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局外人》,如何才能跟這個世界達成和解?

文|夢夕辰

世界之大,

每天都在加快腳步尋找生命的真諦,

有時我們應該放慢腳步,

擁抱自己,

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

@學業規劃報考郭老師我的故事,想和你一起分享。


身為《局外人》,如何才能跟這個世界達成和解?

《局外人》是法國加繆創作的中篇小說,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

存在主義是一個很廣的流派,介紹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認為宇宙本身無意義,人的存在也無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從而活得精彩,變得有意義。

這聽起來,就感覺很荒謬。

而這部《局外人》非常形象地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關於"荒謬"的觀念,主人公莫爾索因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所以他對任何事都不抱有希望,不關心任何事,對周邊的一切無動於衷,從不主動爭取什麼,也不為自己辯解什麼。

起初,我剛看這部作品的時候,我有些沒讀懂,總感覺書中的一些情節十分鬆散,突如其來的場景變換,讓我銜接不上,好幾次又翻回去,讀回來時,一樣的摸不清脈絡。

後來,當我讀完的時候,我想這本書應該就是用了這樣的一種方法,它描寫的世界是荒誕的,莫爾索應對的方式是荒誕的,故事的情節也理應荒誕。

正如書中所寫:我在書裡讀過,人最後都會失去時間概念,但是對我而言,這並沒有太多意義。


身為《局外人》,如何才能跟這個世界達成和解?

在生活中,我們的身邊,或者我們自己可能就是局外人的代表,換句話說,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渴望做一個局外人,但是我們又深切地知道,現實和人情不允許我們這麼做。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人,冷漠,無情。對於親人的逝去絲毫沒有傷心之意;對待愛人,沒有確實的感情;對待事業,不求上進,對待領導的重用,無動於衷,你會怎樣?遠離他,排斥他。

可是,你又是否敢說,在某個時候,你希望自己也這樣不管不顧,只憑心而活。

所以,究竟是不想,還是不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局外人》這本書到底為我們講述了什麼?

01 大部分人總是表裡不一

表裡不一,是誰造成的?是這個社會的評判標準,社會的評判標準是什麼,是非,對錯?都不是,而是多寡。

即便你是對的,但所有人都說你是錯的,你也會懷疑自己吧,我是不是真的錯了?就算你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堅持自己的選擇,結果是什麼,不是眾人膜拜,而是被當成異類。

這就是所謂的荒誕世界。

所以,為了迎合這個世界,為了不讓人把自己當成異類,漸漸地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到最後,與其不說了。

你明明很喜歡吃火鍋,中午跟公司的人一起吃飯,所有人都說要吃烤肉,你是會堅持自己,一個人吃火鍋,還是委屈自己,跟大家一塊兒去吃烤肉?

我想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會是後者,因為害怕被孤立,害怕被說成不合群,害怕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就違背了自己本來的心意,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對抗這個荒誕的世界,即便你討厭極了。

但是《局外人》顛覆了我們的觀念,塑造了一個極端的局外人形象,小說的開頭就是:媽媽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以這樣的文字開篇,著實是讓人心裡一驚。

首先媽媽去世,這麼大的事,卻用很可能這樣不確定性語言來描述死亡時間,一個冷漠至極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他的荒誕之處在於,他將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也許作者想借用這樣的一個人物來告訴我們:人人生來就是一個個體,就是一個局外人,這才是真相。


身為《局外人》,如何才能跟這個世界達成和解?

為了迎合世人,在親人的葬禮上大做文章,可是,人死已如灰,再隆重的葬禮,又能如何?真的是孝順,還是為了別人口中的孝順。

反之,葬禮上不哭就是不孝麼?是是非非,對對錯錯,哪裡又有標準。

02 治療"荒謬"的本身,也是"荒謬"

《局外人》通過塑造莫爾索這個行為驚世駭俗,言語離經叛道的"局外人"形象,恰如其分的解釋了人與世界的對立狀況。這個世界是荒誕的,莫爾索只能用同樣荒誕的方式來對抗這個荒誕的世界。

