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是這個行業不斷創新採礦機,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的歷史

比特幣挖礦,是這個行業不斷創新採礦機,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的歷史

Step-by-step history of bitcoin mining new machines

最近10年,維持比特幣網絡的機器,已經有了迅速的技術進步。

挖礦設備是基礎,決定著礦工們是否有利可圖,必須處理複雜的計算過程,才能往這個區塊鏈嵌入交易記錄塊。

挖礦業的發展,儘管速度已經減緩,但還在繼續。現在來看一看,這個數十億美元行業的全部歷史。

中央處理器挖礦(CPU Mining)

2009年1月3日,一個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挖出了第一個比特幣區塊鏈。由於是當時比特幣網絡唯一的礦工,無需專門設備,用的是一臺普通的個人電腦。

比特幣挖礦,是這個行業不斷創新採礦機,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的歷史

中本聰用的是一臺普通的個人電腦

圖形處理器和現場可編程門陣列(GPU and FPGA)挖礦

2010年5月22日,計算機編程員拉茲洛·豪涅茨(Laszlo Hanyecz),用10000個比特幣買了兩塊披薩,價值約25美元。7月,比特幣市場價為8美分。到10月,比特幣價格到了10美分,第一個圖形處理器挖礦設備就開發出來了。

與中央處理器不同,新設備將計算範圍縮窄,一次可以產生數以千計的像素,對時間敏感,每臺設備的花費大約是前設備的兩倍。

比特幣挖礦,是這個行業不斷創新採礦機,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的歷史

用10000個比特幣買了兩塊披薩

2011年,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橫空出世,計算速度是最快的圖形處理器的2倍,但對人工的要求更大。

專用集成電路(ASIC)挖礦

2013年,迦南創意(Canaan Creative)推出第一套設備,之後一些公司跟進。這種機器不用重新調整軟硬件,專門為挖比特幣而設計,而且其專用芯片不斷縮小,從最初的130納米到最近的7納米,其計算速度是當初個人電腦的1000億倍。

比特幣挖礦,是這個行業不斷創新採礦機,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的歷史

專用集成電路(ASIC)挖礦

未來的挖礦方法

2015年以來,芯片體積減小的速度明顯減緩,不僅是挖礦機,整個半導體行業皆是如此。挖礦需要一種全新的方式才能繼續,礦工們需要在能源、財務計劃甚至產品多元化諸方面進行創新。目前趨勢不明,在技術上需要一個全新的飛躍。

比特幣挖礦,是這個行業不斷創新採礦機,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的歷史

芯片體積減小的速度明顯減緩

比特幣挖礦現場,交易價格是怎樣隕落的?

中國的比特幣礦工,控制了這個網絡2/3的處理能力,份額仍在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