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500%陣亡率,志願鐵軍打出中國軍魂

一個國家在生存、獨立和經濟財富三種利益之上,還必須加上第四種國家利益,那就是集體自尊。

---亞歷山大.溫特

2019年國慶閱兵式,一面佈滿381個彈孔的戰旗,跟隨空降兵戰車方隊一起接受檢閱。

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500%陣亡率,志願鐵軍打出中國軍魂

這面戰旗曾被我志願軍15軍45師134團8連插在上甘嶺主峰之上,它之所以被保留至今,是因沒有哪一場戰役能比上甘嶺戰役更能詮釋中國軍魂,它凝聚著堅韌不屈的上甘嶺精神。

1952年10月初,抗美援朝戰爭局勢已非常明朗,敵我雙方早已知己知彼,誰也奈何不了誰。

可美國感覺我志願軍已越來越多的佔據地面戰爭主動權,而他們打了兩年,連志願軍劃的紅線都未打過去,就此停戰無法對美國民眾交代。

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500%陣亡率,志願鐵軍打出中國軍魂

由此美國遠東軍司令克拉克,就想發動全面攻勢,哪怕將停戰界線從三八線再向北推進2公里也行。

但聯合國軍司令範弗裡特卻認為應該以點帶面,集中優勢兵力與火力拿下五聖山陣地,以此為支點再擴大戰果。

畢竟五聖山(上甘嶺)在三八線以北,克拉克自覺拿下五聖山,既可提高停戰談判籌碼,又能給美國民眾一個交代不失為可行之舉。

而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正為競選連任造勢,急需朝鮮戰場點滴勝利為其拉選票,遂也同意了範弗裡特名為“攤牌行動”的作戰計劃。

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500%陣亡率,志願鐵軍打出中國軍魂

當時五聖山掌控在我志願軍15軍手中,是一個長不到3公里,寬1公里多,面積僅3.7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帶,只有597.9和537.7兩個高地,應屬易守難攻之地。由此15軍只派了兩個連外加一個排駐守。

範弗裡特素來推崇“唯彈藥致勝論”,每次作戰皆不計成本瘋狂使用炸彈,人稱範弗裡特彈藥量。此次“攤牌行動”,範弗裡特亦不例外。

10月14日凌晨3:30分,16個美軍炮兵營突然一起開火,500枚航空彈、30萬發炮彈,一日之內皆傾瀉在上甘嶺陣地上,山嶺標高被削平近2米,炸松的浮土厚達半米。真的難以想象3.7平方公里山地落下30多萬發炮彈,戰鬥會有多麼慘烈?

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500%陣亡率,志願鐵軍打出中國軍魂

志願軍2個連隊經受著美軍幾乎每秒6發炮彈洗禮,隨後又遭到美軍2個步兵營突擊。堅守前哨陣地的志願軍戰士幾乎全部陣亡,前哨陣地落入美軍手中。

範弗裡特戰前估計只需5天,傷亡人數控制在200人內,就可拿下五聖山,而且開戰局勢似乎也向範弗裡特估算靠攏。但出乎範弗裡特預料,我志願軍竟頂住了美軍強大攻勢,將戰線拉長至43天並取得勝利。

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500%陣亡率,志願鐵軍打出中國軍魂

其實志願軍最大的優勢,就是極為堅固的陣地與配套戰術“坑道反擊戰”。坑道戰可以說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的天才創新,當時志願軍在三八線十公里縱深範圍內,共挖掘了7789條坑道,組成了堅固的地下長城。

位於上甘嶺的坑道頂厚已達35米,足以抵擋美軍重炮轟炸,而且坑道內有廁所、廚房、水池,還能夠儲藏彈藥和給養,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失去表面陣地的志願軍退回坑道對美軍發起有力持久的反擊,造成美軍不小傷亡。

範弗裡特為此發愁了,他不想擴大美軍傷亡,竟命韓2師替下美7師,主攻上甘嶺充當炮灰。時任韓2師師長丁一權為在範弗裡特面前顯擺,竟用最毒辣的手段應對志願軍的坑道戰。

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500%陣亡率,志願鐵軍打出中國軍魂

坑道戰雖優點頗多,又是反斜坡設計,可有一大缺陷就是怕封鎖。丁一權就想利用迫擊炮曲射彈道特點去炸坑道口,或是派兵潛近坑道口實施爆破。而丁一權還有更為狠毒的招數,就是利用火焰噴射器與化學炮,將火焰彈或是毒氣彈投入坑道,試圖燒死或毒死志願軍。

