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2020年,在全球新冠疾病的危機下,人們又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蕭條爆發前許多類似的情況:貧富差距懸殊,國際貿易爭端加劇,世界性的消費與投資不足,產能產品嚴重過剩,民眾借貸消費,商家用超大槓桿玩錢,等等。這些情況,不能不讓人們憂慮:新的世界大蕭條即將來臨?

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一、大勢已發

危機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預期早已在前,只是不曾細說。

如果在經歷了2月29日前美股的瘋狂下挫之後,還有人心存僥倖,覺得這都是因為疫情在全球持續爆發所引起的恐慌。那麼過去一週,美股接連觸發的兩次熔斷(上一次熔斷還是在1997年,據不完全統計,僅僅3月12日一天,美國、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泰國、斯里蘭卡、巴基斯坦、菲律賓、印尼、韓國等多個國家股指觸發熔斷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全球股市普遍下跌30%左右(除卻A股例外,別有它因,另論),大家一同見證了全球股市前所未有的史詩級暴跌,此時,不知道你會做何感想;是依舊秉承僥倖還是直面金融危機已經來臨之現實?

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道瓊斯工業指數

雖然3月13日週五有大幅反彈,但實際上也只是跌深反彈而已,加上消息面多國降息的舉措和各國開始禁止做空股市,(實際上歐行已經降無可降,只能擴表放水,表示在未來一年裡連續每個月放水1200億歐元,而美國則又臨時增加回購操作,注入一萬億美元的流動性),故而在週五產生了一波大反彈。但這也只是短期消息的影響而已,如果後面多天能夠企穩,也可能僅僅只是A浪下跌中的B浪反彈,反彈之後,還會有更為劇烈的C浪下殺,但這是後話,此處先打住。

總之趨勢已經形成,不論之後怎樣的舉措,也僅僅只是死緩而已,大勢已發。

而所謂的疫情,只是作為最後一根稻草而存在,即使沒有這根稻草,也會出現其他引爆一切的黑天鵝;可能是疾風過境,也可能不過是兩隻嬉戲的蝴蝶;總之,隨著時間的推進,現有的結構一定會爆發危機——其背後暗含的時間邏輯是週期(雖然叫週期,但我覺得這只是我們易於發現的萬物綜合影響之後所顯現的較為明顯的規律,但依然有一定借鑑作用)。

二、金融危機的週期

週期的整個過程就像太極、陰陽的輪轉,物極必反,盈滿而虧。

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在每一輪經濟發展週期中,經濟繁榮之後,通常會在週期的末期出現階級固化的問題,世界經濟在階級固化後,就會失去活力,而一旦失去活力,就容易造成經濟衰退,進而爆發經濟危機。而階級固化實質,是社會財富兩極分化的體現。

經濟危機爆發,就是世界財富大洗牌然後再分配的過程;

部分富人和許多中產會在危機中隕落,而新的時代將會伺機出現,能抓住時代機會的人,就能從經濟危機中走出,成為下一輪繁榮的主角。

所以經濟危機一定會來,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從週期的角度來看,近幾十年發生的金融危機主要如下:

1)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突然下跌了508點,跌幅為22.6%。10月20日,倫敦、巴黎、東京股票市場大幅下挫。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全球性股市暴跌,市值損失是“一戰”全部損失的三倍以上,對有關國家的經濟造成了破壞。

2)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97年初泰國的貨幣泰銖受到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97年7月2日,泰國中央銀行宣佈放棄實施泰銖與美元掛鉤的匯率體制,造成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混亂;危機開始從泰國向其他東南亞國家蔓延,向股票市場蔓延,並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危機還波及俄羅斯、巴西等國,產生了全球性的劇烈影響。

3)2007-2011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也稱次級房貸危機。是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

從時間大致可以看出,危機基本以十年左右為一個週期,以此為推斷,本次金融危機本身預期時間大約是在19年前後,以當下出現的全球股市暴跌的明顯信號而言,實際爆發起始於今年初(2020年)。

早先危機的年代過於久遠,如以08年金融危機為例,也許你現在回憶起來,08年金融危機在我國好像並沒有產生什麼巨大的影響;

