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泰“打包”轉讓三家子公司:業績下滑或致商譽減值 現金流已捉襟見肘

財聯社(廈門,記者 李子健)訊,合力泰(002217.SZ)11月29日晚間公告披露,擬將3家子公司“打包”出讓,底價合計14.19億元。合力泰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此次轉讓主要是業務佈局調整及回籠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捆綁轉讓的公司均面臨業績下滑而計提商譽減值的風險。與此同時,合力泰的現金流也已是“捉襟見肘”。

公告顯示,合力泰擬掛牌轉讓業際光電100%股權、珠海晨新100%股權以及平波電子100%股權。具體來看,依據福建省國資委備案的評估值,業際光電、平波電子及珠海晨新的評估值分別為2.25億元、1.28億元及10.65億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財務數據顯示,除了珠海晨新實現107萬元淨利潤外,業際光電、平波電子分別虧損1219萬元、5443萬元。

珠海晨新的業績“變臉”十分蹊蹺。2016年,合力泰以摺合人民幣約1.01-1.07 億元收購珠海晨新100%股權。2015年,珠海晨新淨利潤為702萬元。2018年-2019年,珠海晨新實現淨利潤分別為1.26億元、1.29億元,但2020年上半年僅為107萬元。對此,合力泰在2020年半年報給出了原因是“公司受國際經濟形勢和海外疫情的影響”。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合力泰給出的珠海晨新的轉讓底價竟高達10.65億元,是當初收購價格的近10倍。

業際光電、平波電子系2015年合力泰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而來,其中業際光電100%股權的評估值為9.62億元,增值率為419.45%;平波電子100%股權的評估值為2.64億元,增值率為69.80%。

在2015年-2017年均超額完成業績承諾之後,上述兩家公司業績亦或從2018年開始遭遇大幅下滑。2019年,業際光電、平波電子分別虧損2087萬元、9708萬元。然而,2019年,合力泰均未對業際光電和平波電子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對於轉讓的原因,合力泰稱,本次轉讓子公司股權主要目的為調整產業佈局,一是優化產能結構;二是整合資源分佈,提升經營效率;三是補充營運資本,回籠投資資金。

但在這看似簡單的原因之下,背後或有商譽計提及現金流緊張的顧慮。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合力泰商譽賬面淨值依然高達23.22億元,佔合力泰2019年末歸屬於母公司的淨資產的19.04%。

公司商譽主要系2015年合力泰合併比亞迪電子部品件、業際光電、平波電子產生。而業際光電、平波電子在業績2019年虧損的情況下,至今並未進行計提,若2020年續虧,或因未能滿足減值測試而導致計提。

另一方面,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合力泰貨幣資金僅為25.23億元,但期末短期借款高達67.1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已達到了14.4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