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祛除溼氣?

潘屹銘


除溼氣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食物、藥物和運動進行綜合的治療。溼氣的產生主要與脾虛有關,人體脾臟喜燥惡溼,當出現脾虛時,往往會出現體內溼氣較重的情況,想要祛除溼氣,需要健脾燥溼。食物可選擇薏米、蓮子、山藥等健脾除溼類的,用於煮粥,多在煮粥前浸泡4小時左右後煎煮更有效。藥物可選擇芡實、茯苓、陳皮、炒白朮、白扁豆、砂仁、佛手等,健脾和胃、燥溼理氣。運動是可以除溼氣的好方法,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飲食物的消化,避免積滯損傷脾胃,還可以促進汗液排出,帶走體內溼氣,加強體質。


掛號通


脾虛溼氣重是很多人都有的病症之一,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都患上的溼氣重的毛病,患者長期大便不成形,大便粘馬桶,有齒痕舌等,這都是溼氣比較嚴重的標誌。

右上角關注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祛溼最快的方法是什麼

祛溼最快的方法就是艾灸,艾灸是所有祛溼中最快的方法,沒有之一。很多明星都會有溼氣重的病症,這是和職業有關,一些明星會互相交流自己祛溼的經驗,而很多人都會選擇用艾灸的放的來祛溼,因為它真的很快。

艾灸祛溼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艾草燃燒時產生的熱來打通被淤堵的經脈,從而起到疏通的作用。

隨時隨地可以祛溼的方法為按摩帶脈

帶脈很多人並沒有聽過,它是同任督二脈一樣,作為奇經八脈中的一隻,其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

帶脈是好多條經脈的統稱,它環繞在腰腹部,包括脾經和膽經在內,好多條經脈組成。經常按摩拍打帶脈有助於健脾祛溼,並且還有治療大便不成形以及腎虛的功效。

有朋友堅持按摩三個月,所有脾虛的症狀都被根治了,而這種方法每天可以在工作之餘做,對身體好處多多。

祛溼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

溼氣重主要的原因在於脾虛,而脾虛又分為脾氣虛和脾陽虛等,每種虛症,使用的藥物和方法都不相同,但只要是運動,都可以治療,所以說運動是最好的祛溼方法。

人類每天通過呼吸和蒸騰作用向外排出水分,正常不運動的情況下,水分排出的並不多,而運動會加速血液循環,加速身體排出水分,減少溼氣對於身體的傷害。


祛溼的方法還有泡腳,按摩穴位和拔火罐等,但只要掌握了上面三種方式,祛溼就不再是難題。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月亮灣拉布拉多犬舍


溼是什麼?

形象的說,溼是咱們身體的垃圾,是粘滯的髒東西!體內有垃圾,必然影響咱們身體整體的健康情況。

溼,有兩種,一個是自然界的溼邪(外溼),另一個是身體自己產生的溼邪(內溼)。

外溼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比如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溼,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很難祛除。

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

現代人貪涼、熬夜、不愛運動,脾胃越來越虛,由此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脾的運化功能受到傷寒,水溼聚積體內,形成內溼。

凡有內溼的人,一旦遇到溼度大的環境,裡應外合,極易引發身體不適。

另外,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都如同隔靴搔癢。。。

    五大信號告訴你,你該除溼了……

    溼氣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那麼,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溼氣過重呢?

    1、頭部:當溼邪最初侵襲身體時,你會覺得頭昏沉,像裹著一塊布。另外,還可能表現出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

    2、關節:溼氣侵蝕到關節,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痠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另外,還可能表現關節僵硬,起床時渾身痠痛,下肢水腫。

    3、消化效果:溼邪困脾(脾具有喜燥惡溼的特點),影響了正常的脾功能,會出現食慾欠佳,腹脹。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溼困的表現。

    4、眼腫舌大: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舌邊緣有明顯齒痕。舌苔厚膩是溼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5、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溼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徵。體內有溼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怎麼祛溼?

    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環境之外,身體脾胃的運化功能才是我們祛溼的根本利器。因為脾胃虛,溼氣才能產生,所以杜絕溼氣生成之源才是關鍵!

    ①四神湯

    四神湯是由蓮子、芡實、山藥、茯苓組成,可以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長期堅持,可以健脾祛溼哦!


    ②經方——附子理中湯

    附子理中湯化裁自《傷寒論》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參 乾薑 炙甘草 白朮各三兩

    推薦用法:紅參30g 乾薑60g 白朮30g 炙甘草30g 附子30g 生地90g

    食慾不振,可以加橘皮45g,枳實30g

    (具體用藥一定要在專業經方家指導下辨證用藥哦)

    (趣解經方:本方中,附子振奮心陽,振奮全身機能,給身體增加陽光的壞境,紅參將氣血收斂到腹腔,參與消化吸收,相當於給脾胃種莊稼的過程增加人手,炙甘草是一個保水藥,白朮祛溼,相當於除雜草的過程,生地補津液)

    另外,如果有頭沉、頭重如裹的情況,可考慮經方——澤瀉湯

    《金匱要略》指出: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澤瀉湯方

    澤瀉五兩 白朮二兩


    如果不想喝湯藥可以選擇中成藥,附子理中丸建議配合金匱腎氣丸一起服用。飯後10分鐘到一小時服用,一天三次,每次附子1個金匱2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