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城區“換道超車”謀發展:對標"1+474"工作體系 努力走創新驅動路子

新年伊始,鋼城區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換道超車、加速追趕,實現經濟跨越發展,其“爭當全市發展的排頭兵,早日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方陣”的雄心抱負和信心決心躍然紙上。

鋼城為啥提出“換道超車”?這源於對自身的清醒認識:區域發展縱深不夠、經濟總量較小、產業結構偏重,新動能支撐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基於此,全區上下深知,全面對標全市“1+474”工作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突破路徑依賴,以新理念、新座標、新視野、新思維謀劃推動工作,努力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的發展新路子。

翻開歷史就能發現,思維的突破、路徑的轉換,常能闢出新天地。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製造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從這一天起,人類正式進入航空時代。事實上,萊特兄弟並不是如勵志書中所說的那麼勤奮睿智,恰恰相反,他們其實被稱為很偷懶的一對探索者,因為他們只用了不到5年時間,進行了幾百次試飛就成功了。而在之前的整個19世紀後半葉,為了研究、發明比空氣重且自帶動力的飛行器,多少人獻出了畢生的時間、精力、金錢,甚至以生命為代價都沒有成功。甚至有科學泰斗斷言:任何重於空氣的機械都不可能飛起來。

這一斷言緣何被打破?秘訣就在於萊特兄弟所研製的飛機是同時代所有設計中最不像鳥的。——他們改變了研究探索的思路,走了另外一條路。這正應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恩的一句話,一種新的思維範式可以誕生一個新世界。

經濟發展也如此。有研究表明,全球價值鏈曲線的演變趨勢是:價值鏈的中段因為加工環節智能化,將成為重要的價值增值環節,原有的價值鏈曲線即“微笑曲線”相應地逐漸趨平。鋼城區實施的“1246”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就是跳出傳統“微笑曲線”的思維邏輯,選擇以“換道超車”實現價值鏈“中段崛起”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從做大做強“千億級”精品鋼生產基地,到改造提升鋼鐵精深加工和現代高效農業兩大傳統產,再到培育壯大新材料、綠色裝配式建築、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四大新興產業,無不顯示出這條新路徑的本質就是以“中段崛起”帶動“兩端抬高”來實現製造業價值鏈高端攀升,推動製造業整體躍升。

如何實現“換道超車”?鋼城區選擇的方略是,以終端產品為目標,實施“智造鋼城”計劃,主動對接融入“智造濟南”,推進機器換人,建設一批“智慧車間”“智慧工廠”,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成套設備、智能儀表、智能搬運機器人等產品。其核心要義就是以智能製造替代傳統制造,推動價值鏈“中段崛起”,進而帶動“兩端抬高”,以智能製造過程的提升來推進研發設計及品牌打造水平的提升。

顯然,“換道超車”是鋼城區立足於新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力圖走出的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新發展路徑。相信他們在“新道路上”會甩開對手,一馬當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