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師兄的錯?2019如何挺過去

要說今年最搞笑的段子,莫過於:

大師兄,你知道嗎?

二師兄的肉現在比師傅的都貴了!

二師兄的錯?2019如何挺過去

豬肉價格上漲101.3%,拉動CPI指數大漲

就在昨天(11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10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8%。而9月份的數據是3.0%,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近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直把CPI調控目標設為3%左右,3.8%,顯然大幅超過了人們的心理防線。

二師兄的錯?2019如何挺過去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5.5%,漲幅擴大4.3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3.05個百分點。

食品中,鮮菜價格下降10.2%,鮮果價格由漲轉降,下降0.3%,兩項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28個百分點。

豬肉價格上漲101.3%,影響CPI上漲約2.43個百分點,佔CPI同比總漲幅的近三分之二。

牛肉、羊肉、雞肉、鴨肉和雞蛋價格漲幅在12.3%—21.4%之間,五項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41個百分點。

非食品中,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和娛樂、衣著價格分別上漲2.1%、1.9%和1.2%,三項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49個百分點。

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3.5%,影響CPI下降約0.42個百分點;其中,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下降15.4%和16.2%,兩項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36個百分點。

拿掉豬以後都是通縮?不,真正要警惕的是滯脹!

數據公佈後,各路專家學者紛紛發表觀點,預測貨幣政策調控手段,其中以某網紅經濟學家的觀點最是廣為流傳,即

“拿掉豬以後都是通縮”。誠然,從數據來看,拿掉豬肉及豬肉影響下的肉類以及食品項,整體物價水平的確在下跌,“表面通脹、實際通縮”似乎說的通。但筆者卻有不同的看法,老百姓的實際生活確確實實感受到的是物價上漲的壓力啊,剔除豬的因素看問題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掩耳盜鈴嗎?把豬拿掉看CPI就好比把房地產拿掉看GDP,所以只是簡單的將豬拿掉就得出通縮的結論實在不妥,豬價上漲背後的產業鏈供需影響和傳導機制更值得去探究。而當前真正要警惕的是滯脹!

10月份,在CPI同比上漲3.8%的同時,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6%,再創新低。兩者之間不斷拉大的差距,預示著滯脹的風險正在不斷加大。而依筆者的觀點,CPI尚未見頂,年底之前大概率“破4”,春節前後甚至會觸及5%。CPI同比漲幅在3%之上,可能還要維持幾個月。經濟下行壓力也會持續,至少在明年6月之前PPI同比可能仍不樂觀。

二師兄的錯?2019如何挺過去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滯脹”一詞最早出現於1965年的英國,通俗的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單純地治理通脹,一般而言只要央行加息,或者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讓錢變得更值錢就可以。但治理滯脹則陷入了兩難,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以改善通脹,但卻會使經濟下行更加嚴重;而如果降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經濟壓力得到緩解,通脹又變得更高。

歷史上,為了應對滯脹,美國曾採取先加息再降息的手段,以應對1970年代因油價推升逐步演變的滯脹。而2014-15年俄羅斯面臨盧布大幅貶值、物價全面上漲引起的滯脹,也是採取同樣的方式。當前現狀已經引起重視,本月下調MLF利率信號可以說意義重大,總體來看,宏觀政策偏松的方向不改,大的方向還是穩增長。

艱難的康波蕭條期,機遇與挑戰並存

但是,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持續走低、政府傳統經濟調控手段日漸失靈,還是不免叫人感到擔憂。2019年,大家都感到賺錢越來越難了,政府的“放水”行為真的能刺激經濟嗎?還是會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連風頭正勁的美團王興都感慨,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10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而此前周金濤也曾預言過,2019年是中國經濟的最差年景。毫無疑問,我們當前正處於第五輪康波週期的“蕭條期”。

二師兄的錯?2019如何挺過去

圖片來源:興業證券

然而筆者相信,危機之中暗藏機遇,正處於“蕭條期”的我們雖然艱難,卻也可能迎來一次實現人生逆轉的“抄底”機會。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學習和探索,熬過最難的時刻,就會迎來更美的明天!我們看好國運,是要不斷挖掘和投資優質資產,未來我也會將精力專注於這方面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