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濟逐步復甦,但出口商仍感到悲觀

規模較小、以出口為導向的我國企業已經看到訂單減少。中國和美國早些時候公佈的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都很糟糕:分別比一年前下降了6.8%和4.8%,這說明了與大流行相關的混亂是如何迅速讓世界陷入衰退的。

數據顯示,我國工廠正在恢復生產,但全球範圍內由流行病引發的衰退讓製造商對出口需求感到悲觀。4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下滑至50.8。這低於3月份的52.0,當時該指數從2月份的35.7大幅反彈。該指數是衡量制造商信心的一個指標,高於50表示擴張;低於50,收縮,目前只是勉強。儘管工廠提高了產量,但這一數字被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公司的悲觀情緒所拖累。

這一次,讀數為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提供了新的指示。

對中國而言,在1月底至第一季度末幾乎沒有商業和消費活動之後,4月是尋求重啟經濟的一個月。對其他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封閉的月份——造成全球需求下降,威脅到我國的重啟。隨著最嚴重的冠狀病毒威脅消退,國內經濟開始復甦,建築和服務指標自3月份以來有所改善。

我們經濟逐步復甦,但出口商仍感到悲觀

我國的最新數據為國內導向型企業擺脫最初的經濟衝擊帶來了希望,這可能得益於包括建築在內的政府資助活動。增強企業信心的努力包括基礎設施支出、更寬鬆的信貸和更低的稅收,以及旨在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和個人違約以及失業的計劃。

儘管1月下旬開始的工業、旅遊、娛樂和教育企業的關閉已經基本結束,但活動仍受到限制,這可能會給中小企業帶來困難。即使國內形勢已經穩定,我國的經濟仍然嚴重依賴出口,這一點現在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嚴重影響,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會變得更糟。

例如,考慮到美國的大規模關閉直到第一季度的最後三週才開始,第二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可能會出現更大幅度的下降。

我們經濟逐步復甦,但出口商仍感到悲觀

衡量新出口訂單的中國政府採購經理調查的一個分項指數,從3月份的46.4降至4月份的33.5,陷入了悲觀狀態。進口計劃的數字同樣疲軟。衡量產量的分項指數抵消了這一影響,4月份的分項指數仍為53.7。

根據財新傳媒公司和研究公司Markit發佈的一份獨立指數,私人企業在4月份變得悲觀,該指數傾向於較小的製造商。4月份,該指數從3月份的50.1微幅上升至49.4。

我們經濟逐步復甦,但出口商仍感到悲觀

​ 經濟學家梁振英表示,儘管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只有18%來自淨出口,但在中國較富裕的地區,這一比例要高得多,包括廣東省和上海周邊地區。沿海地區將受到外部需求崩潰的沉重打擊。

世界貿易組織預測Covid-19危機將導致今年全球貿易下降13%至32%,這對全球第一大貿易經濟體我國來說是個壞消息。

中國美國商會本週表示,對其成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再次正常運營,而6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計今年的業務增長將停滯不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