但實際的情況是這些影響是隱性的,而最可見的影響在於樓市和物價,分別於08年之後的穩步遞漲。

具體可去查看08年出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比如眾所周知的4萬億救場;加上那時國內正好有奧運,而且所有行業正是百廢待興的高潮階段,且當時中國經濟整體(政府,企業,個人)的債務水平還比較低,通過迅速的加槓桿,使得經濟得以在短期內抵禦外部環境帶來的強大逆風。影響,是在高潮的浪聲中後來才緩慢顯現。

因為08年的時候我們是用凱恩斯主義解決問題的(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赤字財政,刺激經濟,維持繁榮。)

比如出臺一些大型建設項目,然後放寬貨幣政策,放貸額度等等,通過這些等等手段來給企業續命。

大型工程裡基建還好,因為本身也是要搞的,比如你所看到的現今我國發達的高鐵線路等等。

但通過這樣的政策來調節,只能說是解決一時問題,因為很多工程是產生不了利益的,那麼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產能過剩。

其後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資金無法流入實業市場,就會流入金融市場,比如股市房市等等,也會造成通貨膨脹。所以,表面看不出來,但實際上各種地方也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影響。

而當今情況不比當時,除卻這十幾年來的經濟高速發展以外,居民債務高企,房價持續攀升等等,而之前出臺的各種政策,例如“住房不炒”等也大多都是為了應對本身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風險。因為大家都知道危機一定會來,只是時間問題。

而本次危機的影響理論上應該比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有過之而無不及,就算超出08年危機幾倍,也大有可能,期間可能伴隨著美國大量企業及銀行的倒閉。

因為本次危機除了與時間軸上十年左右一次的危機對應外,還進一步疊加了其他更大的週期。

三、財富兩極分化下的週期

在《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一書中,列舉下圖的數據:

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由圖中可見,1928年美國最富的1%家庭收入佔總收入比例為23.9%。

隨後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1929年至1933年,美國發生了一場經濟危機。它造成了美國經濟的嚴重衰退,史稱“大蕭條”。

而45年後的1974年爆發了石油危機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佈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其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

此舉,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這次持續3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衝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而石油危機的爆發讓財富兩極分化跌到最低點。

從1980年走出世界經濟危機後,世界迎來了長達40年的快速發展週期,這也使得財富兩極分化再次開始飛速增長。

其後,08年次貸危機,雖然使得分化的高點得以下滑,但實際上幾乎只用了1年多的時間,各國就利用新凱恩斯主義的貨幣寬鬆刺激政策,讓全球經濟進入最後的泡沫繁榮期。相當於在原有泡沫沒有真正刺破的前提下,再一次催生了一個更大泡沫。

所以2020年這一次,還一併伴隨著45年一週期的兩極分化週期,外加泡沫的累加,更具威力。

而除了經濟週期本身和兩極分化的巨大影響外,本次另一個疊加則是大國的更替週期。

四、大國更替週期

1913年之前,這個世界還是屬於大英帝國的時代。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英國逐漸走向了世界的舞臺的中央,生產力的巨幅提升,其後依靠榨取殖民地的優渥資源和巨量人力,英國本土順利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和工業化,逐漸成為世界工廠。為了提升在世界貿易中的競爭力,英國從1825年開始簡化稅法,降低關稅,把全世界作為自己的銷售市場。

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逐漸走向衰落。1894年,美國工業總產值超越英國位居第一,1913年英國製造業份額和鋼鐵產量均被美德兩國超越,英國“世界工廠”光輝不再。

隨後1914-1918年世界爆發一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新設備、建設等市場需求都很疲軟,經濟增長的很緩慢,可供投資的領域很少,企業的閒餘資金開始流向證券市場。股票價格便出現暴漲,股價以幾倍於實際價格的價格在買賣。從而,導致了嚴重的股市泡沫。

同年1918年又爆發了“西班牙大流感”(雖然名為西班牙大流感,但實際上發源地並不是西班牙,而是美國;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發生流感,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痠痛和食慾不振而已。但到了1918年秋季則在全球大量爆發,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約10億人感染,近4000萬人死亡。其名字來源,因為當時西班牙有800萬人感染了流感,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這一點是不是讓你想到了冠狀病毒?)

