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她們的生活細節,世上女人天天都在經歷

《逃離》:她們的生活細節,世上女人天天都在經歷


《逃離》是我讀了很多年的一本書,早在2013年愛麗絲·門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我就買了。那時候,我匆匆翻了兩頁,覺得無聊,便放在床頭不再看它。之後的幾年裡,偶爾也翻過幾次,但每回都是掃了幾眼就看不下去了。

我是在2020年2月11日(2020年2月10日深夜)讀完的,沒想到以前看兩頁就會睡著的書,我竟然為了讀完它而熬夜。我還是很慶幸我一直讀到了最後,也很開心認識到門羅這樣一位獨特的作家。讀完最大的感觸是這本書的情節沒有明顯的跌宕起伏,文字極其簡潔,但是總有一些細節和反轉讓人驚歎。

我最喜歡《播弄》這個短篇,這也是所有短篇中最為有趣的一個了,情節在不停地反轉。由於不忍心破壞未曾看過此篇的讀者的閱讀體驗,我就不敘述小說的情節了,僅僅展示一個結尾。

《逃離》:她們的生活細節,世上女人天天都在經歷

關於《逃離》這個短篇小說集想表達的內容,我得坦白,我並沒有完全理解。我在豆瓣上看了很多短評,仍舊困惑。


《逃離》:她們的生活細節,世上女人天天都在經歷

紙質書的腰封上寫道:“逃離,或許是舊的結束。或許是新的開始。”“她們的生活細節,世上女人天天都在經歷。細節背後的情緒,無數女人一生都不曾留意。”我猜想,這該是描寫女性日常生活的書。於是,我在閱讀時總是留意能反映女性生活狀態的文字。

在書裡,我看到很多身為女性難以避免的困境(“每月一次的來潮”),也看到很多人為的惡意,有時還感覺到門羅對於男性的不滿。

“她無法解釋,自己也不太明白,她所感覺到的並不完全是妒忌,而是一種憤怒。並非因為她不能那樣地散漫著花錢購物,那樣地穿衣打扮。而是因為人們都認為女孩子應該這樣。漂亮、當成寶貝似的供著哄著寵著,自私又蠢笨。女孩子似乎就應該這樣,那樣才有人為之神魂顛倒。這以後呢,又會當上母親,一心都撲在孩子身上。自私倒不自私了,但還是一樣的無知。永遠都是如此。”(《激情》)關於人們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已經屢見不鮮,其實對男孩也一樣。從記事開始,我們就被告知男孩喜歡玩具汽車,女孩喜歡洋娃娃;男孩要勇敢,女孩要溫柔;男孩理科好,女孩文科好......相比於男性,女性有時被定義得更不堪一些,我常聽到有的父母會告訴他們的兒子:“你要大度,不能像女孩子一樣小氣,愛斤斤計較。”好像那些不好的品質是女孩子特有的一樣,難免會讓人氣憤。

“可是到了九月份她又回來,說她還想學物理、化學、三角、幾何與代數,雖然這些科目被認為都是女孩子最不容易學好的。學校的校長跟她談了一次話,告訴她這樣做達不到什麼目的,因為她反正也沒有可能上大學,更何況大學課程也不需要如此完備的一份拼盤。”在教育方面,女孩也會遭遇困境。我記得在我填大學志願的時候,很多人都跟我說女孩子學得輕鬆點,最好不要跑到外地去上大學。畢業了,就早點結婚。在很多人眼裡,好像女孩子是無法做成什麼大事的,也不需要太高的學歷,她們的一生是可以預見的,不像男孩那樣有無限的可能。當女孩表達自己某些遠大的理想時,似乎總會遭到一點阻礙和嘲諷。

“按照埃裡克的思路,客客氣氣總能恢復好感的吧,假裝那就是愛情了,好歹也能矇混下去,撐到愛情真的復甦的那一天——要是始終都復甦不了呢——那也只能這樣子了,埃裡克反正是能這樣湊合過的。”男人好像總是對愛情太敷衍,卻嫌棄女人太較真。印象裡讀過很多這樣的故事,結局男人和女人都很沮喪且委屈。

“也許他像有些男人一樣,菜上得不夠及時就覺得是收到了輕慢。”

“不完全是優越感,而是一種很特殊的、沒有什麼理由的憐憫心。”

“一想到自己選擇的機會比姑娘們所能知道的要寬闊得多,他突然之間就感到心裡很舒坦,使自己也能對她產生出些同情憐憫的感覺了,而且也覺得很好玩。”

上述三條是對《法力》中一個男人的描寫,我想,會不會大多數男人都是這樣的?

最後,我期待一個讀過《逃離》的人與我分享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