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房顫...華山醫院牽頭阿茲海默症循證預防指南提出21條建議

阿爾茨海默症(AD)是最常見的老年痴呆,約佔所有痴呆病例的2/3。在我國,目前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至2050年,患者人群將超過4000萬人。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與其他常見的慢性病一樣,阿爾茨海默症可以通過提高教育水平和控制危險因素來預防。

但目前,尚無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循證指南。為此,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的鬱金泰教授團隊牽頭國內外多個學科專家團隊合作,審查和分析當前所有相關證據,制定出全球第一個循證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指南。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子刊《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和精神病學雜誌》上。

血壓、房顫...華山醫院牽頭阿茲海默症循證預防指南提出21條建議

研究共納入243項觀察性前瞻性研究和153項隨機對照試驗,薈萃分析涉及104項可調整因素和11項干預措施。研究人員通過隨機效應模型彙總多變量調整後的效應估計值,並根據其偏倚,對不一致和不精確的風險進行可信度評估,彙總建議類別和證據級別:根據證據級別分為A級> B級> C級;權衡獲益與特定干預措施帶來的風險,推薦等級分為:I類(強烈推薦),II類(弱推薦)和III類(不推薦)。

基於綜合證據,研究人員提出了21條預防建議。其中19項是Ⅰ級推薦,10項為A級證據,包括受教育程度低、認知活動減少、老年時BMI較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抑鬱、壓力、糖尿病、頭部外傷、中年高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9項建議為B級證據:肥胖、老年體重減輕、體育鍛煉、吸菸、睡眠、腦血管疾病、體弱、房顫和維生素C。此外,指南不推薦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A級)和乙酰膽鹼酶抑制劑(B級)。

血壓、房顫...華山醫院牽頭阿茲海默症循證預防指南提出21條建議

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研究者在討論中指出,這些建議中有近三分之二針對血管危險因素和生活方式,這進一步說明了保持良好的血管狀況和健康生活方式對於預防阿爾茲海默症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