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你烙印的笔记,才是你专属的——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有感

课间在办公室休息,夏晴来问题。看她疑惑的眼神,我拿起桌上的课本递给她,让她从书中找知识点,她一看就会明白了。可她没接,转身跑回教室拿来自己的课本:老师,我用自己的书吧,别人的书我看不习惯。

打下你烙印的笔记,才是你专属的——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有感

果然,看到她书上的笔记,记得认认真真。

深以为然。一样的课本,自己的就感觉特别熟悉,查阅某个知识也特别快,因为书上留有你的笔记。如果这本书被看了很多遍,那么大概在书的哪一页(左手页或右手页)的哪个地方(上、中、下)记了什么,心里都记得。

上学时,我也不愿意借别人的书看;同样,我也不愿意借书给别人,怕弄丢了。为此,得罪了几个同学。说我吝啬的他们哪里知道,课本丢了最多买一本赔给我,可上面的笔记丢了,用什么赔呢?我吝啬的不是书,是书中的笔记。

可能也有人说:笔记丢了,也可以再补啊。补笔记还不简单呀?

简单?你以为的笔记,或许就是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在书上勾一勾画一画?又或许用大括号的形式简要概括章节内容,说白了就是把章节标题和内容里的黑体字提炼出来,写到章或节的空白处?再或许把你喜欢的或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摘抄到本子上?这样的笔记有多大的价值?这恰恰是笔记高效的三个误区。

读一读《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在该书的第二章边读书边记笔记中,作者大岩俊之会分七节详细告诉你记笔记的方法,我们就知道记笔记是不是如有些人以为的那样记那么简单。

打下你烙印的笔记,才是你专属的——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有感

阅读完《实用性阅读指南》的第二章,加上不断实践总结和提炼,你一定会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特有的写读书笔记的知识体系。这样写出的笔记,才能起到路标和索引的功能:在你查找或使用书本知识时,笔记可以帮助你迅速找到你的所需;这样的笔记,才能如大岩俊之说的那样,通过整理知识和信息,帮助记忆。

一、记笔记为什么不只是把书中重点知识勾一勾画一画那么简单?

值得肯定的是,在读书过程中,能区分重点知识的人比不能重点知识的人,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找到了重点知识,你把它们用你喜欢的直线或曲线或其它线把它们画了下来。

第二天第三天或者第四天第五天,当你翻开书时,你仍然知道你画出来内容的是重点,并且你仍然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被你认为是重点。

一周二周或者再长一点时间,你或许依然知道这些。

但如果书被搁置了若干年后,你在读其它书突然遇到了问题,或者在生活中你突然遇到了问题,你想起之前读过的那本书上有相关知识,可以解决眼前的这些问题。对,那本书中知识能解决。

这时,你再打开那本已被一层薄尘覆盖的书时,相信你一定还能记得:那些画过线的内容,它们所以被画上线,因为它们是重点内容。你记得这些,是因为读书用线画出重点,已然成了你的习惯。

但是,你真的还能清楚记得: 那些画过线的内容,当初为什么会被读书时的你, 确认为重点内容吗?

答案是否定的。所以简单的画重点,或许是你记笔记的方式,但仅用这种方式记的笔记,绝不会成为高效笔记。

如果拯救这种笔记,把它变成高效笔记呢?

打下你烙印的笔记,才是你专属的——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有感

在你画线的重点内容旁边,写出你认为这是重点内容的理由:或许是因为它能解决生活中哪类实际问题?或许是因为它触到了人们的哪个痛点?或许是因为它给你的什么启发或者激发出了你的哪个灵感?甚至,你写出对这个重点的理解也行。

如果书的空白处写不下,可以用便笺写好粘贴上去。

想想看,这样的笔记是不是有价值一些呢?

既锻炼你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你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结合实际生活学以致用,是读书最大价值的体现。

二、记笔记为什么不只是把章节标题以及黑体字内容提炼出来那么简单?

如果非要说这种方式百害而无一利,也不客观。这种方式记的笔记,若干年后,再翻此书时,在五分钟之内,能让你知道这本书哪章哪节讲得是什么。,你所需要的知识在哪里。

可是,你做的这件事,目录已经做好了一半。你只不过把每章每节的黑体字补上了,而已。

好吧,就算是这样,也算你做了读书笔记。至少比一个字不写的人做得好,写了字的人,记忆更深刻。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打下你烙印的笔记,才是你专属的——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有感

如果,用这样的笔记证明你读过一本书的话,你差不到二个小时就能读完一本书,并且还记了笔记。

你写的字除外,笔记里有你的东西吗?比如有没有被触动的思想,有没有和作者共鸣的东西,有没有自己的感悟,有没有……对不起,如果都没有,这种笔记,真不能称之为高效笔记。

如果你稍微再做多做点功课,就能让原有的笔记,变得更高效更有用一些。

比如,哪一章哪一节你认为重要,你就可以在这章或这节标题后,写上你的思想。比如:它为什么重要?是对你有什么用,还是可能帮你解决一些问题,能解释或者批判当今社会存在的什么现象?等等。

你这样做了之后的笔记,才是你的笔记。日后,书中内容才更有可能为你所用。

三、记笔记为什么不仅仅只是把你喜欢的和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的摘抄下来那么简单?

