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作者;最英國

來源;最英國


4月17日,英國新增死亡病例847,總計14576;新增確診病例5,599,共計108,692。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昨日,英國政府宣佈,英國確診突破10萬;封鎖令再延長三週;疫情初見平緩趨勢,但高峰期到來還需再等待。


不過,英國政府表示未來三週決定放寬一些措施,但具體涉及到哪些措施暫不公佈。至於何時解封,昨天政府給出了5個條件:


1、醫院的ICU床位充足。


2、英國醫院死亡率持續穩定下降,可以確定高峰期已過。


3、感染率下降到可控水平。


4、檢測量和個人防護設備(PPE)充足,未來可以從容應對。


5、任何現有防疫政策的調整,都不會導致疫情第二次爆發、也不會讓英國醫院NHS不堪重負。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時候才能達到這五個條件?什麼時候才和家人團聚、請朋友吃飯、出去喝一杯?還要再等多久才能去度假?學校何時復課?究竟哪天才能返工?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封城對抑制病毒擴散至關重要,但是卻干擾著很多人的生活。

今天,在政府確認英國的封鎖至少還要延長三個星期之後,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連線慰問民眾, 重點談到封鎖限令為大家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威廉王子對BBC說,長期封鎖讓民眾感到“壓力山大”,給人們帶來的心理負擔不容忽視。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的確,擺在唐寧街面前的是一系列重大決策:何時行動?解除哪些限制?如何控制病毒傳播?如何權衡短期內挽救生命、長期內挽救經濟和社會?

倫敦衛生與熱帶疾病醫學院的庫查斯基(Adam Kucharski)這樣形容:確實有選項,但每個都不是最理想。他認為,解封難度大,我們還是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第一,為什麼現在不能全面解封?


就算疫情已經觸峰、感染率已經降到極低,我們還是不能徑直返回常態。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英國流行病學家預測,現在英國已經感染(也就是可能獲得免疫)的人只有4%。換句話說,還有6300萬人仍是潛在的目標。

突然全面解封,病毒肯定殺個回馬槍。因為病毒本性未變:不封鎖禁足,一個人感染後傳給大約三個人。


把傳染率削減60-70%才能降低病例。所以,眼下必須同幅削減人與人的接觸。

如果要停止社交疏離,必須同步採取其他措施抑制病毒,至少要預防感染者病症惡化、進入重症監護。


第二,一點回旋餘地都沒有嗎?

如果傳染率已經削減70%,可能會有一些迴旋餘地。


庫查斯基說,有證據表明,許多國家的封鎖效果超過這個指標,在中國大約是80-90%。傳染率降到最低,病例也就會很快減少。

中國、特別是疫情震中武漢實行長期、嚴厲的封鎖,包括公交停運。

但是目前還不清楚,其他國家、包括英國在內,有沒有、有多大的迴旋餘地。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第三,加強檢測、追蹤行不行?


大幅度增加檢測是所謂“追查、摧毀”戰略的前提。也就是:查清病例,檢測接觸者,擴散之前隔離。

英國剛開始出現病例時採取的就是這種偵探性手段,當時英國只有為數不多的輸入型病例。追查成功,就可以控制病毒傳播。


衛生部長馬特·漢考克(Matt Hancock)說,隨著疫情的爆發,英國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想回到對所有有症狀的人進行大規模檢測的過程。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目前,優先檢測對象還是醫院、一線員工、護理人員和養老院的弱勢群體等。漢考克說,好消息是,目前已經對50,000多名NHS員工進行了檢測,從今天起,包括警察、消防和監獄工作人員、重要的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司法部門在內的其他人員也將進行測試。


不過,就算有了大規模檢測,也不可能很快回歸我們熟悉的生活常態。同時必須採取其他措施防止疫情死灰復燃,而且,這些措施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因為疫情本性未變:有病毒,會傳播;有弱勢人群,染病後更可能發展為重症。

此外,大規模檢測工程巨大,且行動必須迅速,才能保證走在病毒的前面。英國全國醫保體系NHS已經在和蘋果、谷歌等科技公司聯手開發跟蹤病例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再有,只有在病例不太多的情況下,這種策略才可能最成功。


第四,把高危人群徹底保護起來怎麼樣?


另外一個策略是“加強避險”。

現在英國是試圖在全社會所有各個層面抑制病毒,可以把目標改為在風險最高的人群中徹底消除病毒傳播嗎?


