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他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也是潛心學術的科研人;他是砥礪奮進的材料學子,也是滿腔熱血的交大青年。臺前幕後,他全情投入,實驗室裡,他深耕專業,他是上海交大2019年度“三好學生標兵”獲得者,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生,任思儒。讓我們跟隨他的腳步,一同見證榜樣的成長之路吧~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矢志科研,用理想指引青春遠航

  研究生期間,任思儒專注於電子芯片三維集成製造互連技術,對微米級互連銅柱凸點的失效機理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首次提出瞭解釋小尺寸銅柱凸點中側壁金屬間化合物生成的機理模型。後續研究中,這一模型也被用於解釋小尺寸銅柱凸點中錫須的生成機理、Cu-Ni-Sn三元金屬間化合物的生長機理。此外,他還提出了一種通過插入中間層金屬間化合物,抑制Cu/Sn體系中金屬間化合物進一步生成的方法。在研二期間,他在電子材料領域發表5篇SCI論文,其中3篇是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

  成績的背後是勇往直前的自我超越。由於本科期間的研究方向並非電子材料,加入研究所的初期,任思儒遭遇了諸多困難,一度陷入低谷。他並不害怕,不過是從頭開始:不瞭解無塵實驗室的實驗操作與規範,那就從頭學起,不瞭解電子封裝領域的基礎知識,同樣從頭學起。從艱難跋涉到高歌猛進,任思儒堅定科研理想,打破了科研上的困境,而且出色地完成研究生的課程,取得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感悟。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任思儒在無塵實驗室製備、表徵樣品

  交融匯聚,用熱愛描繪多彩校園

  2016年暑假,任思儒加入由上海市海外交流協會組織的“絲路中國行”優秀華裔大學生微電影參訪團。在20多天的活動中,他積極同華裔大學生交流,向他們介紹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並且利用眼前生動的實例向他們展示中國的發展成果。他還同小組內的華裔大學生合作,製作了題為《APlaceWeAllCallHome》的視頻短片,在視頻網站獲得了超過2萬次的播放量。

  大四暑假,任思儒參加了“2017年兩岸青年領袖研習營”。在研習營中,他擔任了研習項目的組長,與其他成員一同完成了題為《兩岸高校學生會組織架構與規章制度的異同》的研習報告,並代表所有營員在結營儀式上進行彙報,為兩岸青年的交流學習與未來合作樹立了典範。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讓校園的每個角落絢爛多彩,讓每個交大人都能擁抱校園文化。”任思儒在當選校學聯副主席時許下這樣的承諾。兩年的任期中,他同學術中心的小夥伴一起,籌備了200多場辯論賽,搭建起交大人思維碰撞的舞臺;開創“學在交大”系列活動,20餘場包括“名師面對面”“學霸講堂”在內的系列活動,吸引超過5000名學生的參與,在學生中引發強烈反響。自2016年起,任思儒先後擔任從“中秋露演”“新願”跨年晚會、“國際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到120週年校慶大會、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大型典禮的學生導演,致力於為交大學生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添磚加瓦。他組建導演團隊,協調部門配合,規劃典禮流程。一場場零失誤的典禮背後,是他和導演團隊通宵達旦的籌備,是他們對每個環節精確到每一秒的精益求精,是他用努力兌現承諾的責任感。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任思儒參與籌備跨年晚會、聯合杯閉幕式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左圖:校慶大會學生導演團與校長合影

  右圖:任思儒作為畢業典禮學生代表接受校長贈禮

  知行合一,把青春融入祖國山河

  任思儒把“行萬里路,知中國情”看作當代大學生應當承擔的責任。大一暑假,他加入了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追尋焦裕祿足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團。在河南蘭考,他接過“焦裕祿事蹟大學生宣講團”團旗,也接過了弘揚焦裕祿精神的接力棒。他組織宣講團隊先後在淄博一中,蘭考一中宣講,用“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鼓勵當地學生。宣講後,臺下的學生們紛紛走上前來,主動與宣講團交流。談及自己的感受,任思儒說:“一名普通的大學生,如果願意為之努力,就可以在社會中,在祖國需要的地方,憑自己的力量,影響一些人,為他們帶來改變。”相關事蹟被人民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等100多家媒體報道。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任思儒作為宣講團團長接受焦裕祿紀念館授旗

  “到西部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本科畢業後,任思儒選擇加入團中央研究生支教團,並擔任上海交通大學雲南支教團團長,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寧湖二小支教一年。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未竣工的學校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四張凳子支起的床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走廊的灶臺

  用凳子支起床墊,便是一張床;走廊裡的一張桌子,便是一個灶臺。雖然條件艱苦,但任思儒勇於挑戰。他主動承擔起全校學生的英語教學任務,作為學校歷史上第一位英語老師,他平均每天要上超過4節課,常常一天下來,嗓子都說啞了,疼得說不出話。繁重的授課壓力下,他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課要上得多,更要上得精彩,任思儒每堂課前都會為五、六年級等高年級學生準備一份專用教材,確保“因材施教”。與此同時,他常常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學生們分享好學上進的觀念。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次春遊後,五年級學生為他製作了一幅黑板報,黑板中間寫著任老師最常說的那六個字:“知識改變命運”。得到學生們的理解,他欣慰而自豪:“我很幸運,用一年時間,做了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學生為任思儒製作的黑板報

  

研二期間發表5篇SCI論文,3篇是一作!成績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任思儒組織學生運動會

  “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指引任思儒不斷突破自我,一往無前。精益求精、砥礪前行,用愛和奮鬥書寫青春詩篇。他是肩負責任的中國青年,不畏山長水遠,勇敢走向遠方!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值班編輯:李欣慧責任編輯:金雪、祁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