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跟王祖民老師第一次見面是在2018年的6月,當時愛麗絲繪本館跟信誼圖畫書一起聯合舉辦《六十六頭牛》的首發籤售會。王老師一點沒有大咖的架子,進到繪本館就帶著孩子畫畫、講故事、做手工,非常謙遜低調,他的內心一定住著個小孩,童心未泯的人才能畫出小孩喜歡的繪本。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先來看看王祖民老師的介紹

王祖民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王祖民,畫家、童書編輯。江蘇蘇州人。曾任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兒童故事畫報》主編。主要從事雜誌及繪本插畫工作。主要作品有繪本《會飛的蛋》《梁山伯與祝英臺》《新來的小花豹》《豬八戒吃西瓜》《元宵節》《我是老虎我怕誰》等。繪本《虎丘山》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本野間獎”;《我是老虎我怕誰》入選2016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插畫展。

我跟王祖民老師的電話粥煲了兩個多小時,從年少家常說到他插隊的經歷,從替人做嫁衣到他自己躬身入局,從愛好下棋聊到夫人趣事兒,採訪氛圍非常輕鬆,不知不覺我就狂寫了6頁筆記,下面就把乾貨捧出來給你看。


風格迥異的佳作

Lisa老師:《六十六頭牛》這部作品創作了整整5年,怎麼會這麼久?最大的難點在哪裡?

王祖民:這本書是臺灣信誼圖畫書負責人張杏如牽頭組稿的,文本是一首民謠,字數不多,就幾句話,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沒有任何交代,如何把裡面的幽默感給表現出來是留給我的一個難點。給小孩看的繪本,一定要好玩,因為是中國民謠,我就選用了剪紙這個中國典型元素,為了做樣章草圖,我剪了66頭牛,66間樓,66顆垂楊柳,66蔞油,我知道小朋友一定會去挨個數的,而且每頭牛、每間房也要不一樣,這個量是很大的,我的創作壓力也可想而知。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六十六頭牛的初稿

剪了一年多,終於搞好了,但當我把這些剪紙堆在一起的時候,就顯得有點亂,不太好看,沒有眼前一亮的衝擊,我糾結了很久,最後下決心,要把最好的東西呈現給孩子,就把做了近兩年的工作全部推翻,重新弄。我把草圖、分鏡、構圖翻了又翻,看看哪裡還能挖出閃光點?哪裡可以整合到一起?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王老師捏的六十六頭牛的泥塑

這個過程蠻痛苦的,需要碰到好的出版人跟編輯,張杏如跟臺灣信誼圖畫書的人不斷給我打氣,不停地出主意,交流各種各樣的想法與表現形式。她們好東西見得多,眼光自然獨到、專業。繪本沒有太多的定規,用什麼畫種呈現都可以,只要把內容表現得淋漓盡致就行。繪本在美術這個行業裡面,是材料最豐富的一個載體,能夠讓畫家最大限度地發揮。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六十六頭牛》內文圖

於是我想出了新花樣,用塊面、線條來表現律動,有點像樂章,高高低低,很有節奏感。為了表現出那種虛無的“黃粱一夢”的幽默,我借鑑了書法中的狂草,信手塗鴉、一氣呵成。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六十六頭牛》內文圖

因為這個童謠沒有時代背景的限制,可以是過去,也可以是未來,我要把這種想象的空間表現出來,我一開始畫的時候,人物還有鼻子眼睛,後來我把這些都去掉了。全部描繪他們的動態,有點像舞蹈,既簡潔又靈動,跟朗朗上口的民謠很搭配。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六十六頭牛》內文圖

又經過三年的打磨,這本書才畫完。不少臺灣同行看了還是蠻敬佩的,沒想到童謠還可以畫的如此淋漓盡致。孩子們看了也覺得很親切,好像是他們自己畫的,那種濃濃的中國味道也出來了。這本書最難的就是畫風的變化,既要符合內容,又要有獨創性。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六十六頭牛》內文圖

這本創作了5年的圖畫書, 2018年一出版就獲得了第二屆“圖畫書時代獎”。


Lisa老師:《六十六頭牛》是幻想題材的,您跟彭懿老師合作的《溪邊的孩子》就是另外一種風格了吧?

