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肖瑞瑾和王詩瑤:尋找科技與消費破壁後的第二成長曲線

博時基金肖瑞瑾和王詩瑤:尋找科技與消費破壁後的第二成長曲線

導讀:過去幾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跨界的公司上市,既有傳統行業的特徵,也帶有科技屬性。這也讓公司的投研越來越需要跨界能力。比如說此前港股上市的小米,既不算家電,也不是完全的互聯網。跨界的投研,就不再是依靠基金經理個人的洞察力,而是更多來自投研平臺的工業化能力。即將發行的“博時消費創新”基金就是一個由TMT和消費投研小組負責人共同管理,專注於投資消費創新領域的獨特產品,我們也藉著這個機會訪談了兩位基金經理:肖瑞瑾和王詩瑤。

肖瑞瑾是一位具有科技股投研背景的基金經理,他認為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企業對社會價值的創造,判斷一個公司是否有投資價值的關鍵在於有沒有提高社會效率,或者帶來全要素勞動生產率的提升。肖瑞瑾的投資框架中,主要關注三點:國家政策和經濟變化的趨勢;行業本身是不是符合和匹配經濟發展的特定階段;行業龍頭公司的競爭力,商業模式是否有足夠強的可持續性和自我迭代能力。他偏好找到能夠自我迭代的公司,這類公司大概率能找到自身的第二成長曲線。

王詩瑤是一位具有消費品投研背景的基金經理,

她認為世界是靠創新驅動的,映射到投資上,更喜歡通過變化找到投資機會。在投資框架上,王詩瑤偏好三類機會:產業景氣度從底部反轉的機會(類似於白酒、養豬);藍海市場中出現爆款單品的機會(類似於兒童奶酪棒);護城河能夠加深到一定程度,帶來資本回報率提升的機會。王詩瑤認為,作為一個基金經理需要建立對於社會趨勢變化的洞察力和捕捉力。

那麼為什麼要創立這樣一隻產品,並且兩位基金經理如何管理好這樣一隻產品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科技對各行各業的滲透。科技已經不是一個單獨的行業,而是成為了生產製造環節中的核心要素,許多公司的創立自帶科技屬性,一些消費屬性公司一旦被科技賦能,流量紅利下,其成長路徑會演變成指數級增長,和互聯網企業的成長路徑一致。隨著中概股迴歸及消費創新類標的赴港上市潮,將給資本市場上帶來新型消費品公司“供給”。那麼兩位基金經理的合作,也是將博時基金消費投研小組和科技投研能力的一種整合,不分倉管理,不簡單投資“科技+消費”,而是尋找用科技賦能下的消費創新公司,最後達成“消費^Tech”投資上的共識。

最後,肖瑞瑾和王詩瑤都是2012年學校一畢業就加入博時基金的。可以算是博時基金校園招聘中,同一屆進入公司的。從研究員時代就建立起了很深厚的革命友誼。我們也發現,8年是培養一名優秀基金經理開花結果比較好的時間。我們此前訪談過的醫藥基金經理葛晨,也是同一批進入博時基金的。以下是我們此次對於這隻獨特的雙基金經理制基金的訪談,也是點拾投資少有的同時訪談兩位基金經理。

肖瑞瑾投資框架:尋找符合時代發展,創造社會價值,具有自我迭代能力的公司

朱昂:能否談談你的投資框架?

肖瑞瑾 我是理工科背景,在復旦大學的時候一直是讀微電子專業,之後再一步步從理工科向金融行業做轉型。我的投資框架,是一個比較典型自下而上的研究投資框架。在我做研究員的時候,主要覆蓋TMT領域,到了2017年做基金經理之後,才開始做一些跨行業的研究和跟蹤,不斷豐富完善對世界的認知,理解資本市場發展的脈絡。

首先,我認為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企業對社會價值的創造,這是投資收益的根本來源。有了這樣一個價值觀,我在判斷企業的業務和商業模式時,就會看這家公司有沒有提高社會效率。這個企業是否能夠在技術上或者商業流通上提升全社會的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水平。我對於一些成癮性為主的商業模式,接受程度不高,因為這類商品並不能促進整個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發展。

