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礎設施“新進化”擁抱“智能化”浪潮下的三重思考


(網聯清算有限公司 總裁 董俊峰)

現代金融史波瀾壯闊,新興科技在金融創新的代際演進浪潮中扮演關鍵角色。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驅動下,雲計算、分佈式系統、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能化技術為金融行業全面賦能,宣告金融業走向智能化新紀元。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基礎設施為金融行業生態提供底層支撐,是金融體系高效、暢通、可靠、經濟運行的關鍵基石,在順應智能化發展趨勢、融匯新技術力量壯大的同時,也在推動和引領金融智能化加速前進。技術革新的效能提升,安全風險的強化可控,標準生態的建構完善,體現在智能化賦能金融業的方方面面,本文從技術、安全、標準三個維度,結合網聯平臺作為網絡支付行業基礎設施的探索與實踐,分享金融基礎設施與智能化融合、共生、發展的三重思考。

“技術”提升支付清算行業效能

新技術的引入,對既有領域最直觀的改造體現在效能提升上,智能化技術對金融行業特別是金融基礎設施的作用亦不例外。智能化技術引領了金融科技的前沿應用,深刻重塑了網絡支付等金融業態,金融基礎設施積極擁抱智能化技術,以實現支撐服務能力配套升級成為必然選擇。這一過程也激發了金融基礎設施的運行潛力,使其系統指標進一步優化,服務效能進一步提高。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支付市場,造就出“雙十一”等促銷期間交易峰值現象,產生了冠絕全球的瞬時海量高併發網絡支付規模,對金融系統各環節,特別是網絡支付行業基礎設施提出了遠超傳統需求的新挑戰。

網聯平臺在人民銀行指導下應運而生,為支付行業提供統一公共的清算服務。作為新興架構的金融基礎設施,網聯平臺將網絡支付行業的業務連續性水平和運行效率提升到新的高度,無論是按日均還是峰值交易筆數計算,平臺自身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清算體。

網聯平臺在系統技術層面的成效,與積極推進智能化技術應用密不可分。平臺系統針對網絡支付小額、高頻、高併發的特性,採用分佈式雲計算體系架構,在京滬深三地部署了六個數據中心,通過多點多活設計,實現了高性能、高可用、高擴展等技術效果,使系統顯現出更強的自動化、均衡性、魯棒性、適應性等智能化特徵。

“高性能”是智能化提升平臺效率的直觀體現。網聯平臺採用分佈式架構,通過多層級的智能負載均衡,將數據壓力均勻分流,由六個數據中心實現對交易請求的分佈式受理,並實現單中心繫統內部的合理響應分配,極大地提升了對高併發交易請求的處理能力,交易處理極值可達25.2萬筆/秒,可為特殊交易峰值提供系統支撐。

“高可用”是智能化保障業務連續性的重要成效。網聯平臺的分佈式架構以及雲虛擬化等技術,實現了平臺系統從設備到應用的最大化鬆散解耦,以及最頂層技術管理統籌。通過構建智能路由機制和智能監測體系,無論出現節點故障或機房故障,均可第一時間執行智能下線、智能隔離、智能切換等防範措施,有效應對各種災難場景,讓平臺系統具備強健魯棒性,確保交易處理穩定運行和平臺業務連續性。

“高擴展”是智能化應對業態高速發展的有效手段。網聯平臺系統具備由應用、服務器、數據中心至城市地域的多層級性能擴展能力,可有效應對網絡支付規模的高速增長。系統採用雲計算IaaS、PaaS、SaaS三層平臺化、服務化體系設計,通過資源池智能調配算力資源,實現彈性化處理能力,並支持上層應用靈活調整,對持續創新發展的市場業態具備強韌的適應性。

“安全”強化金融風險防範能力

以智能化技術為代表的新興金融科技在高效、便捷、靈活等方面激發巨大價值潛能,但也呈現出愈發明顯的負外部性:給網絡支付等領域帶來安全隱患,甚至系統性金融風險。從金融科技到監管科技、合規科技,安全與守正已成為行業新發展階段的核心主題。

網聯平臺作為金融基礎設施,是海量資金與信息交易的轉接中樞和支付清算體系運行的底層根基,必須確保系統和生產的全面安全可控。同時,以往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直連模式存在資金監管困難、備付金多頭存管和違法挪用等問題,網聯平臺的建立正是“斷直連”和備付金集中存管政策落地的核心舉措。藉助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智能化技術手段,網聯平臺可以幫助監管機構有效防控、化解行業各類風險,保護人民資金安全,保障金融消費者權益。

搭建智能化安全防禦鏈條。網聯平臺全系統嚴格按照信息安全保護四級標準搭建,引入威脅情報、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自主設計研發由Predict (預測)、Prevent(防護)、Detect(檢測)、Response(響應)四階段組成的PPDR閉環安全防護模型,形成以智能化為核心,持續化、協同化的安全防護體系,從物理環境、網絡通信、系統設備、業務應用、數據安全全場景保障數據信息安全,通過智能化防禦鏈條守護公民信息安全。

