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不像別人,輸在不像自己

我們喜歡和別人不一樣,但也害怕和別人不一樣。想想我們多數人的生活,按年齡上小學,中學,高中,大學,15年左右的學習,畢業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最好是公務員和老師,26歲左右結婚生子,40歲左右職位升至中層。

贏在不像別人,輸在不像自己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上學時要像XXX一樣上個好大學,畢業後要像XXX一樣找個穩定福利好的工作,還要時不時“看看XXX的孩子都這麼大了”。偶爾想要與眾不同的時候,就會被責備“你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慌張中,我們都努力看清楚別人是如何在成長,卻恰恰自覺或不自覺無視了“自己”的成長,然後我們成為了一樣的人。

涅槃樂隊有一句歌詞:你們覺得我很奇怪,我是如此的不一樣;我覺得你們很奇怪,你們怎麼能都一樣?

意在驚醒那些渴望自知的人,嘲諷那些喜愛告訴別人怎麼做人的人。

在生命自我意識覺醒的開始,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人。於是模仿別人,走別人走過的路。這沒有錯,也不是對錯的問題。當你跟隨別人夠久的時候,你的內心是平和的還是升起了更多的疑問?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生活適合自己,活得也快樂,也無需改變自己。但當疑問越來越多,內心愈空虛,你羨慕做設計的人特別帥,於是學了設計專業,後來才發現設計遠沒有她想象中那麼簡單,沒了興趣,最終沒在設計上有什麼進展。

後來又覺得攝影師特別酷,平平常常的照片都有了神韻和靈魂,於是存錢買了專業單反,也看了不少關於攝影的書籍和攻略,結果也沒能達到自己想象中的境界。

看到朋友做手工很有趣,入門也不難,順便還能提升品位。於是也湊個熱鬧,也努力了、鑽研了,看著自己的作品最後決定還是放棄。

什麼都想做,可又什麼都做不好。你對自己絕望了,看來自己做什麼都一事無成。一味地期待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卻從未問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做不下去的真正原因是你對這些事本身不感興趣。

找到興趣之所在,才是堅持下去的源動力。你的興趣就是你擅長的東西,你還能做的更好的事情。

為了尋找你所熱愛的事情,一定會走一些彎路,就像文中我講的那種人,但你不要失掉初心,為了什麼而尋找?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讓自己的生命更飽滿。

年輕人可以換工作,甚至頻繁一些,但我希望做這些選擇是因為興趣所致,或者為了尋找自我,真正適合自己的,看似什麼也沒得到,然而最終發現了自己的興致所在。

其實誰不是活在世俗的目光裡呢。這些經歷讓你有了獨立的見解,每當進入新的領域,都全力以赴,執行不打折扣。而不是越換越做越不開心。

有個朋友兩年換了數份工作,都是跨領域,從外企辦公室到互聯網再到手機測評師,都不是他內心真正的訴求。別人評價他是一個眼高手低,沒有持久力的殘兵敗將。他聽了只是笑笑。結果確實是這樣,沒有工作,收入不溫度,生活動盪,但對他這個人他們的評價不夠事實,他的學習能力超強,每份工作都全力付出。他是那種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更開心,而完全屏蔽外界的評價的人,一旦找到自己的突破口爆發起來,猶如洪水猛獸般勢不可擋。

靜思數月後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做一名律師!通過半年的努力如願通過司法考試,目前已經步入正軌。別人很羨慕、讚美他以求有用之時。他還是笑笑。我不是為了向誰證明自己,我只為自己。

也許你我不是能力超強的學霸,只有一份不討厭收入一般的工作,在人才市場上也沒什麼競爭能力,年過三十還有家庭擔當不敢隨便換。我說過,你沒必要學別人,在你所在的領域深耕細作也是一種選擇。必須給生活一個奔頭。升官發財出名固然是好生活,值得追求,但我不想這樣,不想丟了自己,也有這個能力守得住。這才是我最想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