其次,在明確了一個企業的底層價值判斷後,我們要做第二層的中觀行業研究,判斷這個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整個政策導向是怎麼樣的。最關鍵的是,判斷行業的發展是否和國家的發展方向匹配。

企業的發展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時代的大背景。我們看到過去幾年有些行業的發展特別快,比如說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就是因為享受到了中國向數字經濟轉型的政策紅利。

當明確了行業的發展和政策匹配之後,我們再去研究這個行業所處的生命週期是怎麼樣的,會不會被其他行業降維攻擊,是不是有新進入者的風險。經典的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精簡的分析。

辨識出不同的生命週期,我們就用不同的估值方法。處於行業生命週期早期的公司,適合用PS的估值方法。到了生命週期晚期的公司,更適合用PE或者分紅率的估值方法。

最後,我們從微觀的角度研究公司質量。我很認同行業龍頭的觀點,但更關鍵是要理解為什麼這個公司能夠成為行業龍頭,公司的競爭優勢會不會擴大,是否能夠建立壁壘。我通常會在3到5行業中去挑選裡面的龍頭。不同行業的商業模式、生命週期、核心競爭力都有所不同。這一個層面就需要做更多的跨行業比較。

我在公司的選擇上,非常關注兩個特點:

1)業務的永續性,這個商業模式能夠運作多久,公司產品的可持續性;

2)公司的外延性,幾年之後能否再造一個相同體量的公司,公司的商業模式和產品,能否實現橫向擴張,或者找到第二成長曲線。一個公司的自我更新能力,是決定可持續成長的重要因素。

過去兩年,市場上的大部分機構投資者更關注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比如說像高端白酒、調味品裡面的龍頭公司,商業模式的穩定性就非常好。但是

我更關注一個公司的自我迭代能力,希望找到能不斷創造第二成長曲線的企業。這是評估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這個出發點,也和我之前在科技成長股上的研究密不可分。

我的投資框架總結下來就是三句話:1)關注國家政策和經濟變化的趨勢;2)關注行業本身是不是符合經濟發展的階段;3)關注行業龍頭公司的競爭力在什麼地方,是否有足夠強的可持續性和自我迭代能力。

朱昂:你怎麼找到有自我迭代能力的公司?

肖瑞瑾 找到這樣的公司,確實會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運氣成分,但是通過研究能提高我們的概率。我會從兩個方面去看這個問題:

第一個方面,對那些歷史上實現自我革命的公司進行研究。一個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家美國電商龍頭公司,公司從電商起家,不斷進行自我迭代,培育出了公有云服務等新的業務增長點,公司在迭代的過程中持續成長。通過該公司的案例研究,對我尋找類似的企業有很大幫助。這家美國電商公司能夠自我迭代,和企業家的個人遠見密不可分。早在2008年之前,這家公司就不斷在雲服務進行資本投入,之後成為了公司重要的成長極。我們在調研企業的時候,也會高度關注企業家的戰略規劃和執行能力。

第二個方面,我會關注公司所處的行業,是否具備自我更新能力。有些賽道具有比較強的延展性,公司又有一個比較好的卡位,天時地利人和就能打開新的空間。或者公司自己有很強的產品擴張能力。比如說某全球手機龍頭公司在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之後,又重新定義了平板電腦,再重新定義了無線耳機。這種對產品持續的創新能力,放眼全球都是特別稀缺的。

朱昂:在個股選擇上,你會有哪些具體的標準,有什麼案例能分享一下嗎?