大多数人最早接触的书,多是些虚构类的小说、散文或诗歌。我最早看的小说是《青春之歌》,最早喜欢的诗歌是已故作者汪国真写的和台湾女作家席慕荣写的。

打下你烙印的笔记,才是你专属的——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有感

小时候,家住农村小镇,生活很拮据,没钱买笔记,也没地方买现在孩子用的那些漂亮笔记本。没有超市,镇上只有一家国营商店,烟酒百货布匹啥都卖。有一种最便宜的薄白纸,薄得不能正反两面都写上字,否则就看不清字了。平时,这种纸就平摊在商店的柜台上。我买回来,用削铅笔小刀裁成32开,用针缝成小本子。

看完小说或诗歌后,我就把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摘抄在手工小本上。是百分百的摘抄,本子上没有一丁点内容是我自己的思想。可以被原谅,那时的我还太小,小学五六年级或初一初二。

那个摘抄本上记下来的,便是我最早的读书笔记。

高中、大学、工作、现在。书上遇到的金名和好段落,电视剧电影里的好台词,我还是会立即写下来。

一直都喜欢这样。

现在,还仅仅是以抄下来的方式记笔记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年龄增长了,阅历增加了,视野开阔了,生活丰富了,笔记的内容却从没有体现出这些变化,从没有反应出摘抄那一刻的思想动态,更没有感知出一分曾经的喜怒哀乐情绪。总之,笔记里,没有发现与自己生活结合的任何痕迹。

打下你烙印的笔记,才是你专属的——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有感

这样的笔记,有什么用呢?那些喜欢的为什么会喜欢,那些被认为有价值的究竟有什么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都会被彻底遗忘。就像现在,无论我多么怀念那些手工摘抄本上,歪歪扭扭幼稚的笔迹,那些年笔记里摘抄下来的内容,都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读书记笔记,你依然可以用用线画重点的方法,你也依然可以用从书中提炼标题黑体字的方法,你还依然可以摘抄喜欢的有价值的。但是,别忘记在笔记内容里添加一些你自己的东西:比如思想,比如感悟,比如情绪。这样的笔记,功能更大,价值更高。

对,高效笔记里,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用性阅读指南》书里,作者大岩俊之告诉我们,怎样去写读书笔记

一、 边读书边记笔记

这一点很重要,我读书通常会把笔记本放在跟前,手里时刻握着笔,遇上我喜欢的或我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我首先会立即波浪线画下来,然后在字里行间写上喜欢的或有价值的原因。

如果遇到能对我有触动的内容,或者和作者有共鸣的内容,我会立即先在书中画下来,再用极简文字作注释,最后在本子上把触动内容和共鸣内容在我思想上或情绪上产生的影响写下来。

所有这些都是灵感。灵感,往往稍纵即逝。阅读时,你不立即抓住它,也许过几小时,这些东西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也是大岩俊之让读者边读书边记笔记的原因之一。

二、 你也可以画重点,你也可以做摘抄

记得有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说,自己买的书,总想着以后无限期都可以看,结果说不定永远都不会看。而借来的书,因为要归还,可以很快看完。

但是,借来的书,怎么在书上做笔记呢?很多大思想家和大文豪,在自己读的书上,都有对重点和有思想有共鸣句子的画线,都有自己的蝇头小批,写的是自己读书时的一些思想或情绪。

当然,你可以把你喜欢的重要的东西抄在笔记本上,可是哪有在书中内容旁边直接写上你的感悟,看起来更直观更舒服呢?

借来的书,也不方便回看或查阅。

温故而知新,台湾知名画家、诗人和作家蒋勋自称《红楼梦》看过30多遍。他说从小就喜欢看《红楼梦》,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当然,不是说每看一遍,都把感悟写到书上,如果把看30多遍对某个情节的感悟都写在内容旁边,也不现实。但如果一个字都不写,年少时对书中有感悟有些地方,如今70多岁的他,恐怕有些也记不得了吧。

打下你烙印的笔记,才是你专属的——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有感

我以为,读过的书并且上面有你笔记的书,才是属于你的书。

大岩俊之说:宁可把书弄脏,也要在书上写读书笔记。

是呀,写了笔记的书和干干净净的书,哪个更有价值更有亲切感更有温度呢?

你可以:在书的内容之前的空白页处,记下读书的起止时间,读该书的原因。在书的每一页的顶端和底端的空白处,写你对该页某些内容的思想。在书最后的空白页,没有就在封底反面,写上你看完该书的简短评价。

如果要摘抄,一、要注意分类,方便以后查找;二、最重要的是在摘抄内容的后面,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只要内容有关写什么有行。

三、 通过作思维导图作笔记

大岩俊之推出的最后一种笔记方法,是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提倡的一种思考方法,它是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

打下你烙印的笔记,才是你专属的——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有感

思维导图受比尔.盖茨等众多世界领导者的推崇,被很多国际大型企业使用于业务培训中。

它可以用现成的思维导图软件作,也可以手画。如果想要帮助记忆的作用更显著,我认为手画更好。

思维导图的好处和优势很多,比如直观可视化,比如思想高度浓缩,让人一目了然,提高记力等;用它做读书笔记的缺点,是不便于写几行或更多字的感悟。

读书笔记可以作成思维导图,也可以用PPT软件做成PPT图片。不会用思维导图和PPT软件的人很多,想学这些,市面上有很多书,网络上也有很多付费学习班。

我自己也还不能熟练运用思维导图和PPT,为不被人耻笑,我就不班门弄斧再多说这些了。下去以后,我也会找专门的时间努力去学。

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我们不用都学会。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选择并找到适合你的方法,再通过不断实践,最终养成你独有的记笔记的习惯,便是最好。

没有你思想痕迹的笔记,从真正意义上说,它不是你的。在笔记中,只有打下你的烙印,它才是你的、独一无二的读书笔记。所以,无论你选择了何种方法记笔记,请记住:笔记上一定要有你的烙印。

(本文属原创文字)

打下你烙印的笔记,才是你专属的——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