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文/小林聊娛樂

“鞋兒破 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是他在劇裡的經典形象。

“無煩無惱無憂愁,世態炎涼也看破”是他現實中的真實寫照。

這個人就是濟公的扮演者,遊本昌老師。

曾有人說他活不過十三歲,只有皈依佛門,方能躲過此劫。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聽信他人之言的父母,便在他六歲之時,把他送至上海法藏寺,拜興慈法師為師,賜法號乘培。

這一天,遊本昌開始與佛結緣,那年他還不到七歲。

誰能知道這個小不點在幾十年後,會用自己精湛的演技成為與神話中濟公同體的風雲人物。

遊本昌就是濟公,濟公就是遊本昌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這個行當興起了一股翻拍風,把過去經典的電視劇拿出來重新拍一遍,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炒冷飯”,但翻拍來翻拍去始終無法超越之前的經典。

像《射鵰英雄傳》,《新白娘子傳奇》、《封神演義》等等,《濟公》這種神話又很有故事性的經典題材,自然難以避免被回爐加工,然後再以新姿態重新呈現。

像陳浩明已經拍過好幾部濟公的題材,可陳浩明的版本有遊本昌老師版本珠玉在前,自然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1985年電視劇《濟公》的熱播引起一時轟動,主題曲《鞋兒破帽兒破》的傳唱度也非常廣。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這部劇火到什麼程度呢?有很多地方公安局說《濟公》給社會安定做了巨大貢獻,怎麼這麼說呢?原來是小偷也很愛看《濟公》,晚上都呆在家準時收看《濟公》,不出來作案了。

濟公的扮演者遊本昌也隨著電視劇的熱播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他飾演的濟公是一個衣裳襤褸的草根階層,但又神通廣大,且能幫助別人解決社會不公平,伸張正義。

遊本昌利用獨特的表演技巧以及豐富發肢體語言,讓他所演繹的濟公惟妙惟肖,詼諧幽默,成為熒幕上的一代經典形象,世代傳頌。然而短暫的熱鬧和喧囂過後,他又迅速歸於漫長的平靜。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在人生藝術的道路上,遊本昌老師一直執持著寂寞的姿態。

就像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中說的:“扛住所有的寂寞,扛住所有演員的孤獨,扛住中間的搖擺、挫折、沮喪,這一切的一切,濃縮為兩個字,這兩個字叫做甘願。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這個經典形象是遊本昌心甘情願投入演藝事業,在話劇舞臺二十多年,無數個小人物的“跑龍套”,數十年的演技打磨所換來的。

在成就活靈活現的濟公之前那一段時光的寂寞和孤獨,挫折和沮喪,也只有他心裡最清楚。

遊本昌在後來的採訪中說過:“濟公這個角色,真的是拼掉了我本條命,是我全部的藝術經驗的積累。在我飾演的人物當中,塑造最為成功也是對我藝術生涯影響最深的角色之一就是:濟公。”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濟公樂觀善良,充滿正義感的品德深深地影響著遊本昌,讓他在日後選擇劇本和角色上變得更加謹慎,無論是電視劇還是舞臺劇,遊本昌始終希望他演繹的劇目能夠給觀眾帶來歡樂和正能量。

01 種下一顆演員夢的種子

遊本昌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愛看戲曲,去看戲時候都經常帶上游本昌。那時候遊本昌看到臺上一個戲曲藝人,演繹了一段濟公的故事,他一下就著了迷。

每每放學都要去聽上一段才肯回家,聽完回到家還得給家人演上一遍,惹得家裡人哈哈大笑。後來遊本昌從得知令他著迷的藝人是蘇州評話名家,有著“江南活濟公”美譽的的沈笑梅。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每回表演都能給周圍的人和自己帶來歡聲笑語,讓年幼的遊本昌逐漸喜歡錶演藝術。那時候,一顆演員的夢想就在心中埋下了種子,他希望長大後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

懷揣著成為一名演員的夢想,遊本昌漸漸長大。

從小到大,他不希望錯過每個可以表演的機會,在讀書時代也是一樣。有一回學校的聖誕晚會節目還差一個女孩角色,他自告奮勇,接下這個反串角色。

他覺得自己把這個女孩演真了,演活了,為此他還開心了還一陣子。

高中畢業後進入了南京文工團,隔年成為一名劇院演員,隨後進入很多高中生夢寐以求的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學習。畢業後分配到中央實驗話劇院。

跟很多剛步入社會的應屆生一樣,遊本昌對能否勝任這份新工作抱有懷疑的態度。初到話劇院,個個都是神級的演員,讓他又害怕又興奮,他知道自己演員夢的種子能在這裡生根發芽並且成長。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02 沒有小角色,舞臺上都是活生生的人物

