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養生,真有這麼神奇嗎?或許只是一場精心佈置的營銷話術

紅酒養生,真有這麼神奇嗎?或許只是一場精心佈置的營銷話術


“喝紅酒助眠,喝紅酒防癌、抗氧化,喝紅酒降血糖、軟化血管....” “紅酒養生”真的有這麼神奇嗎?這還要從紅酒風靡全球的起源說起。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的美國人深受冠心病困擾,認為只有遠離菸草、酒精以及高脂、高熱量食物才可防控冠心病。一度含有酒精飲料在美國成為可怕的飲料。

同時上世紀90年代,歐洲許多國家的年輕人更喜愛啤酒,豐富的泡沫、清爽的口感、麥芽的香氣、便宜的價格...這些都讓葡萄酒銷量大幅下降。整個葡萄酒產業都處於一個“不景氣”的狀態。

為了挽救整個傳統紅酒產業,這個為了營銷做出的養生騙局便產生了。一場“法蘭西悖論”的營銷大大促進了葡萄酒的發展,挽救了整個葡萄酒產業的頹勢。

1819年有個叫賽木耳-布萊爾的愛爾蘭醫生髮現,法國人的生活習慣與氣候條件不比愛爾蘭好許多,但法國人患心絞痛的人數比例低於愛爾蘭。但當時這份超前的報告當時並未引起學術界的重視。

直到1990年,美國《健康》雜誌記者Edward Donlnick說法國人喜歡喝葡萄酒,使得他們的心血管疾病遠遠低於美國人。這時紅酒開始藉助這一理論“洗白”。

1991年,美國CBS電視臺一檔名為“60分鐘事實雜誌”的節目報道了這一實驗結果,正式將紅酒之前的形象徹底“改頭換面”。

紅酒養生,真有這麼神奇嗎?或許只是一場精心佈置的營銷話術

1991年,美國CBS電視臺播出“法蘭西悖論”節目片

這個法國衛生研究院的理論卻成了美國人飲用葡萄酒的理論,而此後這一“法蘭西悖論”傳遍全球,進入中國。

隨後已經有專家發現,所謂的“法國人膽固醇攝入量高”“冠心病致死率低”,也只是用統計手段造成的假象。所以說,從一開始,紅酒養生,或許只是源於一場精心佈置的營銷話術。


紅酒助眠?

反而容易失眠!

此前,一項發表在《醫學互聯網研究》(JMIR Mental Health)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只要兩杯酒就可以降低人們將近40%的睡眠質量。

這項研究針對年齡在18~65歲之間的4098名成年人分析發現,如果過量飲酒,即女性一晚上喝兩杯酒,男性一晚上喝三杯酒,就會減少人們39.2%的閉眼時間;如果適度飲酒,即男性一天兩杯酒和女性一天一杯酒,也會降低24%的睡眠質量。

“睡眠問題,用飲酒的方式助眠就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式!”北京朝陽醫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恆教授介紹,酒精進入人體後,先是引起中樞神經興奮,隨著酒精濃度的升高,又會使中樞神經受到抑制而產生睏意、昏昏欲睡,很多人認為這就達到“助眠”效果了。事實上,這是中樞神經受損害的一種表現,它破壞了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的平衡,對人有害無益。

飲酒後看似睡著了,其實這時大腦並沒有真正的休息,因此,人們在酒後醒來時,往往更會感到頭昏腦漲、白天沒精神等不適症狀。


紅酒防癌?

有酒精就存在致癌風險!

世衛組織已經將酒精飲料納入一級致癌物,也不建議將飲酒作為一種保健方式。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早在2010年就指出,攝入酒精類飲料會增加罹患肝癌、食道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風險。

2018年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更是發表過多篇論文,認為任何飲酒行為都會給人帶來健康隱患,而最安全的飲酒量則是0。同時酒精會增加人動脈硬化、胃和肝損傷、心律失常的風險,這是被證實認可的。

酒喝得越少越好,不喝酒就是保健了。

紅酒抗氧化?

幾乎等同於無!

葡萄中蘊含的酚類物質,包括原花青素等,特別是由紅酒而走紅的“白蘆藜醇”,被認為是有效的抗氧化物,能幫人保持青春容顏。

號稱“抗氧化”的多酚類物質,但其實效果甚微,幾乎等同於無!

靠紅酒裡的花青素、白蘆藜醇抗氧化,且不論目前多酚類物質抗氧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細胞與動物實驗,無法直接推導到人。就算有效,一杯紅酒中蘊含的量,實在是微不足道。舉個例子,一個68kg的成年人,要達到有效的劑量水平每天需喝750-1500瓶紅酒。

至於喝紅酒降血糖、軟化血管,這些更是紅酒商抓住國人鍾愛養生的心理罷了。記住,不管是什麼酒,還是少喝為妙!


來源:健康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