肖瑞瑾 在個股選擇上,我會看重企業現有價值的評估。企業合理的價值和市場交易的價格是有差異的。我要理解這部分差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對於一個企業的新業務,到底是正向的估值還是負向的估值。

還有一些企業看上去估值非常高,透支了未來幾年的成長性。我需要做一個思考,為什麼會出現估值的差異。我需要判斷公司的表觀估值和市值,是否超越公司內在的利潤表,在新的領域上,公司是否有值得期待的增長點。

舉一個例子,我們在2019年底的時候,看中了在港股上市的一家生活服務龍頭企業。這家公司剛上市的時候,大家爭議很大,認為和另一家外賣為主的公司差異不大。我看了創始人在媒體上的許多公開採訪,發現他對於公司的商業模式理解,是具有前瞻性視野,不僅僅是大家認為的送外賣的公司。今年的疫情就是對我當時判斷的一次驗證。公司在生鮮市場上的擴張,超出了市場的預期,內在價值不菲,表觀利潤表估值定價方式相對滯後。

疫情之後,我們也看到這家公司的股價出現了快速上漲,說明市場開始認可公司的隱含價值,對公司創新的業務給了一個合理的市值。大家逐漸發現,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外賣公司,商業模式有很強的延展性。這種也是我比較喜歡的,能夠自我迭代的公司。

最終,回到我的投資價值觀,從社會價值創造的角度看這個公司。這個公司幫助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提高了外賣人員的收入,同時養活了產業鏈的上下游,公司的生態體系為我們的社會進步創造了很大的價值。

朱昂:你很看重第二成長曲線,能否再展開談談?

肖瑞瑾 這一類公司在過去的A股市場可能沒有那麼豐富,但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這類公司比較多,我們把目光更多投向大洋彼岸的美國市場。作為非常成熟的資本市場,美國標普500的成分股經常會換,有些企業也會被換出去,但也有些企業能夠不斷迭代。

前面提到的美國電商公司和智能手機公司,都屬於很經典的案例。我再舉一個經典的美股案例:一家全球傳媒巨頭,這也是一家百年企業,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傳承,其經典的卡通人物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鴨深入人心。在2000年之後,該公司通過對外收購,開啟了第二成長曲線。我們看到該公司把漫威和皮克斯收購之後,在電影票房市場顯著提升了市場佔有率。而且電影票房更加穩定,無論更換什麼演員,都能有比較好的票房回報。背後就是依靠其對於IP商業運作的工業體系。而且在互聯網時代,公司還推出了全新的數字會員體系服務,將自己的IP儲備在網絡進行變現。今天該公司已經迭代成一個具備工業能力的數字傳媒巨頭。

A股有一家視頻網站公司,其實也是向該美股公司靠攏,形成工業化的製作能力,並且尋找第二成長曲線。這個視頻公司目前推出的綜藝節目,更多是以所謂的男團或女團方式,降低了對於單一演藝明星的依賴。這個思路和上述全球傳媒巨頭公司非常類似,通過工業化的生產能力,去打造有持久力的影視傳媒IP。

朱昂:如何打造可持續的超額收益能力?

肖瑞瑾 持續的超額收益能力,一定要依賴持續的學習能力。基金經理和企業類似,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框架,更新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去順應這個時代發展的大潮流,和時代未來的贏家站在一起。

我覺得對於一個基金經理來說,兩點很重要:

不要給自己貼標籤,成長和價值並不對立,標籤會讓基金經理陷入自我循環。

減少無效投資。一種無效投資是逆著這個時代的,比如說新能源時代來臨時,就不應該投資火電和水電,這很可能是估值陷阱。要思考為什麼股票有估值折價。另一種無效投資是短期交易性機會的誘惑,比如說一些短期的催化劑。對於短期交易過度花費精力,會忽視這個時代發展的大脈絡。

王詩瑤投資框架:尋找世界的變化,把握消費品的三類機會

朱昂:能否談談你的投資框架?