這些場景在電影《上甘嶺》中皆有呈現,可真實的戰場比電影更為慘烈。

志願軍戰士被封鎖在坑道內,坑道雖能擋住美軍轟炸,可無法擋住爆炸衝擊波的襲擾,許多戰士被震出血,甚至有的士兵被活活震死。毒氣彈爆炸了,志願軍戰士就將牙膏塗抹在毛巾上,再用尿液浸溼矇住口鼻以防止中毒。

美軍層層炮火封鎖之下,短短1500米運輸線就成了死亡之線,志願軍派出一隊運輸兵,有時只有兩人能成功進入坑道。

隨著彈藥與給養的消耗,斷糧、斷水、斷藥成為志願軍最大危害,傷員運不出只能任憑傷口發炎腐爛,血腥味與硝煙味充斥著坑道。

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500%陣亡率,志願鐵軍打出中國軍魂

時任志願軍15軍軍長秦基偉帶頭捐出私房錢,集體籌資購買了2萬個蘋果。可如何將既能解渴又能當餓的蘋果送入坑道成為難題。

秦基偉下令誰能把一簍蘋果送入坑道,就給誰記二等功。只是這些蘋果最終只有一個進入坑道,還是一個成功進入坑道的士兵半路撿的。

志願軍面對如此惡劣環境,卻以鋼鐵般意志咬牙堅持。有的連隊士兵整建制陣亡,那就繼續補充兵源,甚至軍機關、醫院人員都隨時編入連隊參加戰鬥。

15軍45師師長崔建功戰前立下軍令狀,“一號,請你放心,打剩一個連,我去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去當班長。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嶺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

45師確實做到了人在陣地在,戰鬥英雄胡修道,一人就守住某陣地一天,打退了韓軍41次攻擊。597.9和537.7兩個高地在失而復得,得而復失中反覆輪轉28個回合,志願軍戰士哪怕與敵人同歸於盡,也未曾退縮。

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500%陣亡率,志願鐵軍打出中國軍魂

2008年,一位美國老兵麥.卡拉漢向中國工商訪問團,講述了他在上甘嶺的經歷。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美軍在飛機、坦克以及火炮支持配合下,終於佔領了久攻不克的597.9高地。

麥.卡拉漢衝在最前面,可當他衝上高地時,除了遍地屍體,只有一位看似未成年身受重傷的志願軍戰士,勉強倚著樹站立,口中嘰哩哇啦不知在喊什麼。

本來美軍想活捉這位志願軍戰士,可當他們看清其手中拿著報務機為時已晚,瞬間密集的炮火傾瀉而下,整個陣地僅剩三名倖存者:一個雙腿與右臂被炸殘;一個雙耳炸聾,雙眼失明;還有麥.卡拉漢,左腿膝蓋以下全沒了。

麥.卡拉漢奇怪那個志願軍戰士在說什麼,中國訪問團一位成員哽咽著說:“..我是851,我是王成!...敵人把我包圍了!親愛的首長,同志們!請向我開炮!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500%陣亡率,志願鐵軍打出中國軍魂

《英雄兒女》中的王成不是虛構的故事,45師就有38位戰至最後一刻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這些只是留下姓名的英雄,還有許多姓名與屍骨皆蕩然無存的王成式英雄。

影片王成的原型之一蔣慶泉,90歲高齡接受採訪時曾說“我不但喊了向我碉堡頂開炮,還和美軍摔跤,他死了,我活下來了。”。

狹路相逢,拼的不僅是武器,還有膽氣。整個上甘嶺戰役,空中沒有志願軍的飛機,地上沒有志願軍的坦克。美軍使用了190萬發炮彈,而我軍只用了40萬發炮彈,而且還是戰役後期才用的。

我志願軍15軍在上甘嶺戰役,出動了27個連隊,共有16個連隊打光重建。其中最英雄的8連,200人建制,多次被打光重建,又補充了800兵源,最終只有6人生存。

可以說200人建制的8連,陣亡了近1000人,陣亡率500%,可是被打了381個彈孔的8連軍旗在上甘嶺高地依舊屹立不倒。

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500%陣亡率,志願鐵軍打出中國軍魂

上甘嶺戰役打出了中國的軍魂,直到1953年7月27日簽訂停戰協議,美軍也未能將停戰界線從三八線向北推進一寸。

也許美國人永遠不知道手拿舊式武器、腳穿膠鞋志願軍,為何打起仗來能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民族精神。

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出了民族凝聚力,打出了中華民族集體自尊,這就是我們能屹立民族之林的根源,是志願軍英雄們為我們夯實了厚重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