在我們看來,他不近人情,可是這或許是他用來對抗命運的唯一武器。

莫爾索在生活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工作突出,上司準備重用他,有一個女人,很喜歡他,也有人,想要做他的朋友。只是對於這些,他不驚喜,不感動,不拒絕,也不承諾。

如果根據這些,你就說莫爾索是一個麻木的人,卻也不是,因為他對大海、陽光、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

所以這一切都證明了,莫爾索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後來,他捲入了朋友雷蒙的糾紛中,開槍打死了人,因而被起訴。

可是法庭的重點卻沒有放在他殺人這件事上,而是放在了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流淚,甚至都沒有看母親最後一眼,由此判定他冷酷無情,想要將其送上刑場。

莫爾索由此感到很荒誕。

莫爾索看這個世界荒謬,看別人處理他的問題時荒謬,而其他人看他荒謬,究竟什麼才是"荒謬"本身。

莫爾索的行為看似難以被接受,可是他何嘗又不是活得最充實,最能追求本真之人呢?

在死亡前夜,他第一次敞開心扉,覺得自己過去是幸福的,現在也是幸福的,他至死都是這個世界的"局外人"。

他說他一直在研究我的靈魂,結果發現其中空虛無物。他說我實際上沒有靈魂,沒有絲毫人性,沒有人任何一條在人類靈魂中佔神聖地位的道德原則,所有這些都與我格格不入。為了把一切都做的完美,為了使我感到不那麼孤獨,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

莫爾索感覺到了這個世界的荒謬,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荒謬對抗荒謬,即便死去,也倍感幸福。

03 不想披著"虛偽"的外衣,就得帶上"冷漠"的面具

這輩子,你說了多少違心的話?

人是群居動物,害怕被隔離和排斥,為了融入他人,不得不委屈自己,聲稱大家志同道合,實際上,實屬無奈之舉。

就像我們知道,人終有一死,或早或晚而已。

但是你必須要恭祝別人身體健康,即便你知道,別人長壽與否,給你的祝福不挨邊,可這些話還是要說。

倘若你不想披著"虛偽"的外衣,說這些違心的話,那你在別人眼裡的形象必定是冷漠的。

就像《局外人》的主人公,"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搞不清。"不僅僅是冷漠,簡直毫無人性。

他真的不傷心麼,傷心,媽媽去世了,怎麼會不傷心,可是傷心無用啊。

女友瑪麗問他是否愛自己,他卻把這個人們視為神聖的問題當成毫無意義的廢話,他不想說些好聽的搪塞女友,與其什麼都不說。

鄰居雷蒙表示想與他成為朋友,他同樣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好像這世間的一切都與他無關,就連對待死這件事,他也覺得被判幾年和被判死刑都是一樣的。

在討好和真實面前,人總得選擇一樣,這就是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人總不能兩樣都佔。

相比於糾結,痛苦來說,徹底的冷漠,反而讓人更自在。

這個社會的荒誕之處在於,不是你小心翼翼,步履維艱就能過上好的生活,如果有人想害你,即便你各方面都做的很好,也無法置身事外。

就像小說中,把莫爾索送上斷頭臺的並不是殺人這件事,而是與這件事毫無關係的事,因為莫爾索在媽媽的葬禮上沒有流淚。


身為《局外人》,如何才能跟這個世界達成和解?

這才是這個社會的真相。

局外人不是自我塑造的,而是這個社會塑造的,有時候,往往殘酷才是真實。

總結

荒誕的世界是強大的,有時候想逃也逃不開,與其這樣,乾脆就不逃了。

我們活在社會,必須接受傳統的價值觀,如感情、愛情、事業、金錢等等。我們不能不遵守約定的風俗習慣,譬如母親下葬時要慟哭,娶一個女人時要說"我愛你",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解。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背離這一切,那麼無疑就成為社會這個"局"外面的人,最終被社會拋棄。

人人對莫爾索這樣的人避之不及,人人又都渴望成為莫爾索,這才是現實的無奈。

以"荒謬"反擊荒謬,這正是《局外人》主人公莫爾索的思想,當然也是作者阿爾貝•加繆的思想和創作意圖。

夢夕辰,教育學碩士,高考報考志願填報師,學業規劃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特殊教育教師,一直在提升自己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