王詩瑤 我認為世界的發展是靠創新驅動的,即使在消費領域也是如此,企業需要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才能持續保持自身的競爭力,映射到投資上,我會花更多時間去研究勇於自我革新的行業和企業。

投資是在時間和效率兩個維度的疊加。時間維度比拼的是耐力和持久力,以及一定程度上對生活的平衡。而效率維度則是考驗在每次動作重複過程中的勝率,投資的方法有很多種,有技術派的,有市場派的,有基本面派的,我覺得關鍵是認清楚自己的方法論,把一個維度做到極致,如果能夠兼顧兩個維度就是大師了,投資要守住自己的能力圈,並不斷擴大這個能力圈。

我們再談談具體的投資框架。我投資視角的形成,和自己的背景有關。我本科畢業於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畢業於北大光華金融系。因此在我的投資框架中,有比較明顯的理科思維,看問題比較理性,並且帶著實驗科學的求實意識,會從儘可能全面的角度梳理公司的基本面和投資機會,注重風險收益比,同時作為女性,看待問題比較細緻。加上一畢業就進入博時,博時基金在價值投資領域有長期積澱,早期有幸得到公司多位前輩指導,所以在風格上我應該是很典型的以深度基本面研究為投資依據的投資人。

我的研究經歷比較特殊,於熊市入行,以鋼鐵行業切入二級市場。鋼鐵行業擁有非常全面的數據庫系統,滿足了基本面分析需要的各個維度的訓練要求,並且是貫穿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新入行研究員理解中國宏觀經濟及訓練基本面分析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段經歷奠定了我基本面分析的基礎。這套研究和分析框架也貫穿到後續我在消費品的研究之中。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經歷過像白酒、養殖這些大週期,我認為各行各業的經濟規律都會有一定的週期性,只是造成周期的驅動因素不同,不同於中上游週期行業受庫存週期、財政政策等宏觀變量驅動,可能消費行業的週期性沒那麼明顯,但也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可能驅動力不太一樣,比如白酒的政策週期、庫存週期,以及農業的生物週期,還有很多消費品公司的產品週期。早期我著重關注的是在傳統優勢行業裡挖掘產業景氣週期的底部以發掘行業和公司的機會,所以得以在白酒大週期和養殖大週期來臨時在最底部把握住這些投資機會。

在投資框架方面,我經過兩個階段的變化。初期主要集中在護城河比較深的行業裡面進行選股,結合行業景氣週期及公司壁壘、行業地位及經營趨勢和估值水平來選股。但是在2014到2015年的時候,當時有一家食品飲料黑馬企業對我觸動很大,這個公司在上輪牛市漲幅接近10倍。如果用傳統的護城河和持久性角度去分析,這個公司所處的行業並不好,後來的發展也驗證了這一點。事後我反思這一類公司到底有沒有價值。其實要不要投資這類企業的本質是去評判爆款是不是有投資價值,這兩年無論是創業圈、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打造爆款的氛圍非常濃厚。我自己是這麼看這個問題的,這類股票是非常典型的成長股,這方面是完全可以借鑑科技股的產業投資理論,在生命週期早期,爆品的成長斜率及空間決定了股價的彈性,在完成了0到1之後,則需要去評估公司是否有能力建立足夠深的護城河及是否能把爆品沉澱成公司持續經營的能力。在早期階段,這些公司可能具有階段性很好的風險收益比和爆發性,對於這個階段的產品和公司重點是評估品類和產品是否有成為爆款的能力。個人認為高利潤空間及能夠靈活運營流量是打造爆品的基礎條件。我的投資框架中,也會納入這類生命週期在早期的品種。

另外,在近年對投資的思考觀察中,對傳統領域特別是龍頭白馬的投資中,除了有產業景氣週期驅動的因素外,個人會更多關注企業的壁壘和護城河是否在加強,特別是企業是否在不斷的打造內功而破圈。世界是靠不斷的創新而發展,同樣我覺得一成不變不是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即使是再傳統的企業也需要不斷的順應甚至引領時代的發展,因此我會格外關注傳統龍頭白馬中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破圈成功並不斷加強自己的壁壘和護城河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往往能夠取得獲得估值的提升。

總結來說,我投資框架關注三類機會:

第一類,在傳統優勢行業裡,產業景氣週期在底部並有反轉跡象的行業性機會,這種賺的是行業景氣週期向上及龍頭企業份額提升的錢;

第二類,藍海市場裡,有打造爆品能力的公司,這種賺的是估值和業績雙重爆發的錢;

第三類,在相對穩定格局的行業裡,不斷加深自己的護城河和能力邊界的龍頭企業,這種變化最終可能轉化為企業經營在越過閾值後回報率的顯著提升,或估值上的明顯提升。

朱昂:能否舉一些有代表性的投資案例?

