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衛視跨年晚會“霸道跳臺”?官方解釋來了

收視率,在廣告主、電視臺、節目製作方的鏈條裡,扮演著 " 通用貨幣 " 的角色,它被用來判斷一個節目的市場價值。

而收視率造假的事件,也不罕見。早年間,更是用竊聽和截留數據等行為來造假數據。不過,在索福瑞技術更新後已比較少見。

但這次跨年晚會的 " 強制跳臺 " 事件,讓不少網友質疑,這才是江蘇衛視登上了收視率第一的寶座的原因。那麼,這次 " 跳臺風波 " 真的影響收視率了嗎?


江蘇衛視跨年晚會“霸道跳臺”?官方解釋來了


△網上傳的強制換臺的照片。

2019 年的跨年晚會大戰已然塵埃落定,但一些話題和談資卻仍然在網絡流傳。" 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跳臺 " 就一度佔據微博熱搜。據不少網友爆料,2018年12月31日晚,自己在收看其他臺節目或者演唱會時,突然上演了自動跳臺到江蘇衛視。

在得知江蘇衛視收視率第一後,網友的猜測指責更甚。隨後,江蘇衛視發佈官方聲明澄清此事並致歉:"強制跳臺"只是合作方的插屏廣告推廣行為。

記者也從業內人士處瞭解,所謂 " 跳臺搶收視率 " 的解讀並沒有依據," 收視率的統計是以樣本戶為考量標準,據我瞭解,這次跨年晚會的跳臺事件是因為電視機端的應用軟件推廣導致的,對樣本戶的考量影響很小。"

跨年晚會大戰,

" 跳臺 " 卻搶了明星們的戲

近年來,跨年晚會已經成為各大衛視之間收視競爭的焦點。但這次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的"跳臺風波",儼然蓋過了舞臺上載歌載舞的明星們。據 CSM52 城數據顯示,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收視率位列首位,其次則是湖南衛視、上海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然而,在人們關注收視率的同時,有網友則在微博等平臺爆料自己被強制看江蘇衛視跨年晚會。

這一情況並非個例,不少在使用有線電視、IPTV、愛奇藝等平臺的網友,也都出現了類似情況。有的觀眾甚至被自動換臺至江蘇衛視三次,只有重新開機才能恢復。這一情況引起不少觀眾的不滿,同時微博上也出現 " 江蘇衛視強制跳臺 " 等話題。

誤會了?

是插屏廣告推廣惹了事

如此 " 霸道 " 的 " 跳臺 " 事件,自然讓電視觀眾大為不滿,甚至還有網友質疑這是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為了 " 博取收視率 "。面對網友質疑," 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 " 官方微博也在近日正式發佈聲明:" 強制跳臺 " 只是合作方的插屏廣告推廣行為。作為"始作俑者"的"酷喵影視"官方微博,隨後也發佈了致歉聲明。

那麼被江蘇衛視點名的"酷喵影視"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可以操縱用戶的電視直接跳臺?瀟湘晨報記者聯繫上某數字電視公司的數據分析師曹先生,曹先生解釋說,"這其實就是一個應用軟件的自我推廣廣告,就像你手機裡裝了某些APP一樣,會莫名其妙彈出窗口,向你推薦他們的新內容,這也是所有軟件都會做的"搶流量搶點擊率"的行為。" 還有媒體報道,這款叫"酷喵影視"的軟件,實名認證的微博資料顯示它是一款 " 優酷電視端應用 "。曹先生表示,"這也就是說,只要是安裝了"酷喵影視"的智能電視用戶均有可能會看到"強制跳臺"的一幕。"

記者也就此,輾轉聯繫上幾家衛視的相關工作人員,湖南衛視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確實關注到了網友爆料的這個事情,但具體情況不瞭解,不方便具體回應。"東方衛視工作人員則婉拒了記者的採訪要求,不過在1月3日,東方衛視的《午間新聞》中,節目對江蘇衛視"跳臺"行為進行了點評,表示江蘇衛視的這種行為實在出人意料,"不僅降低了用戶的體驗,雖然贏了收視,卻丟了自己的口碑。"

收視率這碼事,

可沒網友想的那麼簡單

網友們紛紛吐槽,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的 " 跳臺 " 推廣," 影響了收視率,所以收視成績肯定有黑幕 ……" 但記者從資深業內人士處瞭解," 要想把控收視率,真沒有網友想象的那麼簡單。"

電視收視率的基本含義,是某時段收看該節目的觀眾佔市場觀眾總數的百分比。在廣告主、電視臺、節目製作方的鏈條裡,這個數字扮演著 " 通用貨幣 " 的角色,用來判斷一個節目的市場價值,而索福瑞的 52 城收視率統計是目前業內最為通用的數據。

某影視公司外宣經理鄭先生告訴記者,目前索福瑞在全國擁有 5.99 萬餘戶樣本家庭,它是通過追蹤調查這些樣本戶的收視行為,來推斷全國範圍內的電視收視率,並將收視率數據出售給客戶,以獲取利潤。鄭先生介紹,像因為插屏廣告推廣而發生的所謂"跳臺"事件,與我們業內熟悉的收視率造假的手法還是不一樣的," 目前我們大致掌握的收視率造假方式,有干擾樣本戶、竊聽和截留數據、還有直接篡改數據。目前市場上直接篡改數據的案例還沒有,竊聽和截留數據的行為,早年有過,不過後來索福瑞技術更新了,也就比較少見了。據業內瞭解,目前收視率造假最多的渠道就是干擾樣本戶。" 但這些與插屏廣告的推廣有本質區別," 收視率造假的行為會涉及用戶機頂盒的數據收集,但被軟件推廣廣告干擾,其實還是需要用戶最後作出確認才能切換,所以不能算是收視率造假的行為,不過這種方式確實會干擾用戶體驗,經歷這次風波,估計以後智能電視用戶端的軟件商再也不敢"造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