一切的轉折點,就發生在1929年的大蕭條。

1929年10月,美國股市泡沫破裂,股市在短時間內慘遭腰斬,陷入了經濟蕭條和銀行業危機。美國為保護本國經濟和就業,大幅提高關稅,發起了全球毛衣大戰:各國競相報復性提高關稅,甚至進口配額限制、投資限制、競相匯率貶值,導致國際貿易狀況嚴重惡化,國際協調機制崩潰,各國經濟雪上加霜。

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上圖來源於《自由貿易神話:英美富強之道考辨》

最終這場危機全面失控,金融危機不斷升級至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政治危機乃至軍事危機。

之後二戰爆發,全球秩序進入大洗牌階段。

而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奠定了自己奠定自己新的世界霸主的地位,一直至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大約在1825~1929年,是英國作為世界霸主的時代。

而1929年~2020年,則是美國作為世界霸主的時代。

從時間軸上看,基本以百年為一個週期。

這也剛好印證了基辛格在他的著作《大外交》中,曾經提到過一個週期規律:“世界每隔百年會出現一個新的全球大國”。

從這個理論上講,2020年到未來的2120年左右,世界可能會產生新的秩序主導者。

那麼問題就比較明顯化了,當今世界有潛力能夠同美國比肩的只有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也就可以很明顯的解釋毛衣戰的爆發以及扼制2025對美國來說的重要性,同時制裁伊朗也是為了防止RMB作為石油結算的一種打壓,防止RMB的國際化;作為一個在過去近百年時間的世界秩序主導者的美國,決不允許他金融帝國的崩塌。這也就容易解釋,為什麼近年來多種爭端,包括本次2020年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都卡在了這樣關鍵的時間節點上。

所以特朗普是真的不想讓美股崩跌麼?雖然表面上跳的比猴子還急,但真實的情況也許並非如此。

因為金融危機是危也是機,主動引爆經濟危機的人,恰好有可能佔得先機,在下一輪新的經濟發展週期中,佔據主動權。

比如1929年的“大蕭條”,是由美國股市崩潰作為開始,以美國經濟進入大蕭條而全面引爆;但此後,美國卻是1929年經濟危機的最終得益者。

同樣1974年,中東引爆了當年的石油危機,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國依舊是作為最終的得益者至今。

所以實際上,引爆危機可能是美國一場釜底抽薪的戰略行為,不管是觸發毛衣戰,還是引爆自己的股市去觸發全球金融危機。

因為,如果以中國的體量和增速任由其繼續發展下去,那麼美國自身在未來也有可能被取代。

我們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工業國,通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在全球化中已然幾乎扮演著世界工廠的角色,而經濟發展的兩大基石即是科技和人口。(怎麼突然覺得像是即時戰略遊戲?跑題了)

於是,不管從金融危機的週期,或者秩序主導者的週期來看,現在都必須是使出渾身解數來狙擊的時候。

所以,引爆經濟危機,才有可能拉著我們一起下水,甚至如果我們扛不住。美國還能借由此舉在危機之後用來抄底我們的優質資產(這就是為什麼逼著我們要開放金融市場),收割之後,繼續維持自身的霸主地位。

不過,我們也早已在為可能爆發的經濟危機,進行準備工作。所以近年所有的主要會議都會特別強調“防範系統性風險”。正是在這個戰略下,要持續的進行去槓桿行為,堅持房住不炒,並且把股市橫盤壓於一個歷史低位,去增強抵禦風險的抵抗力。

那麼美國是如何收割世界資產的呢?

五、美國霸權的建立

我們先看下美國是如何在過去百年主導世界秩序的:

一切要從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開始。

美國從1929年“大蕭條”的危機中率先走出後,接過了大英帝國的主導地位,此後,為了從大英帝國手中接過貨幣霸權,由羅斯福總統推動建立了三個世界體系

一個是政治體系——聯合國;

一個是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也就是後來的WTO;

一個是貨幣金融體系,也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

佈雷頓森林體系按照美國人的願望,是確立美元的霸權地位。但是實際上經過20多年的實踐,從1944年到1971年,卻沒有真正讓美國人拿到霸權。

而阻擋了美元的霸權的正是黃金。

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初,為了確立美元的霸權,美國人曾經對全世界做出承諾,就是要各國的貨幣鎖定美元,而美元鎖定黃金。每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說的簡單點,意味著美國人不能隨便地濫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庫裡就要多儲備1盎司黃金。