王詩瑤 我就針對這幾類,每一類都講一個案例吧。

第一類是把握產業景氣週期,這幾年在消費品領域有兩個特別大的週期:白酒和養殖。我們是在2014年初捕捉到高端白酒週期大底的出現。從行業屬性上,無論是看商業模式、品牌力、還是護城河,白酒都是大家公認最完美的行業之一。白酒消費又根植於中國文化中,不會因為短期的景氣週期而改變。

由於12-13年白酒自身經營風險的累積疊加三公消費受到打壓的影響,重創了白酒行業,2014年初,某高端白酒龍頭估值跌到了10倍以下,甚至出現了一批價倒掛。但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不變的是白酒的商業模式,無論是看護城河、品牌力、利潤率還是潛在的提價能力,白酒仍然是最好的模式之一。就在那一年的春節,我們發現高端白酒消費超預期,說明價格下跌後,民間消費有很強的承接能力,行業景氣度有反轉的跡象。被壓抑的估值加上觸底反轉的基本面,當時的白酒板塊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投資收益比。

另外一個案例是養殖行業。過去三年某養豬龍頭是A股漲幅最大的公司之一,是典型的週期成長股。2018年中國國內發現了非洲豬瘟,並且在2018年四季度我們跟蹤到去產能的先導指標出現,表明供給端去產能開始,行業具備了週期反轉的必要條件。在進一步的跟蹤中,我們發現非洲豬瘟對中國養豬行業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去產能力度空前,中國將出現動物蛋白供應的嚴重短缺,相應動物蛋白價格都會創歷史新高;而在這一輪行業調整中,不同於過往的是,集中度會大幅提升,龍頭企業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因此我們在2018四季度到2019年重倉了動物蛋白行業龍頭企業,享受到了龍頭企業Beta+Alpha雙升的紅利。

第二類是單品爆發的投資機會。我們去年上半年關注到兒童奶酪棒這個行業,某家國內品牌企業從2019年初開始在分眾投了很多廣告,而且數據表現很好。我們研究後發現,奶酪棒很符合健康食品的理念,特別符合當下年輕媽媽群體對兒童健康食品和補鈣需求的理念,在國內是一個藍海市場,但當時的行業龍頭是一家外資企業,面臨渠道下沉不利和跨國經營受限的問題,而這家國內品牌企業很好的發揮了本土企業的靈活性,同時奶酪棒這個品類又具有成為爆品的潛力,即高利潤空間和好的團隊激勵機制,今年這家公司也成為了A股的明星公司。

第三類是不斷鞏固加強自身壁壘和突破能力圈的投資機會。整個消費品行業正在經歷從過去的渠道驅動轉向產品驅動的時代,真正能夠做到產品驅動的公司,有比較大的可能破圈找到新增長極。比如說農業裡面的某家飼料公司,憑藉管理、研發、產品等點滴優勢積累,在一個同質化行業裡這個公司做出了差異化,實現了產品線向跨品類的擴產,比競爭對手有更好的客戶口碑。公司護城河和份額積累到一定階段後,表現出了經營效率和回報率的躍升。

朱昂:如何打造可持續的超額收益能力?

王詩瑤 首先,由於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在快速變化,即便是消費行業,我們今天的消費模式和五年前也有很大不同。作為一個基金經理,需要建立對於社會趨勢變化的洞察力和捕捉力。

其次,需要認清自己的能力圈,並且儘可能鞏固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把自己的優勢能力發揮到極致,賺取匹配自己認知的錢。

數字經濟視角下的消費創新產品

朱昂:接下來你們兩位會共同管理“博時消費創新”基金,能否談談這個產品的特點?