他給自己立了一個信條,成功成為一名合格的“配角”,全力以赴演好每一個配角。

有些配角只有短短的十幾秒時間,甚至連名字都沒有,他都欣然接受,無怨無悔,把每一個配角當成主角來演。

對於這些“一閃而過”的配角他都是全身心對待,下足功夫。

他翻閱各種資料,從劇本作家的寫作風格到寫作的社會背景,他都會一一瞭解,他覺得這樣才能揣摩到作者要賦予劇中人物的感覺,他才能知道怎麼去塑造它。

沒有臺詞不等於沒有聲音,他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同樣能賦予這些角色新的生命。

在話劇《大雷雨》中,遊本昌演繹一個貴婦身邊的僕人,上場時間只有十幾秒中,並且沒有臺詞,但遊本昌精湛的演繹之下,賦予這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一種獨特個性。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那個跟在貴婦身後的跛腳僕人,咳喘著,一步一瘸,像極了從十九世紀中穿越過來的老農夫。

這一切主創人員都看在眼裡,就這樣,遊本昌從開始單薄的一個小角色,發展能一場話劇五幕戲,跑五個群眾龍套,從朝鮮大老爺們、士兵、排長、志願軍通訊員到美軍俘虜,戲份越來越豐富。

這段五花八門的配角演繹生涯,不知不覺中讓遊本昌的演技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他領悟到,舞臺上沒有小角色,每個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物,都能賦予生命的人物

於是,他沉浸在配角中打磨自己的演技,這一打磨就打磨了近20年。雖說甘於當一名綠葉,但作為一名職業演員,怎麼會不想成為主角呢?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將近五十,紮根在話劇舞臺的遊本昌始終沒能等到屬於他的那個主角出現,但他從未想過放棄,他不忘演員初心,認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好演員,來日方長,他覺得他終究能等到一個適合自己擔任主角的劇目。

80年代初,從西方傳入一種新藝術,啞劇。這門新的表演方式重新點燃了遊本昌的激情,年過半百的遊本昌開始琢磨起這門新藝術。藝貴獨創,這門新藝術給他無限的靈感,他想開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啞劇表演藝術道路。


但身邊的朋友都表示不能理解,年近五十,為何還要搞創新,安安心心等著退休不好嗎?

沒人支持沒人理解沒關係,遊本昌有自己的想法,他深信自己幾十年的舞臺經驗,在啞劇藝術一定會有所成就。

為了學習和創作啞劇,遊本昌翻書籍找帶子,到劇場看來我國演出的外國啞劇演出團表演,總之,能夠學習的方法能用的他都用上了。

他從生活真汲取靈感,模仿不同人物的造型和性格,一天天下來,他的啞劇變得得惟妙惟肖,形象生動。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經過三年的藝術創作,遊本昌積累了許多獨具創新啞劇表演劇本。

於是,他在上海的一個福利院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場啞劇表演。整場表演下來,收到的回應卻是出乎意料的好。

臺下三分之一的聾啞學校的學生似乎看到了一種屬於自己群體的劇種,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能夠被關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他們紛紛向遊本昌的劇組送上最真誠的掌聲。

一度讓遊本昌覺得很自豪,能夠給人們帶去歡樂和笑聲,是他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就這樣,遊本昌在戲劇舞臺上打出了名堂。1984年,他首次被央視受邀,人生第一次登上了春晚舞臺,一出《淋雨》的啞劇表演贏得了滿堂彩。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大起大合,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怎樣。

一年過去了,52歲的遊本昌,演了79個配角,沉寂了29年的他終於等到第80個角色,而這次是一個主角,一個影響他以後人生的主角,濟公。

跑了將近三十年的龍套,對於這個來之不易的主角他除了激動外,卻顯得格外忐忑和謹慎,他不敢誇下海口,一定能演好這個主角,但他立誓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拿出自己高的水平去演好。

他默默在心中立下了軍令狀,得來不易的角色他一定下功夫去演好,多年的啞劇表演和創作,為他在《濟公》的表演打下堅實的基礎。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進組後,每天的工作量都很龐大。不管通宵拍攝到多晚多累,回到休息室他還得溫習隔天的拍攝內容。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八個半月,每天四五個小時。

為了追求實景拍攝,他忍著頭皮發麻去走懸崖。一場濟公上山的戲份,萬丈深淵雖然可怕,但在鏡頭前他還得故作輕鬆,喝酒、欣賞、自如。這一刻他沒覺得害怕,因為能收錄到美景鏡頭,他覺得值得。