老齡、一些基礎病都可能大幅度增加Covid-19的致命風險

封城措施也是為了防止重症監護陷入癱瘓,確保高危人群不染病—就算年輕、健康人群中病毒仍在更加普遍地傳播—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愛丁堡大學的伍爾豪斯教授(Mark Woolhouse)說,“簡單粗暴地說,對80%的非高危人群來說,新冠確實是個可怕的病毒,感染確實是個嚴重的疾病,但是,這並不會壓垮醫護體系,也不會導致全社會禁足。

如果能夠切實加強避險、讓它成為一面非常、非常強大的盾牌,就可能有更多餘地,甚至可以永久放鬆某些限制。”


目前英國高危人群必須在家避險12周。加強性措施可能包括,醫院所有醫護、養老院所有護工、所有去探望老年人的人都必須定期接受檢測,確保不攜帶病毒。最好還要有抗體檢測,證實他們已經免疫。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但這樣做的危險在於,社區中流通的病毒越多,控制越難。矛越尖,盾的壓力越大。日前報道稱,盧頓(Luton)一個養老院15位老人“集中去世”,其中5人確診感染病毒,另10人沒有接受病毒檢測。


第五,分期、分批解封可以嗎?


不同的限制措施抑制病毒傳播的效果也不同。

庫查斯基說,綜合來看,有些人際交流和活動(傳播病毒)風險更小。他的觀點是,根據傳播風險把限制措施大體分為低、中、高三級。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低風險包括戶外鍛鍊。目前英國政府的建議是,每人每天可以到戶外鍛鍊一次、期限一小時。但在有些國家,戶外鍛鍊已被禁止。

中風險包括允許一些出售非必需品的商店恢復營業,或者允許人們偶爾在家外聚會。

風險更高的措施包括復工、復課、患者和全家隔離等。權衡解封順序難度很大,必須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利益和停止病毒擴散的風險。


倫敦帝國理工大學的弗格森教授(Neil Ferguson)說,必須找到一系列持續控制病毒傳播的辦法。“毫無疑問,解封可能會依據年齡、地域分別決斷……需要有社區內的普遍測試,有效隔離患者,查明病毒傳播區。”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第六,疫情觸峰後有希望解封嗎?


疫情觸峰後,仍然需要考慮在多大程度上繼續抑制病毒的傳播。可以努力把感染率降到最低,這樣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疫情復燃。但是,這個選項的代價是,必須在更長時間內堅持封鎖。

另外一個選項是,儘早結束封鎖,認可在社區內將繼續存在大批病例。這當然也不理想。


流行病學家建議,還可以考慮計劃的是,繼續在英國範圍內封鎖、還是按地區甚至按城市分別決斷,把封鎖重點放在疫區。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第七,發“免疫證”怎麼樣?


免疫證、又稱免疫護照的構思早已存在。有了能殺死病毒的抗體、拿到通行證的人,就可以重返正常生活了。不過,從科學角度來看,這仍有許多疑點。

首先,現在還沒有準確的抗體檢測手段。其次,痊癒後獲得的免疫力會持續多久、抗體會不會保證不再二次感染、是否強大到讓痊癒者不再攜帶、傳播病毒的地步,這些都還是未知數。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中國疫情中心武漢封鎖76天,4月8日解封時只有持健康證明(又稱綠碼)的居民可以出城。


第八,“獲得自由”最後的希望在哪裡?


顯然,最有可能打破僵局的是疫苗,這是多國專家達成的共識。接種疫苗後,就不需要社交疏離了。但是,距離可靠的疫苗上市至少還要有一年的時間。不可否認,希望是有的,目前新冠疫苗在各國的研發速度之快前所未見。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如果還是沒有疫苗,那麼可能就要再提群體免疫了。高達70%的人感染後,至少病毒就不會再導致疫情大面積、打規模爆發了。

專家指出,治療新冠的有效藥也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新藥能讓Covid-19停留在發燒、咳嗽的階段,而不是發展到重症監護、威脅生命的地步,那麼,就算病例居高,問題也不太嚴重。


不過,目前能做的只是等待。

今後幾個月,一部分人的生活可能會慢慢恢復常態。但是,問題不是擺在英國面前的,而是擺在世界面前的。


詳解英國抗疫“持久戰”:解封的五個條件和八大難題


或許我們需要面臨的,可能還是是一場持久戰呢。


但無論如何,生活都會一如既往地繼續,


KEEP CALM & CARRY 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