肖瑞瑾 我談談這個產品組合的投資思路吧。剛才我們彼此都談到,整個選股思路是需要尋找那些具備生態貢獻能力,能夠持續自我迭代和更新的企業。我們認為未來幾年時間,中國正面臨向數字經濟轉型的契機。前端時間阿里巴巴也發佈了智能製造的新平臺,我們看到數字經濟不僅僅是對消費行業,也包括對製造業和流通行業都會帶來全新的改造和升級,最終會增強整個中國經濟的競爭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認為未來幾年最核心的經濟發展方向,就是數字經濟。目前數字經濟正在進入下半場。數字經濟的上半場是業務數字化,比如像移動支付這類應用的全國普及率已經超過了90%,過去線下的業務實現了線上化。數字經濟的下半場是數據業務化,數據成為了生產要素的一部分。

比如說最近很火的茶飲輕食,他們很大一部分的產品設計都是根據實時的數據迭代來進行的,並不是由單一的產品設計師設計出來的。

再回到這個產品本身,我們需要高度關注那些具備獨立生態構建能力,具備流量基礎或者有很大GMV基礎的大型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本身就具備強大的生態,這個生態意味著可以通過內部一些環節的培育,實現新的業務擴張。那麼對於大型互聯網公司的研究,會是我們這個產品很重要的投研工作之一。目前中國基本上形成了六大互聯網生態體系。無論是從GMV的體量,還是用戶數來說,這六大平臺的體量都已經非常可觀。從今年10月開始到明年,這些企業將會通過各類方式迴歸A股或者在港股進行上市,登陸資本市場。

其次,我們會高度關注依託這六大互聯網生態系統成長起來的消費品、工業品生產製造以及流通企業。比如一些通過互聯網線上營銷,樹立品牌的消費品公司,最典型就像A股一家線上零食公司。這類公司享受到了流量紅利,成長路徑是指數級的,和互聯網企業的成長路徑一致。我們認為,隨著數字經濟轉型進入下半場,傳統的製造業領域也會出現類似企業。

第三個方向是識別傳統經濟領域轉型的公司。這裡面又分為兩類企業。第一類是傳統行業裡轉型的公司,通過率先擁抱數字經濟實現轉型,對現有產品定義、生產製造、市場營銷環節進行優化。第二類是傳統行業的新玩家,這些新玩家依靠互聯網新思維對傳統行業進行創新。比如說某氣泡水飲料公司就是典型的案例,創始人對互聯網流量運營理解非常深刻,本身並不是做飲料行業出身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王詩瑤 除了以上三點,我們還會關注醫療領域的創新,重點包括醫療偏可選消費屬性的子行業以及創新器械等。

朱昂:這是一個比較少的兩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產品,你們會如何分工呢?

肖瑞瑾 對於這類具有數字經濟生態型公司的研究,會和傳統公司的研究不太一樣,依靠個人很難,需要團隊的智慧。比如很多跨界類的企業,可能傳統的金融或者消費研究員都不一定能特別理解,需要消費+科技的視角去理解公司的價值。

再比如說,六大在線生態企業本身是互聯網公司,但是在這個生態體系裡持續創造新的消費場景,對於研究一些消費品公司也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為什麼讓我和王詩瑤共同管理這隻產品。我是看TMT的背景,會更偏向從技術層面去評估這個公司的底層架構。王詩瑤對於消費品的商業模式研究更深入,能夠從消費品角度去理解公司變現的可行性和穩定性。

這裡也希望明確一下,這個產品並不是我們兩位基金經理分倉去管理,亦不是我來負責科技股投資,王詩瑤負責消費股投資。這是一隻消費創新的基金,是尋找兩者融合的創新企業。我們是把兩方面的研究融合在一起,最後達成投資上的共識。

王詩瑤 我們做這個產品的初衷是,目前A股市場的消費領域投資標的主要是以傳統消費企業為主,和大家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消費有明顯的錯位和脫節;而我們同時關注到,自2014年以來,一級市場消費領域投資井噴式發展,不斷湧現出眾多新銳消費企業,這些公司會從2020年起陸續進入退出期,也進入到二級市場可投資範疇,加上今年以來中概股的迴歸潮,未來我們會有越來越多消費創新的投資標的供公募基金來選擇,我們認為2020年是消費創新的元年,這是個大風口,也是社會發展的方向。