美國之所以有底氣對全世界做出這樣的承諾,是因為它當時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黃金儲備。

但隨後美國在二戰後連續地捲入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戰爭花費越來越大,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著1盎司黃金的流失。到1971年8月,美國人手裡的黃金大概還有8800多噸,知道可能兌現的承諾可能會無法達成;

而法國總統戴高樂,他不相信美元,令財政部長把所有的美元儲備全都找美國換成黃金拿回來;

法國人對美國人的這一擊,對其他國家產生了示範效應,其他一些外匯盈餘的國家紛紛向美國人表示,我們要兌換黃金。

所以,1971年就成了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尼克松宣佈關閉黃金窗口,美元與黃金脫鉤。這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開始,也是美國人對世界的一次背信棄義。從此世界貨幣美元,脫離金本位,開始以石油為結算體系。

而那時美元已經成為國際流通貨幣、結算貨幣、儲備貨幣已經實行了20多年了,人們已經習慣使用美元。利用這種慣性和無奈,美元開始作為石油的結算貨幣,繼續擔任著世界貨幣的角色。

事實上,從某種角度來講,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別的,不是一戰、二戰,也不是蘇聯的解體,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正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因為從此之後,人類真正看到了一個金融帝國的出現,而這個金融帝國把整個人類都納入到它的金融體系之中。

很多人認為在大英帝國衰落之後,殖民的歷史基本就結束了。其實不然,因為美國成為金融帝國之後,開始用美元進行隱性的殖民擴張,通過美元隱蔽地控制各國經濟,從而把世界各個國家變成它的金融殖民地。

所以實際上美元霸權的建立是從這個時刻才真正開始的,到今天大約將近50年的時間。從這一天之後,我們進入到一個真正的紙幣時代,在美元的背後不再有貴金屬(即黃金),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撐並從全世界獲利。

簡單地說:美國人可以用印刷一張紙的方式從全世界獲得實物財富。

因為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不再拖美元的後腿,美國可以隨意印刷美元,這時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國國內,將造成美國的通脹;如果美元輸出去,那就意味著全世界替美國消化通脹,這就是美元通脹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美國向全球輸出美元,也就稀釋了它的通脹。但是美元向全球輸出之後,美國人手裡就沒有錢了,這個時候如果美國人繼續印刷貨幣,美元就不斷貶值。這個時候怎麼辦?

另外一套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發行國債,通過發行國債又讓輸出去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

美國人開始玩起一手印錢,一手借債的遊戲,印鈔能賺錢,借債也能賺錢,以錢生錢,自此美國人逐漸放棄了實體經濟而轉向虛擬經濟,漸漸變成一個空心化的國家。

美國通過發行國債,讓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進入美國的三大市——期貨市場、國債市場和證券市場。而美國人通過這個方式錢生錢,然後再向海外輸出,這樣循環往復地生利,由此變成一個金融帝國。

六、美元指數週期與全球經濟的關係

1971年美元跟黃金脫鉤之後,美元發行量大增,美元指數自然要走低。從1971年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美元指數就一直在走低。如此這般大約持續了近10年時間。美元指數走低相當於美國人開閘放水,放的水第一次流到了拉美,給拉丁美洲帶去了投資,拉動了繁榮,這就是70年代拉美的經濟繁榮。

直到1979年,美國人決定不再洩洪,進行收割,美元指數開始走強,美元迴流。拉丁美洲突然間投資減少了,流動性枯竭、資金鍊條斷裂,就出現了危機。

而從拉美撤出的資本幾乎全到了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債市、期市、股市),給美國帶來了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的第一個大牛市,讓美國人賺得缽滿盆滿。之後美國又趁勢拿著三市賺到的錢,重新回到拉美去購買那些此時價格已跌成地板價的優質資產,狠狠剪了一次拉美經濟的羊毛,這是美元指數第一次走強後的情況。

如下圖,那時美元指數從弱勢時的60多點一口氣躥升到120多點,隨後連續六年上升,直到160點左右。

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上圖為美元指數月線圖表

如果一件事情只發生一次,那它可能就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它反覆出現,那它就一定是規律。

