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出口為什麼越來越難做?—原來根源在這裡

外貿出口為什麼越來越難做?—原來根源在這裡

外貿出口越來越難

近些年,出口企業普遍感覺外貿越來越難做。昨天開幕的廣交會,以前是出口企業獲取外貿訂單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最近幾年似乎效果也越來越差。上海明傲專門為外貿出口企業提供驗廠諮詢的服務機構,合作的對象就是出口歐美市場的國內製造企業。明傲諮詢天天和他們打交道,對於外貿出口的日益艱難,我們感同身受。

明傲諮詢首席顧問認為,之所以越來越難,主要是我們的傳統外貿出口模式決定的。

外貿出口為什麼越來越難做?—原來根源在這裡

為什麼越來越難?

外貿出口曾經作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其快速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很大,其中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我們的外貿出口,絕大部分是建立在貼牌代工的模式之上的。這種商業模式決定了我們基本都是按照國外客戶的要求和樣品進行加工製造。從價值鏈分析來看,價值鏈的兩端,技術研發是客戶的,品牌也是客戶的,我們只提供附加值最低的加工製造而已。

外貿出口為什麼越來越難做?—原來根源在這裡

熟練工人供不應求

為什麼從90年代至今,外貿出口曾經發展的非常快,這也是取決於我們曾經的充足低價的人口紅利。當年,外貿出口快速發展就是建立在勞動力供應充足且人工成本低的優勢之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包括勞動力、土地和其它生產要素價格大幅上升,生產成本快速上漲,而國外採購價格卻越來越低,企業所剩的利潤空間必然越來越小。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勞動力成本,熟練員工供不應求,工價大幅上漲。而年輕一代員工,在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下,獨生子女佔比較高,年輕人比例本身就大幅減少。

此外,年輕一代的家庭條件相比父輩已大有改觀,吃苦耐勞精神要差很遠,他們也沒有那麼大的經濟壓力。當然,工廠總體的上班時間多,工作條件差,對於新人工資收入低,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到製造業上班。熟練工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少,而年輕一代又不願意從事製造業,使得企業招工難的狀況在短期內難以改善,熟練勞動力的供不應求進一步抬高工價,致使企業的生產成本快速上升。

然而,東南亞國家的情況類似於二三十年前的中國,其低廉的勞動力對出口製造企業形成巨大的威脅,其人工成本不到國內的五分之一。儘管他們目前的供應鏈配套還不完善,員工的生產效率還是很低。但不少歐美客戶的供應商,已逐步從國內向東南亞轉移。這一趨勢已無法逆轉。

外貿出口為什麼越來越難做?—原來根源在這裡

服裝生產現場

上海明傲認為,對於國內出口企業來說,從短期來看,企業在繼續從事傳統貼牌代工的同時,應嘗試轉型升級,堅持兩條腿走路。從長遠來看,唯有轉型升級,加強產品技術研發和建立自有品牌,逐步向價值鏈的兩端升級轉型,提升附加值才有可能繼續生存。

這其實就是目前很多國外進口商正在從事的工作。在這方面,明傲服務的個別企業,轉型已初見成功雛形。最近幾年,國內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正在嘗試的跨境電商就是一個很好的探索。當然,轉型升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如果還是死守老路,溫水煮青蛙,出口企業真的只有死路一條。

(上海明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抄襲,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外貿出口為什麼越來越難做?—原來根源在這裡

轉型升級是外貿發展的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