建立行業全鏈路安全機制。網聯平臺整合行業保障能力,牽頭建立聯合運維機制和業務峰值保障機制,將銀行、支付機構全部納入以網聯為中樞的聯合運維體系,實現運營、運維、開發三線智能聯動,搭建全鏈路生產變更管理機制、異常聯動處置機制以及系統監控聯動機制,形成自動檢測、快速響應、協同處置的智能機制體系。通過遠程視頻、數據同步等技術手段,網聯平臺在業務峰值期間牽頭行業各方實施中心化指揮、分佈式保障的業務峰值保障機制,並持續提升技術協同和組織運行的自動化、工具化和智能化水平。

發揮數據優勢,發展智能風控。基於網絡支付行業基礎設施的數據彙集優勢,網聯平臺結合業務特徵,積極發展智能風控,助力穿透式監管,將智能化融入風險安全機制,制定監控規則,開發利用訓練模型、知識圖譜與圖計算等智能技術,通過回溯監測、特定監測和按日監測,排查資金挪用風險、追蹤異常可疑交易,加強備付金流向監管,保障公民資金安全。平臺還積極運用大數據分析開展監測,聚焦網絡博彩、違法違規平臺、電信詐騙、洗錢、無證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以監管科技助力監管機構監測行業各類風險,進一步提高金融系統風險防範能力。

“標準”構建智能化發展新生態

智能化在金融技術與安全層面的實踐,更多聚焦於“術”與“器”的智能化,而行業對智能化的普遍應用必將匯成生態,由點及面帶來“道”與“勢”的“智能化發展”新內涵——“道”與“勢”的各組成部分存在協作共進、互益相生的可能,為整體帶來“智能化發展”的空間。需要指出的是,智能的個體不等於智慧的整體,局部普遍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可能形成個體無法協商共進的囚徒困境,進而影響整體利益,形成零和博弈甚至共輸局面。網絡支付行業機構眾多、競爭充分、智能化應用普及,也由此存在個體發展互相制約、行業生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市場的自我良性引導能力不足等問題。如何保障網絡支付行業在金融智能化時代實現生態的“智能化發展”,在良性有序發展與創新高效活力之間達成平衡?

金融基礎設施在服務維度處於市場底層,在連接維度則居於中心位置,在統籌整合市場生態方面具備天然優勢。作為網絡支付行業基礎設施,網聯平臺生而肩負行業中樞使命,職責之一便是聯結服務行業各方,統籌引領行業生態健康發展,並因勢利導積極開展創新探索。從實踐效果看,“標準”將成為金融基礎設施構建智能化行業生態的關鍵切入點和核心支撐點,進而能夠實現市場的帕累託改進,推動契約廣泛達成、交易全網通行、資源優化配置,支撐行業智能化生態高效發展運行。

書同文:建立標準規範體系。網聯平臺建立後,發揮行業協調引領作用,成立由行業各方專家組成的專業委員會,市場主體共商共議達成業務規則、技術規則、風險規則的統一共識,並積極推進金融科技雲服務等行業標準制定推廣工作。截至目前,網聯平臺已發佈30餘項標準規範,推動支付行業金融智能化生態有序運行。

車同軌:建設標準匯路體系。一個健康的生態體系必定由暢通的路徑聯結,網聯平臺作為網絡支付行業基礎設施,積極延伸支付清算匯路網絡,覆蓋超過3000家農村金融機構,拓寬粵港澳大灣區等跨境支付業務的支付通路,並探索國庫繳稅等垂直領域便民服務場景,以暢通、智能的支付清算服務匯路網絡,助力經濟運行體系效率提升和金融智能化服務普及,助推城市鄉村、境內境外等多層次民生支付互聯互通,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統籌發展提供支撐。

行同倫:構建標準運作體系。網聯平臺在人民銀行指導和行業各方協同下,整合重塑從商戶、收單機構到賬戶機構等全鏈條生態運作模式,積極推動條碼互聯互通,以打破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這一舉措將統一業務處理流程,降低市場多頭對接成本,讓行業在更加良性一體化的運行體系中繁榮發展。

金融業向金融智能化演進,既依賴於全行業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金融基礎設施盡責服務、居中協調。為智能化進程開拓道路是金融基礎設施的義務與責任,廣闊空間,大有可為。網聯平臺作為網絡支付行業基礎設施,未來將繼續在技術、安全、標準三個層面開展探索創新,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自主可控程度,強化雲計算和分佈式數據庫特有技術優勢,提升大數據平臺服務能力,加大人工智能多向賦能力度,探索區塊鏈等創新技術應用,保障網絡和數據信息安全可靠,同時優化各類技術管理和統籌協調機制,加強標準規範的創造、推廣與應用,並與市場主體攜手推進技術聯合研發與交流合作,不斷加快金融智能化落地,促進全行業智能化生態發展,努力成為新時代網絡支付領域智能化發展的領軍者。

文章來源:《北大金融評論》雜誌 2020年第2期(總第3期)“封面專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