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這兩天在小區溜娃,看到一些爺爺奶奶教寶寶學走路,還是那些老辦法:彎腰扶著寶寶腋下、拽著寶寶一隻胳膊、綁個圍巾拎著寶寶,每個寶寶在大人的外力協助下踉踉蹌蹌的學習走路。

雖然一代又一代的絕多大數孩子都是這樣學會走路的,但是並不代表這些方法就是正確的,這種教走路的方式其實是在拔苗助長。

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為什麼不提倡這種教走路的方式呢

1、違背寶寶的大運動發展規律

寶寶的大運動發展是有一套循序漸進的規律,與生長髮育的需求相匹配,每一個大運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上一個大運動為基礎,環環相扣。

寶寶出生以後開始學習俯趴抬頭,俯趴到一定程度以後,脖頸力量、脊柱、背部肌肉群得以增強,只有這些部位的力量增強,才能完成翻身的動作,靈活掌握翻身以後,大腦對軀體及四肢的控制越來越熟練,為學習爬行、坐立做好準備。

當寶寶學會匍匐爬行、手膝爬行以後,每天不斷重複的爬行,開始學習坐立、扶站、扶走、最後學會走路。

這一切發展都是自然而然的過渡出來的,其實不需要人為的去提前某個環節。

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家長迫不及待得想讓孩子學會走路,繞過孩子爬行這個階段,或者沒有充分讓孩子爬行,直接進行人為干預教走路。

事實證明,只要寶寶爬行的強度和時間充足了,根本不用家長那些協助方式,自己就能學會走路。

2、不利於寶寶發展平衡能力、走不穩易摔跤

不論是扶著寶寶還是用圍巾或者學步帶拎著寶寶,我們都能看到寶寶走路的時候整個身體向前傾,家長不得不向後拽,這中間有著力量的對抗,實際上,是家長在幫助寶寶掌握平衡,而非寶寶自己掌握。

而平衡能力是走路的關鍵,即使寶寶最後被教會了學習走路,但是在初期也很容易摔跤,並且摔跤的時候很容易摔個屁股蹲後仰著地。

但是如果寶寶是經歷過充足爬行自己學會走路的,平衡能力非常強,在走路的時候能夠看到他會通過調整胳膊的姿勢來幫助自己保持平衡。

我家墨仔就是自己學會走路的,從頭到尾我沒有扶過一次,第一次走就穩穩當當得走了五步,一週左右就學會了走路,摔倒的時候也能啟動身體本能保護機制,向前摔手撐地,而不是失去平衡後仰著地。

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3、家人累得腰痠背痛

其實傳統的教走路的辦法特別累,不管什麼姿勢,大人都得彎腰駝背,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這個姿勢堅持十來分鐘都會腰痠背痛,最後寶寶終於學會了走路,但是自己卻腰肌勞損了,得不償失。

4、耗時長見效慢

同樣是學習走路,被大人扶著教走路可能需要個把月才能讓寶寶初步掌握走路技巧,再花個把月走穩當。

但是經過充足爬行的寶寶學習走路只需要一兩週而已,不出一個月已經走得非常穩當。

就拿我兒子和小區裡另一個小女孩來比較,兩個孩子就只差幾天,墨仔是爬行後自然學會走路的,那個小女孩是姥姥扶著教走路的,兩個不同的帶養方式的區別是:

墨仔已經走穩當的時候,那個小女孩還在圍巾的牽引下踉踉蹌蹌走路,姥姥看到墨仔走得又快又穩,非常著急,說自己孫女太笨了,都教了3個月了還沒學會。

所以說,學走路這個事情其實有事半功倍的辦法,完全不需要這麼費時費力。

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如何不扶不拉不拎著,讓寶寶自己學會走路

其實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爬行期的時候讓寶寶充足爬行,爬行是寶寶自己學會走路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意義在於:

  • 爬行的時候,寶寶需要抬起頭部,背部與地面平行,這個姿勢能夠幫助寶寶形成人體的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骶曲。生理彎曲擴大了軀幹重心在基底的面積,從而加強了人體在直立姿勢下的穩定性,保護我們的大腦和內臟器官。
  • 爬行能夠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手腳協調能力,這兩個能力正是走路所需要的功能,眼睛看到哪,腿就能走到哪,邁出左腿甩出的是右臂,邁出右腿甩出的是左臂。
  • 爬行能夠發展寶寶的空間意識,被教走路的寶寶可能會出現走路撞到障礙物、無法繞過障礙等和空間有關的問題,但是爬行過的寶寶因為得到了充分的探索鍛鍊,所以前後左右等空間意識是非常強的,基本不會出現那些情況。

所以,當寶寶5-6個月的時候就需要有意識的幫助寶寶學習、練習爬行,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1、從寶寶5-6個月開始推爬