拉美金融危之後,美元指數從1986年又開始一路下跌。其間經歷了日本金融危機、歐洲貨幣危機,美元指數仍然在走低,又是大約10年,10年之後的1997年美元指數再一次走強。而美元指數這一次走強之後也是持續了6年。

如果按照美元10年走弱,6年走強的的規律來看,一般美元走強迴流美國,都是對其他金融市場的一次收割,然後用三市賺到的錢再去購買受到衝擊地區優質的低價資產。

拉美經融危機如是,亞洲金融危機亦如是。

1997年,也就是美元指數整整走低10年之後,美國人通過減少對亞洲的貨幣供應,使美元指數反轉走強,亞洲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和行業遭遇流通性不足,甚至資金鍊條斷裂,亞洲出現了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徵兆,隨後泰國的貨幣泰銖受到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危機開始蔓延。

而美聯儲則又一次及時地吹響了加息的號角,從亞洲撤出的資本又一次到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給美國帶來了第二個大牛市。

隨後,美元指數經過6年的走強,直到到2002年,再一次開始走弱。

又是10年時間,到2012年,美國人又開始為美元指數即將由弱轉強做準備。然而這一次卻失算了。

2008年美國自己的次貸危機爆發,使得美元走強的時間被延後。直到兩年後的2014年底,美元才開始正式走強。

如果從2014年-2015年之間開始計算美元 6年的走強週期,那麼這個時段中美聯儲必然是加息的,而事實上的確如此。

從資料來看,自從次貸危機之後,直到2015年底開始,美國再一次進入升息週期,然而這一次升息週期才進行到一半就被迫放棄了。2019年8月,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為08年以來首次降息。

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美聯儲降息決議時間表

實際上這一次並沒有走完6年時間節點的週期,僅僅進行到一半。然而自2019年8月起,至今年2020年3月的緊急降息,已經連續降息4次,並且中間伴隨著擴表,所以其中一定是發生了新的變數

一種可能性是,美國自身內部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問題;為了延緩這種問題的爆發崩潰,刺激經濟,瘋狂擴表和降息,以拖延時間到達其預期的關鍵時間點。

而私下認為,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可能就是2020年的4月到2020年12月,我國正式開放金融市場,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因為這將可能導致巨量外資入場,從而進行最後的金融攻擊。

現在,讓我們再一次回顧1929年這個時間節點

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上圖出自《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

可以看到,當前全球局勢跟1929年的時候有諸多相似之處。

比如說美股從一戰後直到1929年長達十一年的大牛市;

比如毛衣戰的觸發;

比如同樣十分極端的財富兩極分化。

1929年美國用提高關稅的方式扼殺了一戰後歐洲的經濟復甦,並引爆了世界金融危機;

同樣1974年,中東引爆了當年的石油危機。美國為了“合理”加徵關稅,出臺的301條款。("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一般而言,"301條款"是美國貿易法中有關對外國立法或行政上違反協定、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採取單邊行動的立法授權條款)

過去百年之間,美國一次次用同樣的方式,通過毛衣戰,通過美元的迴流,甚至點燃小的地方衝突激發地區性的不確定性——引爆經濟危機,然後最終自身成為最大的得益者。

不過歷史只會相似,不會重複。

當今世界的經濟體量和全球化的趨勢也與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資本市場的成熟程度,和信息化的進程,遠比當時要發達的多。

但同樣的,當今的債務比例,因為各國多年來奉行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擴張政策,也今非昔比;

貨幣沒有了黃金作為其背後的背書,“信用”就成為立足之本,可以說現代經濟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上;

而全球化的進程也使得當下的危機定然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地球村各個角落,皆為雪花。

