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與祭泰山、祭孔並列的祭海盛典——東海神廟曾經的輝煌。

東海神廟遺址位於萊州市城西北約9公里,座北朝南,佔地40餘畝,隸屬萊州市永安路街道辦事處管轄。其東鄰海廟姜家村,西、北鄰海,西南有海廟港。海灘坡度平緩,沙質均細,海水清澈。

東海神廟始建於漢初,系國家級廟宇,規制等同於山東曲阜孔廟,是與孔廟祭孔、泰山封禪、天壇祭天、地壇祭地相呼應的中國祭海之地,“萊州祭海”、“泰山祭山”、“曲阜祭孔”並列為天下三大盛典,擁有崇高而獨特的文化地位。


曾經與祭泰山、祭孔並列的祭海盛典——東海神廟曾經的輝煌。


我國對海神的祀典由來已久,據考證,早在舜時就有祀海之禮。三代以後,君王大祀天地,必祭海神。君王親臨東海神廟行大規模祀典,始於秦漢兩代。《漢書·地理志》注曰,“東萊郡縣十七……臨朐,有海水祠。”海水祠就是最初的東海神廟。作為歷代王朝祭祀東海之神的特定場所,這裡曾經是神州大地上規模最大的海廟。每歲春秋或是國家大事,皇帝親來或派大臣到海廟祭祀,為國為民祈福求祚,以求國運昌盛。自秦皇、漢武祭海,到清光緒十六年最後一次祭海,有文字記載的帝王祭海共有八十一次。海神廟之所以建在萊地,是考其星座虛危,其宿屬水,其精以東海為匯,也就是說,水的神靈在此。


曾經與祭泰山、祭孔並列的祭海盛典——東海神廟曾經的輝煌。


曾經與祭泰山、祭孔並列的祭海盛典——東海神廟曾經的輝煌。


曾經與祭泰山、祭孔並列的祭海盛典——東海神廟曾經的輝煌。

唐憲宗元和二年將東海神欽封為廣德王以來,歷代帝王對東海之神多有賜爵或封號,對廟宇的修拓建之工從未間斷。宋代大規模興建,至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盡去王爵封號,只稱東海之神,制以每歲春秋祀之,或遇國家大事必遣官祭告。東海神廟修建還與英國軍艦有關,據萊州府志記載:

1840年,英國軍艦泊靠在廟島,派部隊乘制板入侵內海,妄圖登陸襲擾。舶板下水後不久,海上就起了大風,連續五日波濤洶湧,將燦板全部掀翻,英軍傷亡慘重,不戰而退。此事在當時被傳為海神顯靈。於是,登、萊、青三鎮的道臺聯名上書朝庭,“詳請於海防經費內撥款重修”東海神廟。

東海神廟經歷代擴建,至近代已是一座龐大的建築群。其土紅圍牆,三進院落,建有殿、堂、樓、亭200多間。前為廟門,廟門前是一座三門四柱沖天式的白色大理石坊。中為大殿,後為寢殿。院內配有御書亭、御香亭、御碑亭、蠡勺亭、孫母祠、龍王馬廟、東廊、西廊、東司、西司、道官廳、府官廳、察院等建築。其佈局森嚴有序,工藝精美絕倫。其中“海神畫壁”據傳為唐代吳道子所畫,為掖縣八大勝景之一。廟內東海之神一一龍王塑像高大威嚴,為全國海廟之最。廟內同時主祠天妃娘娘(媽祖),標誌著媽祖文化與神龍文化的統一。院內有清代康熙皇帝書寫的“海天浴日”碑,正殿上有乾隆御書匾額“萬派朝宗”,清代著名書法家翟雲升書寫的《重修東海神廟碑》以及歷代石碑30餘通,使東海神廟更加威儀神聖。

曾經與祭泰山、祭孔並列的祭海盛典——東海神廟曾經的輝煌。

東海神廟


曾經與祭泰山、祭孔並列的祭海盛典——東海神廟曾經的輝煌。

曾經與祭泰山、祭孔並列的祭海盛典——東海神廟曾經的輝煌。


古代認為四海之首是東海,東海神廟是龍王之所,自古以來,就像巨大的磁鐵,吸引著皇帝官吏和黎民百姓到此朝聖,也就自然成為人們的觀光旅遊之地,帶動了當地的繁榮發展。

至今廟雖因歷史原因不復存在,但每年的正月十三(八)、四月初三、六月十三、十月初三的東海神廟廟會,仍在沿海一帶盛行,場面隆重,蔚為壯觀。


曾經與祭泰山、祭孔並列的祭海盛典——東海神廟曾經的輝煌。


東海神廟是中華龍文化的重要承載物,在海內外影響深遠。它承載著二千多年來人們對大海、對神龍的認識和崇拜的過程,記載著歷朝歷代祭祀大海、神龍的文化發展。其位址的選擇,記載著古代天文學家、經緯學家對星象、地理的認識,其建築結構、氣勢、工藝、傳承著二千多年來皇廟的風度和演展。雖僅有遺址,但留下了詳備的文字記載,還有大量的碑拓字帖廣傳於世,是研究我國龍文化起源、封建祀典制度、古代廟宇建築藝術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東海神廟作為我國傳承文化古蹟的國之瑰寶,是極為重要的旅遊資源。也是國家“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新格局的重要起點,蘊含著巨大的旅遊經濟潛力。

曾經與祭泰山、祭孔並列的祭海盛典——東海神廟曾經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