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供電“血管”激活動力之城

暢通供電“血管”激活動力之城

廣州電力營商環境領跑全國。

暢通供電“血管”激活動力之城

海珠供電局保障電力供應。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 攝

暢通供電“血管”激活動力之城

廣州電力展示館

透過流量 看廣州(3)

9月份工業用電量首次實現今年以來正增長;工業中的製造業用電量已連續4個月實現單月同比增長……被視為經濟“晴雨表”的用電量第三季度表現亮眼,一組組數據折射出廣州經濟復甦活力和韌性。

當前廣州以打造世界一流電力營商環境為目標,擴大投資界面延伸範圍、推行臨電租賃服務等創新舉措在全國率先推開,為工業企業生產提供“堅強後盾”的同時,成為城市新舊動能切換的“幕後英雄”,助力廣州“獲得電力”指標進入我國營商環境評估第一梯隊,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統籌:全媒體編輯中心張毓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麗莉、王楚涵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除署名外)

電力流量

9月,全市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7%,當月增速今年以來首次轉正。

其中,佔工業用電量七成的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9.4%。

廣州“獲得電力”指標2019年進入我國營商環境評估第一梯隊。

2010年以來,廣州電網建設投資超過680億元,變電站數量由245座增至367座,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廣州電力營商環境領跑全國

“拿地即開工,插電式服務”的高質量用電體驗成為南沙供電一大創舉。不久前,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施工建設項目通過南沙新區明珠灣特有的“插電式服務”,迅速完成2臺500千伏安臨時用電接入,“獲得電力”營商環境又一次跑出“南沙速度”。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通過共享明珠灣開發建設和招商引資的有關情況,電網規劃提前部署,首次實現10千伏電壓等級電網規劃,統一將管廊建設、網架完善、線路遷改、臨電及永電接入點等前置確定。也就是說,在末端設置臨時用電“插口”,把電直接送到用戶門口,這被視為打通明珠灣電力供應的每一條“毛細血管”。

“獲得電力”是世界銀行推出的評價測量各經濟體營商環境便利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廣州的多項創舉助力電力營商環境領跑全國。在廣州“獲得電力”指標2019年進入我國營商環境評估第一梯隊的基礎上,今年年初,廣州市工信局還聯合廣州供電局對外發布《廣州市持續深化獲得電力改革實施方案》,從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提升供電可靠性、提升電費透明度等方面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推出“簡·快·好·省——廣州用電更EASY”優化電力營商環境3.0新舉措。

廣州供電可靠性

連續兩年全國前四

市場主體有活力,經濟才有動力,供電作為保障性工程,可靠率的提升是關鍵。位於黃埔區的中新知識城由於內部高科技產業需求、負荷密度高度集中,對供電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為滿足中新知識城對供電可靠性的需求,廣州供電局借鑑新加坡電網組網經驗,在國內率先採用高可靠性的20千伏“花瓣型”接線方式併合環運行供電,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9%以上,真正實現不間斷供電。據統計,中新知識城用電最高負荷約218萬千瓦。

為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廣州市工信局與廣州供電局簽署《廣州市供電可靠性管制計劃的協議》並出臺《廣州市供電可靠性管制計劃實施辦法》,以國家能源局確認發佈的年度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為標準進行獎懲,將進一步提高廣州的供電可靠性。

目前,廣州正對標用戶停電時間小於“1小時”的世界一流標準發力。翻閱數據可以發現,實際上廣州供電可靠性已經連續兩年進入全國前四。2019年,廣州年度不停電作業次數20971次,減少用戶平均停電時間4.68小時/年;2019年廣州城市客戶平均停電時間為0.62小時/年/戶,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投資亦是硬實力的表現之一。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廣州供電局累計完成配網固定資產投資163億元,以強大電網築牢廣州電力營商環境硬實力。此外,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葉嵩曾表示,廣州在全國率先擴大投資界面延伸範圍,高壓供電投資界面延伸至客戶用地紅線,200千瓦及以下低壓供電計量表、表箱及電源側供電線路全部由電網企業投資。自2015年以來,此舉減少企業接電成本約45億元。

供電保障助力製造業持續復甦

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傳遞數字化升級的“速度”,從不同側面呈現出廣州經濟發展的新面貌。在明珞裝備公司的車間內先進的智能化操作正是鮮活的寫照,截至2020年9月,明珞的海外訂單總計超過1億美元,完成訂單的背後,電力保障不可或缺。數據顯示,該公司位於花都區的一家工廠用電量今年4月~9月份的統計電度數均超過10萬度。

企業有了“定心丸”,才能保持住持續向好的勁頭。在剛剛公佈的前三季度統計數據中也可見製造業復甦持續,其中工業技改以及民間製造業投資出現兩位數增長,這在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看來,背後是產業轉型升級、民營製造業投資進入轉型升級的週期,也是對製造業前景較為看好,這與相關領域的扶持政策逐漸到位有關。

伴隨著製造業持續復甦,用電量水漲船高,這從廣州市9月份的工業用電量亦可見一斑。9月,全市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7%,當月增速今年以來首次轉正。其中,佔工業用電量七成的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9.4%,是工業用電當月“轉正”的強勁動力。

城市供電為5G等新經濟提供動能

“能效數據”被視為觀察經濟“晴雨表”的重要指標。以5G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的應用也從另一側面折射出經濟運行的活力。數據顯示,廣州市實施數字新基建三年行動計劃,首批254個重大數字新基建項目總投資額超2600億元,正在加快建設5G商業試點城市,其中建成5G基站達到3.4萬座。

城市供電正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持續動能。由數字經濟底座支撐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和海洋經濟加快壯大成為廣州經濟發展的新支柱。因為如此,能源消費品種出現持續優化,正是廣州產業結構調整的印證,也是激發新舊動能切換的路徑。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煤炭消費量818.99萬噸,同比下降14.4%;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長,其中天然氣(氣態)消費49440萬立方米,同比增3.8%,液化天然氣消費95.55萬噸,同比增54.1%。

為保障用電需求,近10年來廣州持續投入電網建設。據悉,2010年以來,廣州電網建設投資超過680億元,變電站數量由245座增至367座,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