電公司“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集資30萬元建設的養雞合作社。按照公司+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使36戶貧困戶戶均收入達到2.24萬元。自2017年起,還從集體經濟收入中每年給全村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發放2只生產母羊發展生產,維修了村委會,新建了公廁、澡堂。

能用眾力眾智,則無敵於天下。在全縣的合力攻堅下,一個個小小合作社讓貧困群眾的日子牛起來,錢袋子鼓起來,一個個特色產業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正拔掉一個個“窮根”。(記者 查燕榮 通訊員 宋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