大部分寶寶會在5-6個月期間出現爬行意識,比如拱起小屁股,如果沒有出現這個姿勢也沒有關係,我們依舊可以給寶寶進行推爬。

很多寶寶沒有經歷匍匐爬行就直接進入了手膝爬行,雖然都是爬行,但是漏掉匍匐爬行會白白丟失一段爬行時間,尤為可惜,畢竟爬行期只有短短的7、8個月而已。

2、8個月左右開始手膝爬

當寶寶嘗試著把自己撐起來前後搖晃的時候,就是要進入手膝爬行了,大部分寶寶爬到13-14個月左右就會開始學習走路了。

3、提供充足的空間讓寶寶爬

爬行開始以後,寶寶會滿屋子亂爬開啟探索之旅,我們需要做的是將多餘的、危險的傢俱移開,騰出足夠大的空間讓寶寶穿梭,儘量不要用圍欄把寶寶圍住,經常在圍欄裡的寶寶會失去對爬行的興趣,更加糟糕的是會很快學會扶站扶走,徹底不再爬行。

家裡的環境往往只滿足於匍匐爬行或者手膝爬行初期的寶寶,等到寶寶爬熟練以後,就需要帶到戶外更廣闊的地方爬行了,比較理想的地方是商場、公園。家長可以帶著寶寶進行戶外爬,爬完及時給寶寶洗手消毒即可。

4、保證足夠的爬行時間

紐諾育兒的國際嬰幼兒睡眠顧問王榮輝老師建議寶寶應該爬夠500小時,有些感統專家也提出了這個數字目標,個人覺得這個目標實現起來頗有難度,但是如果每天能夠保證寶寶累計爬行的時間達到1.5小時左右,爬夠300個小時是沒問題的。

這300個小時足以讓寶寶獨立學會走路。

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寶寶學習走路時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雖然說寶寶走路不需要家人額外干預,要敢於放手讓寶寶爬行,但是大膽之餘還需心細,必要的安全問題還是要注意,防患於未然。

1、衛生問題

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寶寶爬行是因為覺得地上髒,有各種細菌病毒,寶寶會爬著爬著把手放進嘴裡。

我的做法是,如果在家裡爬行,每天拖地(不需要用消毒水之類的拖地,清水即可),保證地面乾淨,如果在戶外爬行,我會挑選環境相對比較好的,比如干淨的公園跑道、商場大理石地面,並且會在寶寶爬行路線上觀察是否有玻璃等危險物品,給寶寶帶好護膝保護膝蓋,防止寶寶吃手,隨身攜帶酒精噴霧和溼紙巾,爬完立刻擦手。

2、安全問題

寶寶在爬行的時候會爬著爬著坐起來,有時候坐不穩會後仰頭著地,摔到後腦勺,走路初期也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

那些被教走路的寶寶的平衡能力不強,更容易摔個四腳朝天,現在家裡的地面大多都是瓷磚、如果寶寶後仰著地是非常危險的。

但是家長們又不能眼睛一動不動的盯著寶寶,即便看到寶寶摔倒了可能也來不及扶,尤其是一個人帶孩子的時候,大人還需要做家務,難以全面兼顧,所以寶寶摔倒是防不勝防。

我家墨仔在爬行初期就因為沒有坐穩直接躺倒,後腦勺咚的一聲磕在了爬行墊上,萬幸是摔倒在2cm厚度的墊子上,沒有受傷。

但是從那以後,我覺得不能存在僥倖心理,覺得寶寶爬得好走得穩一次都不會摔倒,所以我決定買一個防摔枕頭給他背上。

墨仔坐著玩玩具的時候戴著,防止後仰躺倒。

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初期走路的時候戴著,避免一不小心的摔跤。


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在家裡推著扭扭車跑得飛快的時候戴著,以防被快速滑行的車子帶倒。


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這個枕頭上的圓環部分不軟不硬,剛好墊在墨仔的後腦勺部位,但不會緊貼著頭,所以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我扶著墨仔模擬摔倒的姿勢測試了一下枕頭,墨仔摔倒的時候,後腦勺恰好就枕在了圓環上,如果是向側面摔倒了,最後都會變為仰躺的姿勢,還是能夠護住後腦勺。

後來墨仔還真就摔倒了幾次,幸好有枕頭的保護,沒有受傷,直到他徹底走穩當了才讓防摔枕退休,退休以後又送給了閨蜜,剛好她娃也開始爬行了。

墨仔的防摔枕是個紫色的王冠,揹著特別可愛,之前照了不少照片凹造型,當時買的時候花了我89大洋,實在是貴,但是為了保護寶寶的腦袋不受傷,咬咬牙就拿下了,剛才猛然發現頭條上竟然有貝恩施的防摔嬰兒枕頭,這個牌子也是家喻戶曉的品牌,質量過關,現在做活動只需要69元,省錢秘笈就是哪最優惠就在哪買,省下來的錢還能給娃多買個玩具。

我估摸著馬上又要一批寶寶即將進入爬行和學步期,爸爸媽媽們在實踐爬完自然走路的育兒理念的時候,還需要做好充足的安全防護哦,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膽大也要心細。如果喜歡這款枕頭,可以直接在文末下單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