每個鏡頭、情節和臺詞,遊本昌都要和主創人員都要琢磨許久,為的是最好的拍攝效果。

有一場吃肉的戲段,劇中提前買回來的肉放在冰箱,隔天便拿出來帶著一起去拍戲,到拍吃肉的戲份其實已經相隔24小時了,盛夏的39度直接把肉給捂臭了。

遊本昌一口咬在嘴裡覺得不對勁,但怎麼辦呢?導演又沒喊停,他只能強忍著,大口大口地嚼著肉,還得吃得津津有味,直至導演喊停,他才全吐了出來,工作人員才發現遊本昌吃得肉早已發錯,深深地被遊本昌的敬業精神所折服。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濟公讓遊本昌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之後他的片約不斷,所有的榮譽都紛至沓來,本應藉著濟公的成功去接大量的戲出更多的作品,但他卻停了下來。

03 有自己的藝術追求,堅持自己的藝術觀

成名之後,帶上大合同來找遊本昌的項目太多了,但看完劇本之後遊本昌都拒絕了。沒有他覺得值得接下的角色,都太淺顯。

遊本昌總結了作品的三種類型:

1、向觀眾提供牛奶,營養品,輸出有營養價值的作品。

2、提供白開水,比較平白的劇情,能解渴但吃不飽,提供不了精神食糧。

3、毒藥,沒有價值甚至會毒害社會的作品。

遊本昌只爭取有營養的作品,弘揚真善美,用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每個人。不該乾的事情,給再多錢也不會幹。有營養的事情,剛乾的事情,貼錢賠本他都會幹。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遊本昌自始至終把“以文藝化導人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執導自己的藝術觀。

04 成名後的“舍”與“得”

一心追求有營養作品的遊本昌,始終沒能等到第二個值得他去付出的劇目。他迅速從喧囂種抽離了出來,推掉所有的片約,迴歸到以前的沉寂。

成名以來,遊本昌一直不捨得啞劇,他覺得他應該在啞劇上有所貢獻,於是他做出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拍攝一部啞劇表演形式的電視劇。

為了創新和嘗試,他拿出所有積蓄,拍了一部52集的啞劇連續劇《遊先生啞然一笑》,結果沒一個電視臺敢接,他幾乎賠光了所有積蓄。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但他沒有後悔他做了這件事,他覺得自己幹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足夠。

80歲的那年,遊本昌不惜變賣房產,建立劇團,只為排好《弘一法師》這部話劇。周圍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對於遊本昌來說,弘一法師畢生的修為與境界,需要有人來傳頌的,他覺得值!

有一次在《弘一法師》排練中,83歲的遊本昌把腿摔骨折了,做完手術不到一個月,他打著繃帶回到了舞臺。他表示:死在舞臺,是演員的幸福。

在遊本昌看來,他創作的每部作品都應該有思想教育的意義,弘揚真善美,才不枉自己身為一個國家培養出來的文藝老兵的身份。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遊本昌擁有一顆藝術良心,秉持著正確的藝術觀和價值觀做人做事,才不遺憾終生。對藝術的堅守和付出,伴隨著他後來的藝術創作道路。

05 不服時間的“老頑童”,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歲月催人老,遊本昌雖然已是耋耄之年,但在日常生活遊本昌就是一個老頑童,舉手投足之間盡顯樂觀開朗的性格,神采奕奕,充滿自信和感染力。人老心不老,他依然像年輕人一樣,活躍於社交平臺。遊本昌並沒有譁眾取寵,始終堅持營養輸出的他在社交平臺一樣為輸出營養和正能量。

他鼓勵人堅定地與艱難的昨天做告別,勇敢地面對今天,才能快樂地迎接明天,他說道:氣可鼓,不可洩。

他會教網友如何與人溝通,他說幹嘛害怕跟生人打交道,生人倒過來就是人生,跟生人打交道,這是人生必須解決的問題,頭回生兩回熟,勇敢面對,只要勇敢地面對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更會有信心了。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前不久他還為某雜誌拍攝了一組封面圖片,在網上也引起熱議。圖片中游本昌爺爺盡顯“老頑童”本色,他活潑頑皮、純真爛漫的樣子讓人看到威嚴沉穩老藝術家的另一面。

遊本昌:29年龍套生涯,52歲成名,耋耄之年仍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

時至今日,依然沒有離開他所熱愛的舞臺,只要觀眾開心,他就樂意扮上濟公的行頭出現在社交平臺;只要能夠給大家帶來歡樂,他就能開懷大笑著像老頑童一樣拍攝雜誌封面。他不為流量,不為名氣,他只是盡綿薄之力感化網友的老藝術家。

遊本昌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一句話:“無煩無惱無憂愁,世態炎涼皆看破。”

所有的熱枕都源於理想未死;所謂的執著,不過是一顆願為事業獻身的初心。

他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濟公,也是“無我利他,濟世為公”的遊本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