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資源利用型農業循環經濟實踐的具體做法是什麼呢?

本文系作者哈呵哈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農業生產由生物自然再生產與人類有目的的經濟再生產交織在一起,從系統的外部投入、內部運轉,到對外輸出各環節,都存在一定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循環農業將農業廢棄物經過技術加工處理“變廢為寶”,提高資源利用率,扭轉農業資源浪費嚴重的局面,提升農業生產運行的質量和效益。

廢棄物資源利用型農業循環經濟實踐的具體做法是什麼呢?

廢物再利用

(一)具體做法

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就是以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和畜禽糞便能源化利用為重點,通過作為動物飼料、食用菌基質料、單細胞蛋白基質料及生活能源或工業原料等轉化途徑,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循環利用,延伸農業生態產業鏈,建立“種、養、加”各產業協同發展的網絡體系。實踐中有兩條主要途徑:一是農作物秸稈轉化為“粗飼料→沼氣→沼肥”的三段循環利用;二是畜禽糞便轉化為“肥料→生物質能源”的兩次利用。

廢棄物資源利用型農業循環經濟實踐的具體做法是什麼呢?

畜禽糞便能源化利用

(二)典型案例

1.湖北巨象“粗飼料→沼氣→沼肥”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湖北巨象農業發展公司下轄的大灣園養豬場佔地57畝,一條硬化水泥路隔開了一大片菜地和豬舍,小區建有標準化豬舍1棟,建築面積6840平方米,批養生豬4000頭,年出欄肥豬8000頭。豬場採用幹清糞汙工藝,汙水及尿液採用“豬沼菜”處理模式,配套建有130立方米的水泥沼氣池6個、2250立方米的覆膜沼氣池1個、500立方米的沼液存貯池1個和13650立方米的沼液稀釋池1個,田間安裝沼液輸送管道,產生的沼液供周圍120家農戶利用種植蔬菜,蔬菜收取後留下部分菜根菜葉再用來養豬形成了一條農業循環經濟的產業鏈,真正做到無公害蔬菜區,無環境汙染的綠化園。

廢棄物資源利用型農業循環經濟實踐的具體做法是什麼呢?

豬養殖場

2.北京房山食用菌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北京市房山區廟耳崗村有180多農戶,絕大部分從事食用菌種植,菌棒的專業生產量達到每天8000個,每年可產生2000噸的廢菌棒,食用菌產業的經濟收入佔村財政收入的60%以上。在實踐中該村總結出“秸稈→食用菌→飼料→養殖→沼氣池→沼渣、沼液→食用菌→蔬菜→果品”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模式的主要特徵:一是利用菌棒廢渣木質含量高的特點,通過秸稈的氣化作用產生清潔能源可燃性氣體,解決農民做飯、取暖、用氣問題;二是充分發揮菌棒培養基可滿足不同菌種栽培的要求,實現菌棒的反覆多次使用;三是加工後作為城市屋頂綠化用的草皮底。

廢棄物資源利用型農業循環經濟實踐的具體做法是什麼呢?

食用菌廢棄物循環利用

(三)經驗總結

1.高度重視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北京房山區政府及湖北巨象農業企業都深刻認識到農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認識到想要發展循環農業,必須要依託政府引導和市場創新,推進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以及化肥、農藥的減量使用,結合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汙染治理,鼓勵種養大戶、合作組織、家庭農場規模企業等主體探索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手段,促進生態循環和農業綠色發展,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廢棄物資源利用型農業循環經濟實踐的具體做法是什麼呢?

秸稈再利用

2.堅持創新引領,聚智引技:發展廢棄物資源利用型農業循環經濟,需要以創新促進發展,以科技帶動進步,不斷更新發展理念,引入新技術、新手段,配備專家團隊對相關技術和產業發展方向進行指導,加強與涉農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構建技術支撐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