王祖民:是的,這是一本現實題材的繪本,回憶我們小時候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裡面的環境、服裝、道具,甚至感覺,都要把它表現出來。你需要去實地採風,找一些背景資料,你不能瞎畫。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我跟彭懿老師一起去了浙江的麗水,這裡青山綠水,風景好,地貌特點也好,清澈的小溪一下子刺激了我,回想起年輕在南方插隊的歲月,那些田野農作生活像老照片一樣湧現在我的腦海。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溪邊的孩子》內文圖

激發我靈感的還有溪邊的老樹,棕黃色衫木老屋,見證了這個村子的百年變遷,當然還有當地好吃的東西,甜甜的糯米做的糕、紅糖饅頭、餅筒等。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溪邊的孩子》內文圖

畫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把當地的民俗文化加了進去,不知大家發沒發現?小主人公跟哥哥在外面闖禍,人家找上門要賠錢,爸爸就蹬著梯子把藏在房樑上的鞋盒拿出來,那裡面放的是錢。爸爸沒有批評孩子,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媽媽,捨不得罵。我把彭老師的這段文字進行了擴展,中國有個習俗,家裡有人去世,就會在大門上貼綠色的對聯,沒有對農村傳統很深的瞭解,是表達不出來的。我這麼畫也是對文字的一個外延。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溪邊的孩子》內文圖


Lisa老師

您從1984年開始創作,累積下來的作品差不多有200多部了,每部作品的畫風跟主題好像都不太一樣,這麼多的靈感,都是怎麼來的?能說說他們是如何轉換成眾多作品的?

王祖民:我一直做兒童出版工作,經常要去學校、幼兒園做活動,會看到一些調皮的孩子,聽他們講好玩兒的話,做一些惡作劇的動作,我就開始琢磨他們的故事。還有我的夫人是小學音樂老師,她也會跟我講一些小孩兒的故事,比如有一天回家她跟我說,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調皮孩子突然某一天變得安靜不說話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就用一種愛的藝術語言展現出來,畫了一個交朋友的故事。因為夫人屬虎,我就用國畫的方式把這個調皮孩子畫成了老虎,後來這部《我是老虎我怕誰》被送到國外展覽,不到半年就拿獎了,入選了2016年的博洛尼亞兒童插畫展。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其實這本書我才畫了7天,但背後是多年積累的爆發。這個故事在我腦子裡轉了很久,篇幅不長,想法成熟了,下筆畫是很快的。


Lisa老師:您的作品有著濃濃的中國味道,都用了哪些文化符號?

王祖民:我喜歡民間藝術,平時到各地去旅遊的時候,會留意當地的一些老物件,比如農村做飯灶臺上貼的畫,門神,過年家家戶戶貼的春聯;還有民間的舞獅、踩高蹺,婚喪活動等,裡面都有很多文化元素可以提取、利用,這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倉老鼠和老鷹借糧》

舉個例子,《倉老鼠和老鷹借糧》這個故事只有500多個字,是汪曾祺老先生受到《紅樓夢》“倉老鼠和老鷹借糧,守著的沒有,飛著的倒有”這句話的啟發寫的。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看完故事我選擇了國畫的畫風,並且把印章元素放到了創作中。印章是中國文人特別在意的一種代表自己的符號,把印章當成畫面,去傳遞故事的情緒與情感,是一種特別有趣、特別有中國味的手法。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印章上的字是“四忘翁”

“四忘”是忘掉年齡、忘掉病痛、忘掉金錢、忘掉煩惱。這是活在人間的一種姿態,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四忘”,世上怎麼會有不快樂的人呢?汪老已經在這個境界中了,我用這個印章在跟他隔空對話。


跌宕起伏的人生

Lisa老師

您從小就喜歡畫畫嗎?有沒有專門、系統地學過?

王祖民:從小就愛畫,愛到什麼程度?上課的時候,我在語文書的空白處畫,我覺得課本上的圖不好,沒有我自己畫的好玩兒。當時我家住在南京工學院(現在叫東南大學)附近,建築系的大學生會到我家住的巷子裡來寫生,他們每個人都帶著個小凳子,坐在那裡畫水彩畫,我就旁邊看,聽老師的指點,後來我才知道那個老師叫李健晨,是我們國家非常有名的一位水彩大師,最近中國美術館還搞過一次他的紀念畫展。那算是我最初的繪畫啟蒙吧。

後來一直畫啊畫,1966年我考取了藝術院校,但錄取通知書沒有等來(眾所周知的原因),我被安排到鄉下去插隊勞動了。


Lisa老師

那時候日子一定很艱苦吧?有沒有想到過放棄畫畫?能分享一件最難忘的事情嗎?

