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珍貴的東西,被當廢紙裝了一萬麻袋,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來

中國最珍貴的東西,被當廢紙裝了一萬麻袋,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來

從原始社會的口耳相傳,到如今的電子書庫,只要有人類社會的存在,文明和歷史就在不斷更迭和傳承。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之所以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存活至今的國家,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我國的不僅歷史源遠流長而且生命力頑強。

但是華夏文明也有大約八次的重大危機,其中幾次幾近滅絕,如東晉時期五胡亂華以及各個時期的少數民族入侵。秦始皇焚書坑儒,清朝文字獄橫行,這都是統治者為了控制民眾思想的舉措。這些只是歷史上有名的例子,對民眾進行思想控制這一工作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帝王統治。可見如果想要毀掉一個民族,入侵文化絕對是讓這個民族從“根”開始腐壞的最好辦法,我國曆史上極為重要的檔案——明清內閣檔案就差點難以挽回。

中國最珍貴的東西,被當廢紙裝了一萬麻袋,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來

文化至寶——歷史檔案

我國曆史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處於封建社會時期,大概有從我國古代戰國時期到鴉片戰爭前至少兩千年的歷史。統治集團不斷更換,由衰到興再到衰敗以幾百年為一個單位,我們的歷史在不斷的更新。有什麼朝代在更替,每個朝代的制度又是怎樣演變的。

其實這些我們都大概有所瞭解,因為在學校的課本上,在博物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觸碰到相關的知識。能做到如此準確而且普及,我們的歷史學家功不可沒,而歷史研究工作最離不開的就是各種文獻史籍資料,只有通過研究這些歷史文獻我們才得以窺視封建時代在生活和制度上的演變。

中國最珍貴的東西,被當廢紙裝了一萬麻袋,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來

而這些歷史文獻大多來自哪裡呢?要想了解已經過去了上百上千年的歷史,我們就必須根植於各大歷史史書。這些史書不是憑空亂編,所記載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重於千金,它們所記載的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歷史。

記錄歷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在原始社會,每個部落裡就已經有專門的巫師通過甲骨卜辭來記錄狩獵,戰爭等事情。發展到封建社會,每個朝代也都有專門的官職甚至是部門來記錄包括皇家傳承和戰爭情況的歷史。這些皇家檔案見證著華夏文明的發展,見證著中華民族的崛起,是“中國最珍貴的東西”。

中國最珍貴的東西,被當廢紙裝了一萬麻袋,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來

幾度風雨,命運坎坷

朝代的更換必定伴隨著紛飛的戰火,歷史上每到這種時期,人們自保都難,更是無暇照顧文獻資料。明朝內閣中的很多寶貴文獻就因此遭到了破壞或者流落民間。明朝末期,剩餘的內閣檔案交由清政府,前期清朝的官員對內閣檔案進行了整理和分類。

到了後期,可能是由於前朝歷史資料數量過於龐大,清政府並沒有設置專門的官員對內閣檔案進行後續的管理,導致這些寶貴的內閣檔案遭到了一定的損壞,最後移到端門和午門閒置。直到康熙帝編撰《明史》,這些遺落民間的文獻史料才被重新找回一部分。

1913年十月北洋政府成立,次年,內閣文獻史料被轉移到由北洋政府成立的歷史博物館。但是並沒有好好的看管,管理上的漏洞引起了一些心懷鬼胎的宵小之輩。他們偷走了很多文獻史料拿到市場上去賣錢,裡面就包括了很多珍貴的宋版元版文獻。

中國最珍貴的東西,被當廢紙裝了一萬麻袋,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來

虎落平陽,竟成廢紙

北洋政府不僅沒有妥善的保存這些文獻史料,更是在資金短缺時,將這些文獻史料當作廢紙賣掉。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列強對中國的壓迫捲土重來,再加上內部一直存在的腐敗問題,北洋政府在經濟上創造的“短暫春天”不堪一擊,馬上就結束了。資金短缺的北洋政府為了籌錢,無所不用其極,

十五萬斤的文獻史籍,裝了一萬麻袋的民族瑰寶就這樣當作回收廢品賣了4000元大洋。

近代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羅振玉聽說了這個痛心疾首的消息後四處奔走,到處集資。最終將這些文獻史籍購買回來,讓它們逃離了“回爐重造”的危機。這些文獻典籍放在倉庫裡就是落灰的閒置,放在“目不識丁”的北洋政府就是一大堆廢紙,而放在羅振玉的手裡,它們才釋放了被掩蓋許久的文化之光。羅振玉對這些文獻典籍視若珍寶,經過他的苦心鑽研,最終編撰出《史料叢刊初編》,震驚中外!將這些文化瑰寶拉回“人間”。

中國最珍貴的東西,被當廢紙裝了一萬麻袋,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來

太平盛世,魂歸故里

時至今日,世泰民安,人們回望歷史,這些文獻典籍一直在人類發展的路上閃閃發光。政府也意識到了文化是民族之根,只有文化沒有湮滅,民族就一直存在。而此時這一批文獻典籍幾經波折後,最終傳到了李盛澤的手中,政府出高價從李盛澤手中買回了這批史料文集。

新中國成立之後,這批文獻典籍就一直存放在北京博物館中。現在它們不僅不用繼續忍受顛沛流離之苦,而且有了自己的“家”,有人精心照料。史學家們通過它們研究明清歷史,讓我們華夏民族的發展脈絡更加完整。如果有幸,我們也許能夠一睹它們的真容顏,也可以通過史學家們通過這些文獻典籍而研究出的資料來真正的瞭解它們的內涵。

中國最珍貴的東西,被當廢紙裝了一萬麻袋,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來

但是,不可避免的每經歷一次波折就會有一部分文獻典籍丟失。特別是那些被宵小之輩倒賣掉的那些宋版元版的皇家檔案,有一些甚至是難以找回的孤本,一旦損毀,就再也無法尋回,還存在的文獻典籍花多少錢都值得,可是那些已經損毀的就算是花幾十億也買不回來,成為了中華民族永久的傷痕。

文化是民族之本,它承載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歷程,是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的最美結晶。文化一脈傳承,有識之士一直在捍衛和保護文化之脈,也正是有羅振玉這樣的懂文化之人,文化才得以發揮它內涵深處的美。作為華夏民族的一員,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是鐫刻在我們靈魂深處的責任。

往期文章精選:

已有包辦妻子,他在外國遇到真愛選擇毅然回國,讓對方等了一輩子

出門一年回家發現妻子懷孕,他正要生氣,妻子一句話他哈哈大笑

為救國他散盡家財,創業成功捐2000億給國家,今兒子開出租車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