科技賦能是消費創新的重要驅動力,消費創新投資標的雖是消費領域,但在選出標的和研究過程中是科技消費互相融合的結果。在眾多消費創新領域,很多創業者和商業模式已不再是以前消費領域的單一背景,跨界層出不窮,如今年很火的某氣泡水品牌創始人以前是某上市遊戲公司的創始人,互聯網平臺公司既是科技企業也是消費企業,許多新生代的消費品都是互聯網背景的人在做。科技對消費的賦能和消費領域的創新在切切實實廣泛發生,我們認為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大的方向,而相應的作為研究投資團隊也是需要科技和消費兩方面背景的互相結合,既是瑞瑾和我共同作為基金經理來管理這隻產品形成的互補優勢所在,也是我們這隻產品區別於市場上現有消費基金的差異化之處。

朱昂:投資這件事是非常個性化的,比如說對於具體標的買入多少比例,會不會產生分歧?

肖瑞瑾 這種情況並不會發生。在投資流程上,一種情況是對所投的六大互聯網生態公司投資權重的討論,最後的結果是權重的增加和減少。另一種情況是,對於一些依附於互聯網生態的企業,或者一些轉型的公司,那麼決策只有投還是不投這一個,類似於一級市場的投資思路。

在投資上一旦達成共識,我們會在合理的範圍之內,買入相對比較可觀的持倉,不會成為相對分散的投資。

王詩瑤 另外在個股討論上,我們會按照前面說的四類投資機會進行分類,在不同的領域和板塊共同決定大致的倉位配置,最後落實到具體的個股投資上。另外,我們希望找到具有長期競爭力的公司,所以持倉會比較集中,非常依賴深度研究,力爭做到對我們核心投資標的有清晰結論,這樣可以解決可能的分歧。

朱昂:還有其他原因促使你們設立雙基金經理制度嗎?

肖瑞瑾 這種設置能夠順應未來整個投研體系的變化。今天,全市場基金經理已經出現了高度頭部化的現象,但是我們看海外資產管理公司並不是這種基金經理頭部化的做法。海外資產管理公司依靠的是非常工業化的體系,強大的投研中臺,能夠輸出不同類型的產品。

我們認為,

國內的資產管理行業也會逐步向美國靠攏,從現在的個人明星基金經理方式,轉向更加強大的體系化管理方式。我們這種雙基金經理模式,也是希望把公司內部在消費、科技、互聯網領域的研究成果,實現比較好的輸出。

資產管理行業的核心資產是人,但是人和設備一樣,也會折舊老化,光靠一個人很難實現穩定的投資收益。資產管理行業也在面臨數字化的轉型,引入智能化和工業化,輸出越來越強的投研能力。

王詩瑤 我們公司很早就做了投研體系化改革,無論是消費組還是科技組,都能同時調動投研團隊的各種資源。這個產品不僅僅是我們兩人共同合作,也代表我們兩個投研大組:TMT組和新興大消費組的共同合作。

將更多時間投入到真正有價值的研究

朱昂:能否談談你們各自職業生涯的飛躍點或者突變點,以及平時有什麼事情想多做一些,什麼事情想少做一些?

王詩瑤 這兩年和創業者以及一級市場消費品投資人的溝通交流對我觸動很大,感受到了一、二級市場投資範疇之間巨大的差異。在做了很多觀察和研究之後,我覺得消費品領域未來會出現結構性變化,未來二級市場要更加關注消費領域的創新。

投資中每天會接收到海量信息,需要高效應對龐雜的信息並抓住最重要的內容。無論是投資還是個人生活,我希望多做一些長期有價值的事情,少做一些短期驅動的事情。

肖瑞瑾 我們看公司都有實的部分和虛的部分,就是公司表觀的市值和我們計算的價值,兩者之前的差異就是公司虛的部分,有些公司有溢價,有些公司是折價。在投資上,我希望多花時間在“虛”的層面,少花一些時間在“實”的層面。

