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特別特:隴西黃芪


在抗擊新冠肺炎戰役中,無論是各省市衛健委提出的中藥預防方案,還是多版的診療方案中,有一味藥被反覆提到,它就是“補藥之長”——黃芪。

“十方九芪”“無芪不成方”,黃芪作為中醫藥文化中一顆璀璨明珠,傳承兩千八百餘年。

“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特別特:隴西黃芪

黃芪味甘,性微溫,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託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


“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特別特:隴西黃芪


黃芪,始載於《神農本草經》亦作"黃耆"、"黃蓍"亦稱"戴糝"、"王孫"、"綿黃芪"、"獨椹"、"蜀脂"、"百本"。


這些別名均與其生長形態有關,同時也折射出它的藥物功效。


“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特別特:隴西黃芪

“百” 為數量大的意思。“本”《說文解字》雲:“木下曰本。”即指植物的地下根系。“ 本” 還具有源頭、基礎的衍生含義,意即本源。

“百本” 一名不但形象地展示出黃芪的地下根系形態,而且也從中揭示黃芪對人體的補氣之能。黃芪功善補氣,並通過其補氣作用而對人體有眾多效用。因此,“百本”之名包含了以氣為本、化生百態的意義。

“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特別特:隴西黃芪


北朝藥學家陶弘景所著《本草經集註》中載:“黃芪第一齣隴西,色黃白、味甜美,今亦難得……”


唐代《藥性論》雲:“虛而客冷,用隴西黃芪”。


明清時期《鞏昌府志》物產部中記載,黃芪為隴西的重要物產。


“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特別特:隴西黃芪


唐宋以來民間百姓亦有食用黃芪粥來養生的習慣,白居易有一首《齋居》詩寫道:“香火多相對,葷腥久不嘗。黃芪數匙粥,赤箭一甌湯。”


蘇軾詩中的一句“黃芪煮粥薦春盤”也道出了蘇軾是食用過黃芪粥來補養病後虛弱的身體。


如今,黃芪不但是中醫臨床最為常用的藥物之一,而且也是尋常百姓養生保健的必用品。


原產地黃芪

天然種植 品質一如既往


“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特別特:隴西黃芪

金盞銀盆 菊花心


“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特別特:隴西黃芪

現切新品 肉質飽滿


隴西黃芪因根條粗大、質堅而綿、粉性足、藥用成分含量高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獲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標記”認證和原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


“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特別特:隴西黃芪


近年來,隴西縣年加工黃芪3萬多噸,產值達6億多元,佔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黃芪藥源基地。

隴西黃芪暢銷全國各大中藥材市場及製藥企業,成為國藥集團、雲南白藥、揚子江、匯仁、地奧、天士力等國內大型中藥企業的首選。

圍繞黃芪功效,開發了貞芪扶正顆粒等產品,久負盛名。

同時銷往香港、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達到2000噸,創匯2000多萬美元。

“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特別特:隴西黃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