雖後事難以預料,但以史為鑑,方知興替。

總結

經濟發展的週期性決定了金融危機不可避免,且一定會發生,並且這一次金融危機因為疊加了多個大週期的緣故,來勢會更加兇猛。

而關於毛衣戰,實際上毛衣戰只是扼制我們發展的一種手段,包括引爆金融危機也是。

所以不要寄希望於毛衣戰迅速在疫情中結束,因為這實際上應該也是是未來百年世界舞臺主導之爭。

在此做個預言,“特靠譜”會連任。

而當下,大勢已發

全球股市和石油以及各個大宗商品全面迎來暴跌,不過一切也才剛剛開始。

是的,雖然全球股市於前兩三週時間集體暴跌了30%左右,但一切還遠遠沒有結束,石油在大勢上也應該依舊會下跌;再次強調,一切才剛剛開始,真正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大事件會在後續依次到來,就像我上面提到,也許大量的企業和銀行會倒閉,也許美元的金融體系會崩潰……當然,一切只是猜想……

七、最後說一下如何應對吧

其實應對金融危機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真正世界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99%的人都沒辦法在經濟危機中倖免,資產註定要縮水;即使你知道經濟危機已經到來。

畢竟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危機危機,有危就有機。而真正的機會在危機之後。有些人可以在那時抓住機會,進而在下一輪的復甦週期中佔得先機。

而在這之前,只能提一些如何減少自身的財產在危機中縮水的比例

以下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以下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以下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重要的話說三遍,因為誰都不可能保證在危機之中你是那1%的幸運兒。

1.儘量分散投資,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這個很容易理解,就不細加描述了

2.儘量避免無效投資

如果不知道如何投資,那不如存在銀行。

雖然利息少,但是在危機之中,90%以上的投資都是虧損的

,有極大概率面臨嚴重縮水,少虧等於賺。

3.保持流動性,現金為王

任何流動性不好的資產,比如房產,如果不是剛需,建議不要持有。(個人認為,20年代後房產將進入下行通道,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至於現金為王,雖然錢一定是會繼續貶值的,但總比你直接投資造成縮水的速度要慢的多(比如你拿100塊現金,什麼也不做,可能明年只相當於現在的80;但是如果你拿去投股市,可能明年連40都不到了)而且大家反正都是一起貶值,所以也不必難過和恐慌。

4.可以考慮配置一部分黃金

在經濟危機中,黃金是重要的保值方法之一。

但是這一條對大多數人來講可能很難,以個人操作和經驗來講,你很難把握好好的點位(最好的點位實際上實在2019年的五月,而起漲點實際上是2018年末),所以真正好的方式應該是定投。

以你準備投資的總金額來計算,比如準備定投1年,那麼就把這份錢在一年的可交易時段中(大概二百多天)分成200多份,每一天分別買入一點,以

攤平整個投資的成本

但實際上現在的金價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高企,並且金價會在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劇烈震盪,難以把握,所以定投可能是相對來說風險最小的方式;因為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到目前為止未來一到兩年內,大趨勢依然是升勢。

不過近期真的是下跌極其嚴重,並且還有繼續下跌的風險。下面我會放上波動的趨勢圖以供參考。

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倫敦金日線圖

上圖為08年金融危機過程中,及危機爆發後倫敦金價走勢,可見在危機爆發過程中,金價劇烈震盪,之後開始走一段長達2年的上漲趨勢。(實際上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從2001年到2011年以前一直都是上行趨勢)

傾倒牛奶、排隊領救濟,2020年金融危機下該如何做?

從2019年5月至今的黃金日線圖

當下金價已經高企,並且因為金融危機的顯現開始了劇烈震盪,震盪幅度大小超過所有歷年記錄,但從更長的角度講,現下大概就類似處於上圖08年3月到10月的劇烈震盪當中,過後的長期趨勢裡依然應該是漲勢,並且突破1921的前高。

以上皆為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以上皆為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以上皆為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5.一定不要負債

危機之中,變數奇大,你的負債有可能根本還不上。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你是否還能保持你的現金流,危機之中第一批崩掉的往往是負債之人。

6.不要去抄底

前兩天我就看到有人發票圈沾沾自喜覺得抄底了股票,或者原油期貨,或者比特幣。我想大概率是虧了吧?

危機之中儘量不要去抄底,除非你真的能看得準。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是抄在了山頂,還是山腰,尤其是危機發生的時候。

西班牙帝國興於美洲貴金屬,衰於美洲貴金屬;

大英帝國興於殖民地,衰於殖民地;

那麼美國呢?

最後讓我們一同見證歷史吧


文章來源:知乎--晴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