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可怕之處: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說到家庭教育,幾乎所有父母都會驕傲地說:我很重視家庭教育,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幾乎傾盡所有。

說得沒錯,放眼看去,每個家庭都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嘔心瀝血,報培訓班,上名校,買培訓資料,找名師,寒暑假遊學研學,沒有任何家長會放棄對自己孩子的培養和教育機會。

在這方面,中國的家長堪稱完美。

但是,更進一步調研後我們卻發現,越來越多的父母們,習慣於將孩子的教育託管給教育培訓機構,自己則忙著掙錢、忙著社交、忙著關心其他大事,唯獨會親自去忙一下的,只有孩子培訓班的接送和作業檢查。

或許很多人都以為,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投入和付出了。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可怕之處: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除了錢財投入之外,在孩子求學成才的路上,家長還需要讀書和繼續學習嗎?家庭教育究竟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多大作用呢?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成就動機”這一概念。

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指個體將正在追求的工作視為重要的且有價值的,並在過程中努力使之達到最完美狀態的動機。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個體會在過程中高標準的要求自己,並以獲取成功作為自我行動的動機。

通常,具有這種動機信念的孩子,能夠在學習上刻苦努力,並自主戰勝學習中的種種困難和障礙,為了取得優異成績而不斷奮鬥和堅持。

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就動機是從幼兒時期開始的,並且,這一動機的強化,與孩子從小接觸和所處的家庭環境緊密關聯,更與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一直以來的要求強相關。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可怕之處: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如果家庭本身的文化薰陶或者家庭對孩子本身就具有較高要求,孩子一直受到這種環境的薰陶和影響,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就會有比較高的成就動機。

說到底,成就動機的效果,來自父母在家庭環境中的以身作則。

父母愛學習,愛讀書,懂得在從生活小事上言傳身教,往往是比學校教育和培訓機構的知識培訓更為有利,影響也更為深遠。我們經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意思就是,生長環境往往是一個人能否順利成才的基礎和源頭。

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每個家長都知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卻是有的家長下班回到家後,吃完晚飯就歪斜的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劇,然後卻大聲吼著要求孩子回屋好好學習,認真完成作業云云。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可怕之處: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試問,一個自己在玩耍刷手機的家長,一個經常自己看電視打麻將的家庭氛圍,能夠給孩子帶來好的示範效應嗎?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真能與學校教育效果接軌嗎?

當然不能。

一群自己都不讀書的父母,是不會在細節上浸潤孩子,並將孩子帶領到書香世界知識海洋中的。

因為,學習是一種氣場和氛圍,認真讀書的家長,會不經意地與孩子聊起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會在與孩子對故事情節的熱烈討論中,不知不覺啟發孩子的思維,鍛鍊孩子的口才,並與孩子在交流中加深情感溝通與共鳴。

孩子的世界裡,父母是如此懂得他的感受,這種欣慰與滿足感,是孩子獨自學習時不可能體會到的。

如果父母自己都不讀書,不懂得家庭教育環境的營建,就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可怕之處: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① 孩子缺乏沉浸式學習氛圍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勢必能讓孩子在學習上事半功倍。孩子在學習,而父母在刷手機看電視,那麼孩子自然會受到影響而分心,畢竟學習對孩子來說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苦活兒,不專心致志是難以達到效果的。

② 不利於孩子養成好的思維習慣

一個愛讀書愛學習的家長,一定會在學習思維和思路上不斷給予孩子啟發和啟迪。

現代教育內容是緊隨時代的,家長不認真研讀和思考,一直啃老本跟不上是時代知識變遷,自然就會與孩子的課堂知識產生斷裂,給孩子檢查作業輔導功課時自然就會用老套的思維方法,更加不利益孩子養成好的思維習慣。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可怕之處: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對於家長來說,既要上班又要管孩子學習,自然是辛苦的。但人生最重要的價值也正是體現在這件所謂辛苦的事情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將一個孩子培養成才,作為父母,不應該僅僅在錢財上投入,更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

所以自己的學習和閱讀不能停,自我更新迭代更不能停,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真正盡到為人父母的撫養責任。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iaget, J. (199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he world. New York: Littlefield Adams.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