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習慣養成記第二講:預習習慣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鄭老師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依然是“假期習慣養成記”。

在前面第一講中,我們分享了計劃習慣。大家的假期計劃都做好了嗎?還沒有做的同學要抓緊時間了哦!今天我們來說說第二講:預習習慣。

聽到預習,有同學要不明白了,第二天又不用上課,為什麼還要預習呢?其實,假期預習是為了開學後能更好地學習。具體點說,提前預習功課,對同學們而言,有這樣三個好處:一是提前瞭解下學期將要學習的內容,讓自己做到心中有數,作好下學期學習的計劃和心理準備。二是提前介入下學期的學習,先解決一些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以便更好地聽懂老師講課,提高聽課和做練習的效率;

三是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為以後的獨立學習打下基礎。

當然,在預習的過程中,你還需要注意這樣一點:預習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自學能力,為下學期更好地學習打基礎,因此不求學得多深,但求理解就好,對於一些難度較高的題目,可暫時不做,以免打擊自己的學習積極性。

說到這,大家明白了吧,這時候預習的是下學期要學的課本。在假期的時候先預習下一學期的課本,特別是英語。這就需要我們提前去借課本,也可以去書店買課本和相應的課本同步資料,然後給自己定好假期計劃,每天看多少書,做多少題,每天完成任務便去happy一下。每週任務做完就可以休息,雙休日和同學逛逛街,打打羽毛球、排球,踢下毽子,逛逛書城,有時還集體去遊覽周圍的風景名勝。這樣學學玩玩就特別有勁兒,也不覺得悶。

這樣一個假期下來,自己對這學期要上的課已大概熟悉了,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就會一方面把懂的知識複習一次,一方面將一些疑問當堂解決。

知道了預習的好處和預習的內容,當然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掌握預習的方法,否則就算你去預習了,效果也不會太好。那在假期的時候,怎麼才能有效的預習,怎麼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呢?一起來學學下面幾個預習大招吧!

第一,看。

每個課程和上學期上過的課程都是有關聯的,通過預習找出自己對於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的地方,然後把上學期的書再找出來看看,重新補習一下。在閱讀新教材的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要預先做好記錄,以便在開學老師講課的時候能夠準確地解決好這些現在還不懂的知識點。

第二,讀

無論是語文課文、英語詞句、數學概念,一定要大聲朗讀出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愛閱讀的同學,他的語文成績都不會太差,因為長期的閱讀能讓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非常高。如果是閱讀量不大的同學,理解能力就不會太高;如果是愛閱讀的同學,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很強,同時理解能力也不會弱,這在做數學應用題時對理解題意幫助可是很大的。有時候我們同學做錯數學題,大部分時間跟理解錯了題目有關,他們可能讀不懂題目的要求。

在朗誦的期間思考問題,朗讀比心裡的默讀更能強化記憶,而且邊讀要邊找文章的要點:比如一些描寫手法、難懂的知識、文字、概念,要把自己當時的理解記下來,還要初步的瞭解作者的寫作情感。

第三,想

在預習的過程當中,想是很重要的。讀課文的時候要想,多想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一些深刻的含義。聯繫舊知識,思考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關聯,可以幫助理解新知識。還可以適當的看看文章後面的一些思考題,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可以幫助發現新課中的重要知識點,對於學習是有幫助的。

要想看看預習效果怎麼樣?也離不開想,一來,你可以試著對你所預習的內容提幾個問題,自問自答。二來,可以自己試著複述自己預習過的內容。


假期習慣養成記第二講:預習習慣

第四,查

面對預習中不熟悉的生字新詞,建議同學們要隨時拿起自己的字典進行查閱,包括字詞、概念的讀音、用法、意義等。

通過不斷的查閱工具書、網絡工具,可以幫助掃除閱讀的障礙,也能培養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在查閱的過程當中如果碰到一些典故的話,可以選擇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了。

第五,摘

一篇新的文章有很多值得記憶的語句、典故、技巧,在預習的過程當中,應當把一些自己認為好的詞語、句子,進行摘錄下來。所謂“嘴過三遍,不如手過一遍”,動手摘錄好句子,能夠培養同學們自身的判斷能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同學們一定要弄清楚,預習,並不僅僅意味著假期報一個輔導班,提前學一下新學期的知識。我們更要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開學後也要堅持下來。哪怕一開始做不到最好,重要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去做。同學們,開始預習,堅持預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