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是孩子的還是家長的?壓歲錢的權屬分析

接近年關,小朋友們又迎來了壓歲錢豐收的季節。現在家家戶戶的收入都較以前有明顯增長,家長給孩子的壓歲錢的金額也頗為客觀。孩子們也越來越早熟,對金錢的認識和渴望也超出大人想象。

對壓歲錢,孩子們除了想要以外,還有個疑問——在法律上,壓歲錢到底屬於誰?


壓歲錢是孩子的還是家長的?壓歲錢的權屬分析

給壓歲錢是我國傳統文化


壓歲錢所有權屬於小孩

嚴格說起來,壓歲錢是小孩的。壓歲錢是父母或者長輩給孩子的新年祝福,意在壓住邪祟。從法律上來說,給孩子紅包是一種贈與行為。隨著紅包交付至孩子手中或者壓歲錢轉賬至孩子賬戶,孩子就取得了壓歲錢的所有權。

《人民法院報》曾報道過一個案例,奶奶逢年過節時將壓歲錢打到孫子的銀行卡上,但是卡一直在奶奶手裡,密碼也由奶奶掌握。隨著孫子長大,卡上有四五萬壓歲錢。後來夫妻離婚,孫子跟著母親過,奶奶氣不過就把卡上的錢取走了。孫子把奶奶告上法庭,法院最終判決奶奶把壓歲錢返還孫子。

有人可能會問,那為什麼紅包一般是父母在支配、使用?這不是跟你所說的衝突嗎?壓歲錢的所有權其實在家長?


壓歲錢是孩子的還是家長的?壓歲錢的權屬分析

壓歲錢屬於孩子的財產


壓歲錢屬於家長的觀點也很有市場

持這種觀點的人也不少,主要理由是給壓歲錢的行為是一種有償行為。因為過年給紅包是相互的,我給你的小孩壓歲錢,你也要還給我的小孩壓歲錢。本質上,紅包是一種貨幣化的人情交換。既然是有償的交換,那只有成年家長才有交換的能力和還人情的資格,所以壓歲錢應該歸家長。

這種觀點比較蠱惑人,但是其實站不住腳。給壓歲錢並不是一種有償行為,而是一種無償、單務行為。壓歲錢不僅是有孩子的親屬間,相互給對方小孩的一種人情。父母、長輩也給自己的孩子壓歲錢,這時候就沒有交換,純粹是無償的贈與。父母、長輩也沒想過讓孩子給自己壓歲錢,也從沒見過孩子回贈父母壓歲錢。如果在一種場合是有償行為,在另一種場合又不是有償行為,這就很難自圓其說。

另外,如果甲給乙的孩子壓歲錢,而乙不給甲的孩子,按照有償交換的觀點,乙就有權起訴甲要求交換壓歲錢?這明顯是不合理,也違背生活邏輯。如果乙不具有這種權利,那麼說明給壓歲錢的行為根本就不是有償行為。

所以壓歲錢,表面上是一種人情往來,但是在法律上就是贈與。贈與行為在法律上屬於純獲利益的行為,雖然孩子未成年,但是法律規定該行為有效,未成年孩子因此可以取得壓歲錢的所有權。


壓歲錢是孩子的還是家長的?壓歲錢的權屬分析

壓歲錢也是一種人情往來


為什麼壓歲錢往往是家長在支配、使用?

那麼為什麼贈與孩子的壓歲錢,卻往往是家長在支配、使用?原因在於長輩的壓歲錢,一般是給未成年孩子的。父母作為未成年孩子的監護人,具有保護未成年孩子財產的責任。由於未成年孩子對金錢的認識不足,很容易丟失或者任意揮霍,父母這時候有保管未成年孩子財產的責任,比如把它存起來,同時父母負有教育孩子形成理性、健康消費觀念的職責。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處分孩子的壓歲錢,往往是為了給孩子交學費、購買書籍等,用於學習、生活方面的支出。對於這種處分行為,法律是允許的。因為父母是未成年孩子的法定代理人,有權代理孩子處分孩子的財產、與他人進行交易,其次,這種處分用於孩子成長,符合孩子的利益。

但是並不是父母所有使用孩子壓歲錢的行為,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如果父母處分孩子壓歲錢的行為,並不是為了維護孩子的利益,那麼該處分行為涉嫌侵犯孩子的財產權,孩子有權要求父母退還。比如父母將孩子的壓歲錢用於賭博、自身消費等,就涉嫌侵犯孩子的財產權。

如果孩子已經成年了,這時候就有權自己保管和使用壓歲錢,可以要求父母把壓歲錢還給他。當然,已經花在孩子身上的,比如報補習班的費用、買玩具的費用等就不能要求返還了。

成年孩子向父母討要壓歲錢也要小心,畢竟你們上大學還需要一大筆費用,萬萬不要因為這點小錢傷了和氣。萬一跟父母鬧翻了,他們一氣之下讓你自己掏學費、生活費,那就悲劇了。

總之,小不忍亂大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