王祖民:在農村插隊很艱苦,要下地幹活,但我沒放棄畫畫,空閒時候就給老鄉畫,他們蓋房子砌灶臺,我就在上面畫些小鳥、花花草草或者魚,寓意花好月圓、年年有餘!我給農民畫畫也不要錢,那時候大家沒有錢的概念,他們就給我一些小魚乾、臘肉、米酒什麼的(喝醉了,再不喝了),所以我吃的還算不錯,不像我妹妹插隊每天從早到晚吃的都是山芋,後來病死在了鄉下。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1971年王老師在農村插隊時 做“赤腳醫生”的照片

找我畫畫的人多起來之後,我就不用下地幹農活了,有一次隊長讓我給領導人畫像,需要的畫材只能去上海買,我就被派出差,當時那個高興啊,身邊人聽說你能去上海,就託我帶各種東西,回來的時候大包小包,結果下船的時候就把最重要的顏料落在了船上,畫沒畫成,還被狠狠批評了一頓。

恢復高考之後,我考取了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在外面轉了幾年,也是給人到處畫畫,後來江蘇組建少兒出版社,我就進去做美術編輯了。


Lisa老師

那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情吧?當時對圖畫書的認知跟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吧?

王祖民:那當然。80年代我們剛剛改革開放,百廢待興,不少文化有斷層,圖畫書大家都沒有認知,即使有認知出版了,很多人也買不起。圖畫書的印製成本高,當時的家長只願意用很少的錢買很厚的書。

90年代開始跟日本、臺灣地區的同行有了交流,特別是聽了松居直先生在南京的圖畫書講座後,感覺視野開闊了很多,在2000年前後,我隨著全國新聞出版系統參加了意大利博洛尼亞童書展,那時候我們的原創圖畫書擺出去只有一個小小的攤位,感覺很不好。可現在你再去博洛尼亞書展,到處是中國人的面孔,有創作者,有出版人,有文化教育機構,我們引進越來越多的國外作品,也有不少優秀的中國原創圖畫書被老外購買版權。繪本出版的大時代來了。


Lisa老師

您是資深的圖畫書編輯,這份工作帶給您最大收穫是什麼?優秀的編輯最應該具備的品質是什麼?

王祖民:做編輯可以讓我看到全國最優秀的繪畫作品,也因此認識了很多作者,有些還成為非常好的朋友。我一會兒是編輯,一會兒是創作者,會自然地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作品,少走了些彎路。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作畫中的王老師

想要成為優秀的編輯,除了見多識廣,還要多讀書。編輯不需要自己畫得有多好,有多厲害,但要有眼光,能抓住作品最閃光的地方,現在投身圖畫書創作的人越來越多,作品同質化得厲害,怎麼突破這個瓶頸對於優秀的編輯是最大的考驗。


舉案齊眉的退休生活

Lisa老師

聽說您夫人唱歌特別好聽,性格也很爽朗,能跟我們說說她的故事嗎?

王祖民:她是音樂老師,跟我的經歷類似,當年被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提前錄取招到北京,但也沒能去讀,她的性格風風火火,喜歡吃辣椒,我們家冰箱門打開全是辣椒,她每天燒再好吃的菜,到最後都是辣的味道,哈哈。

繪本半邊天 | 一個遊走在編輯與畫家邊界的“老頑童”

王祖民老師與夫人劉老師

我是蘇州人,口味偏甜,吃不來辣椒,但我們很互補,我也很欣賞夫人的性格,她的膽子特別大,年輕的時候有次她回家沒帶鑰匙,就一下子從高高的牆翻過去,我聽了有點驚呆。


Lisa老師

您除了繪畫之外,還有什麼業餘愛好嗎?

王祖民:喜歡吃美食,喜歡逛美景,喜歡看美女。(大笑)出去旅遊的話,我只去不賣門票的景點,出國的話,我喜歡看當地的建築、雕塑,或者去博物館轉轉。

還有一個愛好就是下象棋,但技術不行,是個臭棋簍子。

王祖民老師是拿過不少國際大獎的專業插畫家,又是出版圖畫書的老前輩,採訪前我的心裡壓力不小,但電話一接通,他就先笑著說:“我的普通話不標準,你聽起來要費勁了。”這讓我放鬆不少。整個採訪最大的感覺是他一點都不端著,就像個老頑童,說起好玩兒的事會放聲大笑,很有感染力。一切的過往在他眼裡,都是雲淡風輕,哪怕那些艱苦的歲月,他回憶起來也是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小故事。我想,只有心懷大愛、懷揣赤子之心人才能做到吧,這裡有他對圖畫書的熱愛,有對年輕人的期許,更有對小孩子的好奇。


下期還想聽哪位創作者的故事,趕緊給我留言吧。


嘉賓:王祖民

採訪人&撰稿:Lisa老師(楊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