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

4月3日晚間,央行宣佈,決定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並下調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至0.35%。預期內的降準和預期外的超額準備金利率下調引發了市場的熱烈討論。南華期貨宏觀團隊聚焦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嘗試從源頭挖掘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箱裡的備用工具。

一、瞭解央行資產負債表

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是央行在履行職能時形成的債權債務存量表。在我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的官網上,“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指的就是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因為只有央行可以發行貨幣,因此貨幣當局就是央行。

由表1.1.1可知,現行央行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端共有6大項目,負債端共有7大項目。


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


央行統計口徑下的金融機構包括:央行、六大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信社、農商行、農村合作銀行、外資銀行財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村鎮銀行。自2017年6月起,為貫徹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制度,央行資產負債表新增“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一欄。

南華期貨宏觀團隊針對金融性部門進行詳細分類,以便於對資產負債表科目的進一步瞭解,具體見圖1.1.1。


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


由於央行網站並沒有針對各項統計指標做詳細說明,南華期貨宏觀團隊在參考各方資料的基礎上,將資產端和負債端各項指標釋義進行整理,具體見表1.1.2和表1.1.3。


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


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


二、從央行資產負債看貨幣政策工具

在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中,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和再貼現是三大傳統貨幣政策工具。而在我國,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箱中除上述三個外,還有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再貸款政策等具有中國國情的工具。

2008年金融危機後,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並開展創新性的寬鬆政策已經成為潮流。我國央行為了提高流動性管理能力,促進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也發展了一系列新型貨幣政策工具。

南華期貨宏觀團隊表示,目前,資產端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體現在“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一欄,傳統型如再貸款、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OMO),創新型如SLO、SLF、MLF、TLF、TMLF和PSL等。上述工具中,除再貸款外,其餘均需以特定有價證券作為載體,如正回購為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SLF、PSL都以抵押形式發放,MLF則以質押形式發放。

南華期貨宏觀團隊認為上述這些工具雖然在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為數量型工具,但其對應利率也可視為一種價格型工具,譬如MLF利率現在已成為LPR的掛鉤對象,直接影響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的定價,PSL能夠對特定領域進行貸款投放和利率引導,3月30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7天期中標利率降低20bp,被市場認為是一種降息操作。

除“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欄目外,其他部分欄目其實也呈現了部分央行的功能,但並不常見,也不典型。“外匯資產”欄體現的是外匯佔款餘額,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後,國際貿易迎來跨越式發展,貿易順差較大帶來較多外匯流入。在個人或者企業結匯,商業銀行將外匯兌換成人民幣過程中,央行被動投放了大量基礎貨幣。如今隨著國際收支逐漸平衡,外匯佔款已不再是焦點。

《人民銀行法》規定“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權”,因此,“對政府債權”欄核算的並不是普通國債,而是特別國債。目前,中央政府總共發行過兩次特別國債,第一次是1998年8月,用於補充四大國有銀行的資本金,第二次是2007年,作為組建中投公司的資本金。

“對其他金融性公司債權”核算主要是金融穩定再貸款,是人行履行最後貸款人職責、維護金融穩定過程中提供的貸款,迄今主要出現過三次,1999至2000年期間向信達、長城、華融、東方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發放再貸款用於收購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2004至2007年,向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發放再貸款以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資產,支持改制上市;2015年股災期間,維持金融體系穩定,央行向證金公司提供再貸款。


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


南華期貨宏觀團隊指出,負債端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體現在“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發行債券”和“其他負債”一欄上。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包括髮行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由央行公佈。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存在是為了滿足支付清算需要,由此可引出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的概念。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是中央銀行對超額存款準備金計付利息所執行的利率。當流動性充裕條件下,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可視為利率走廊的下限。因為流動性充裕情況下,資金尋找高收益去處,而存放在央行可獲得保底收益。

4月3日,央行針對中小金融機構定向降準,其實是將法定存款準備金轉變為超額存款準備金,再通過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至0.35%,降低利率走廊下限,也從經濟角度促使中小銀行減少超額存款準備金,提高貨幣乘數,擴大信用貨幣創造,為實體注入更多的資金。

央行央票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為了對沖外匯佔款而發放的,一種是農村信用社改革過程中為了置換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而發行的專項央票,這兩種都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第三種是現在較為常見的,即央行為穩定離岸人民幣匯率、完善香港人民幣收益率曲線而發行的離岸央票。

負債端的貨幣政策工具基本也是以數量型為主,但同時伴隨著價格型工具,如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如離岸央票的招標利率等。


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


除了涉及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工具外,南華期貨宏觀團隊認為,由於我國金融市場的特殊背景,也有一些工具曾發揮或者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就是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將逐漸被LPR所取代,但存款基準利率依然是我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由於事關百姓的錢袋子,因此,存款基準利率的下調依然會被視為貨幣政策的一個大步伐。(作者:南華期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