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上珠峰,攏共分幾步?

5G上珠峰,攏共分幾步?

珠峰物資搬運

大家都知道像3G、4G、5G這樣的移動網絡,它的信號發射源就是基站,4月30日,中國移動在珠峰海拔6500米開通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實現5G信號對珠峰北坡登山線路、珠峰峰頂的覆蓋。

至此,中國移動在珠峰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海拔5800米的過渡營地、海拔5300米的珠峰大本營的5個5G基站已全部投入使用,將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提供有力保障。作為此次基站部署的設備供應商以及參與施工方之一,華為5G設備安裝與運維團隊也完成了“5G上珠峰”的挑戰。

將5G基站安裝在珠峰上,這聽起來和“大象用三步放進冰箱”一樣簡單,第一步:準備設備,第二步:安裝設備,第三步:信號覆蓋完成,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挑戰與處理的過程遠沒有如此輕鬆,在設備安裝部署完成後,鈦媒體也第一時間聯繫到了華為相關工程師,由他們講述5G上珠峰的整個過程。

第一步:上珠峰的準備,物資保障與專業培訓同樣重要

5G上珠峰,攏共分幾步?

後勤物資與設備

對於很多普通人而言,“登珠峰”有一些神秘色彩在裡面,在登珠峰之前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也要比一般的“登山活動”複雜的多。對於珠峰這樣的高海拔、高寒環境,對於人員的身體素質同樣有著較高的要求,通過對年齡與體檢兩個環節的初步篩選後,30名工作人員被送往登山學校進行訓練。

經過一週的體能、知識、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學習與考驗後,最終達到珠峰大本營的華為技術人員為12名。此外,還有一些必要的政府流程,比如需要人員帶邊防證和身份證才能到達定日縣(位於喜瑪拉雅山脈中段北麓珠峰腳下),要去往珠峰大本營則需要珠峰旅遊管理局頒發的證明。

除了人員與必要的證明以外,登珠峰過程中,還需要擬定詳細的後勤支援計劃,不同與一般的登山活動,攀爬珠峰需要分不同海拔做後勤支援。據華為有關技術人員介紹,此次施工中,將後勤保障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即海拔5200米及以下以及5200米以上。

5G上珠峰,攏共分幾步?

5300米大本營

在攀爬珠峰的過程中,海拔5200米是一個重要節點,處於5200米及以下海拔時,普通人會感受到高原反應對身體帶來的負擔,但不足以致命,此時的保障最重要的是保暖方面,每個人都需要裝備高山抗寒用的衣服、褲子、帽子、眼鏡和手套,物資主要是一些快餐、速食。

進入海拔5200米以上的階段,人的體力會大幅下降,同時身體的不良反應會進一步增加,無論是登山過程還是休息,都有可能遭遇突發情況,此時在登山學校的專業培訓技能變得尤為重要。

另外,華為技術團隊此次還購買當地的高山向導服務,高山向導服務裡面含了飲食以及負重,還有負責檢查高山儀表。簡而言之,在5200米以下,更多考驗的人的身體素質與意志,到了5200米以上的海拔,團隊輔助以及外力的藉助則變得尤為重要。

第二步:攀爬珠峰,負重成為最大考驗

5G上珠峰,攏共分幾步?

技術團隊

採訪中,華為有關技術人員還提到,此次登山中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就是“負重”。攀登隊的後勤物資加上此次需要安裝的通訊設備,總重量達到了8噸。由車輛運輸的海拔極限是5200米,從這裡再往上就需要人力與犛牛配合進行運輸,每隻犛牛的配重在40Kg左右,這裡就需要將大型的部件“模塊化”運輸。

包括基站的設備、光纖、機櫃、抱杆等,都需要進行運輸,在普通的基站安裝中,一般單段光纖長度為2公里,其重量達到了500公斤左右。光纖運輸的另一個難點在於它不能完全截斷,需要分卷、連線,再由多頭犛牛或者多個人協同起來進行揹負運輸。

在技術端,華為全新的5G基站設備AAU相較於之前的產品在體積和重量上都有所減少,單個設備重量為30kg,這也為珠峰5G基站部署提供了有利條件。在5200米的大本營首先完成安裝調試後,需要攀爬的主要地點就是海拔5800米的過渡營以及6500米前進營,後者也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所在地。

5G上珠峰,攏共分幾步?

犛牛運輸

華為有關人員告訴鈦媒體,在第一次攀登5800米的時候,有一頭犛牛負重累死了,同時隊伍中有一臺發電機也從犛牛背上摔下來了,耽誤了一定的時間。同時,海拔升高對人員考驗也在加劇,在向5800米攀爬時,隊伍中大多數人都有嚴重的高原反應,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晚上失眠,精力下降。

最後能夠堅持到6500米的只剩下一個技術人員,其他人的身體素質根本無法適應。除了高原反應以外,低溫對人的影響也非常大,海拔6000米左右溫度已經下降至-30℃以下,此時在各種保暖衣物、裝備的加持下,晚上仍需要通過不斷挪動身體來保持器官喚醒以及溫度。

在工程整體耗時方面,珠峰大本營的基站建設到開通是三個站點中最快的,僅用2天就完成了部署與開通工作,隨後的5800米過渡營地用了4天完成了開通,最後的前進營地最為困難,耗時7天才完成設備搭建。

第三步:開通站點、運維網絡,功耗成為最強敵人

5G上珠峰,攏共分幾步?

安裝調試

珠峰具備獨特的地理環境,即使在一天之內,風速、溫度甚至天氣也會有明顯的起伏變化。因此基礎設施的完備程度與一般的部署地區完全不同,尤其是供電難度,據華為有關技術人員介紹,供電帶來的挑戰會延續到整個產品運行週期內,華為通過芯片、結構優化不僅降低了基站的體積與重量,同時功耗水平也降低了20%。

低溫與強風,在基站的建設上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就到了當地的雨季,大雪天氣會逐步增多,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平均氣溫在-30℃左右,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

為此,華為在5G基站的建設中沒有采用傳統的水泥澆築底座,同時利用抱杆配重優化來應對強風。另外一個舉措則是將RRU(遠端射頻模塊)和5G AAU(有源天線處理單元)分離,也就是室外的設備安裝只有射頻模塊,剩下的處理單元全部轉移至機房內,這樣裸露在室外的元器件體積就可以控制的更小,兩者之間可以通過光纖進行連接。

5G上珠峰,攏共分幾步?

5G基站

在抗寒性方面,華為也通過理論實驗室環境以及實際安裝環境進行過測試,在海拔4980米的絨布寺地區目前已經建立了兩個站點,自2019年12月啟用以來,基站工作經歷的最低溫度已經達到-40℃左右,因此可以滿足珠峰基站的部署需求。解決了低溫、供電與抗風這幾個難點,基站長期的運維難度就會降低。

隨著珠峰海拔6500米5G基站的開通,今後珠峰上的生活也會拉近與普通人的距離,此前中國電信5G就攜手“央視頻”一起推出了“珠峰直播”,用戶在APP內即可看到360°的珠峰景色。同時在珠峰測距、考察等應用中,5G通訊的低延遲、高帶寬特性也會繼續發光發熱。(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鄧劍雲,編輯/項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