具體來說,我們已經看到的信息,都屬於實的部分,對於這些信息的理解和分析,很重要,但並不是投資上很大的重點。我們需要更關注虛的地方,比如說對企業未來發展路徑進行分析。

怎麼去分析一個企業虛的部分?我覺得海外視角是一個很好的借鑑,通過了解美國企業的發展路徑,能幫我們做一些大致判斷。還有就是觀察管理層歷史上的行為和媒體發言,他們是如何在關鍵節點做決策的。

我覺得理解了一個公司“虛”的部分,就能對企業未來幾年的發展看得比較明白,獲得公司由虛到實轉換過程中的價值創造。

- end -

博時基金肖瑞瑾和王詩瑤:尋找科技與消費破壁後的第二成長曲線

安 昀 | 鮑無可 | 薄官輝 | 曹 晉 | 曹文俊 | 陳璇淼

陳 媛 | 陳立秋 | 陳 軍 | 陳覺平 | 程 洲 | 崔 瑩

蔡嵩松 | 蔡 濱 | 董偉煒 | 杜曉海 | 付 斌 | 費 逸

方鈺涵 | 方 緯 | 高蘭君 | 剛登峰 | 葛 晨 | 顧耀強

光 磊 | 郭 敏 | 郭 銳 | 郭 堃 | 韓 冬 | 郝旭東

郝 淼 | 何 帥 | 何曉春 | 洪 流 | 胡昕煒 | 胡魯濱

胡宜斌 | 胡 濤 | 黃 峰 | 姜 誠 | 紀文靜 | 焦 巍

賈 鵬 | 匡 偉 | 勞傑男 | 雷 鳴 | 李德輝 | 李 琛

李曉西 | 李曉星 | 李元博 | 李耀柱 | 李玉剛 | 李健偉

李佳存 | 李 巍 | 李曉星 | 李 競 | 梁 浩 | 梁 輝

梁 力 | 廖瀚博 | 劉 斌 | 劉 輝 | 劉格菘 | 劉曉龍

劉 蘇 | 劉 銳 | 陸 彬 | 陸政哲 | 陸 欣 | 羅春蕾

呂越超 | 樓慧源 | 馬 翔 | 馬 龍 | 莫海波 | 潘 明

蒲世林 | 齊 皓 | 祁 禾 | 秦 毅 | 秦緒文 | 丘棟榮

邱 傑 | 饒 剛 | 石 波 | 沈 楠 | 沈雪峰 | 史 偉

是星濤 | 孫 偉 | 湯 慧 | 唐頤恆 | 田彧龍 | 王 涵

王 俊 | 王 培 | 王 栩 | 王延飛 | 王宗合 | 王克玉

王 景 | 王曉明 | 魏曉雪 | 翁啟森 | 吳 星 | 吳豐樹

吳 印 | 伍 旋 | 謝振東 | 徐荔蓉 | 徐志敏 | 徐 成

許 炎 | 楊 棟 | 楊 浩 | 楊 瑨 | 楊銳文 | 楊 帆

姚 躍 | 姚志鵬 | 葉 展 | 易智泉 | 於 洋 | 於善輝

袁 宜 | 袁 航 | 袁 曦 | 張東一 | 張 峰富國

張 峰農銀匯理 | 張 鋒 | 張漢毅 | 張 暉 | 張 慧

張金濤 | 張 駿 | 張延鵬 | 張迎軍 | 張益馳 | 趙曉東

鄭慧蓮 | 鄭 磊 | 鄭巍山 | 鄭 偉 | 周應波 | 周克平

周 良 | 周雪軍 | 朱 平 | 朱曉亮 | 左金保 | 趙 蓓

鄒 曦

博時基金肖瑞瑾和王詩瑤:尋找科技與消費破壁後的第二成長曲線
博時基金肖瑞瑾和王詩瑤:尋找科技與消費破壁後的第二成長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