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今年已新增萬餘個有償共享停車位

2020年本市持續推進支路以下道路停車改革,開展有償錯時共享停車,引導車輛“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在部分街道開展停車設施登記試點,摸清停車資源底數,分析停車痛點,緩解居民停車難,截至10月底,城六區和通州區共協調新增萬餘個有償錯時共享停車位。


解決停車難

開展有償錯時共享停車


《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自2018年5月1日實施以來,市交通委會同相關委辦局和各區政府,開展停車綜合治理。2019年完成了支路以上道路停車改革,552條道路、6萬餘個車位實施電子收費,道路停車秩序明顯改善,基本解決了道路停車黑收費、亂收費的問題。2020年,在推動道路停車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同時,市、區、街道各級停車管理部門積極挖潛和盤活可利用的停車資源,緩解居住停車難問題。


《停車條例》提到,北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建築的停車設施在具備安全、管理條件的情況下應對外開放,並實行有償使用。2020年市政府民生實事提出,要開展有償錯時共享停車,緩解居住停車難。市交通委制定了

《關於推進本市停車設施有償錯時共享的指導意見》,明確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個人參與推動共享停車,盤活既有停車資源,提高停車設施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緩解區域停車供需矛盾。為推進這項工作,各區、各街道通過停車調查摸清資源底數,推進有償錯時共享停車,在轄區內調配停車資源,千方百計緩解居住停車難問題。截至10月底,城六區和通州區共協調有償錯時共享停車位萬餘個。朝陽區八里莊街道發現寫字樓地下停車場夜間空閒率較高,相鄰小區車位供給嚴重不足,經過政府協調,實現了寫字樓與居民的錯時共享;密雲區協調機關單位向居民開放錯時共享停車,已有近百戶居民的車輛停放在區人民政府、區大劇院、區圖書館停車場等單位,實現了機關大院與居民的錯時共享;豐臺區在企業開發的手機APP和信息平臺上,發佈錯時共享信息,錯時共享供需撮合變得更加便捷有效。


全市今年已新增萬餘個有償共享停車位


統籌協調

建設統一停車設施空間數據庫


統籌利用好路外停車資源,停車設施登記調查是基礎。以往各區、街道都是使用紙質表格來調查停車設施情況,部分社會地圖公司也採集了部分停車場的座標,但這些信息都比較分散,使用中存在侷限性。為建設統一的停車設施空間數據庫,與規劃、建設等系統實現互通互聯,市停車管理中心與市測繪院信息中心依託現有現狀數據底圖,結合街道反饋的實際現狀,形成區、街道、社區、地塊四級地塊底圖,制定待登記地塊清單臺賬。街道通過地塊清單臺賬,組織停車設施設置單位在地塊上逐一標註停車場信息,避免遺漏,提高了停車設施登記覆蓋率和準確率,登記的停車場現狀信息又能與地塊上建築物樓棟數、居民戶數、常停放車輛數對比,為規劃、建設提供依據。


同時,《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二十二條規定“停車設施設置後10日內,設置單位應當將停車泊位情況報送區停車管理部門。違反前款規定,未按照規定的時限或者未如實報送停車設施設置情況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2000元罰款”。為方便停車設施設置單位報送,讓“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市停車管理中心開發了停車設施登記微信小程序,停車場管理人員無需額外下載APP,打開微信小程序直接搜索“北京停車登記”,就可以開始填報車位相關信息,全部流程實現無紙化和線上操作,減輕了停車設施設置單位負擔,大幅提高了停車信息採集效率。


全市今年已新增萬餘個有償共享停車位


摸清家底

為開展停車綜合治理

提供數據支撐


依託調查採集的停車數據,結合地圖展現,可以準確定位停車痛點、難點,將街鄉鎮日常反饋的停車問題信息化,落到圖上,指導街鄉鎮統籌利用停車設施挖潛共享、規範物業管理、監督執法事項等工作,開展交通綜合治理工作,解決轄區交通問題,通過緩解停車矛盾,規範停車秩序,緩解由此帶來的社會鄰里矛盾和糾紛,助力和諧宜居街區建設。


除了瞭解居住區停車位的數量,這次登記還將調查居住車位的使用情況,以及街鄉鎮通過有償共享、道路居住停車認證解決了多少居住停車。《停車條例》提出要建立居住停車機制,也就是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組織開展好停車資源調查,指導、支持、協調開展停車自治管理和停車設施共享、挖潛、新增等工作,解決好居住停車怎麼停、怎麼管的問題。掌握了轄區停車位底數,以及車位使用情況,各區、街鄉鎮對於矛盾突出和問題明顯的區域精準發力,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措施。


居住停車資源,首先通過居住小區配建停車設施或小區內業主共有停車泊位解決,以八里莊街道為例,通過停車設施登記,結合老舊小區整治工作,推進停車收費管理,居住小區供需矛盾都得到很好的緩解。特別是一些老舊小區,實際擁車比例低,在內部挖潛車位後,當達到戶均0.4個車位配比時,基本能滿足停車需求,以八里莊街道甘露園1號院為例,小區戶數1652戶,總泊位數677個,戶均配比0.43,通過收費管理擠出外來車輛後,基本實現小區車位平衡。再比紅廟社區的機二委小區,通過將停車納入物業管理範圍,甄別居住停車需求,採取“先嚐試後購買”的方式引入物業收費管理,實現車位供需基本平衡。小區固定車位每月150元,非固定車位每月50元,還可享受每月4次探親免費停車,不但規範了停車秩序,提高了物業收入,而且減少了停車矛盾和糾紛。


小區裡實在停不下,通過有償錯時共享停車、閒置場所和路外公共空間挖潛、新建停車設施等方式解決。以前在規劃建設停車設施的時候,缺少基礎數據,立項很難通過。有了詳細的停車底數,並且規劃資源管理部門的規劃、現狀的圖層疊加上,就能精準分析街區停車設施的缺口,街道發揮責任規劃師的作用,在街區更新的過程中就能有針對性的多配建一些區域配套停車位,或者臨時調整用地規劃補建一些車位。還有一些區域,小區地下停車位大部分都是空閒狀態,周邊道路亂停車又比較多,街道辦事處就可以督促相關執法部門加大違停執法力度,規範停車秩序。將來,如果居住區停車位得到規範管理,有償錯時共享停車以及挖潛補建停車設施把基本的居住停車滿足了,辦理了道路居住停車認證的車位逐漸就可以逐漸退出,還路於行。


2021年全面開展

停車設施登記調查

同步推進公共停車場

動靜態數據接入和車位共享


今年,全市還將在東城、西城、海淀等區選取部分街道,繼續開展停車設施登記試點,總結經驗,完善登記實施指南和調查底圖編制手冊。2021年,全市16個區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都將全面組織開展停車設施信息報送工作,屆時,全市的道路停車、公共停車場和專用停車場的停車設施都將錄入到全市統一的停車資源平臺,摸清停車底數,服務市、區、街鄉鎮各級管理部門科學決策,推動停車規劃、建設、使用、執法的一張圖管理。


明年,按照《停車條例》要求,還將推進停車誘導系統建設,全市備案經營的公共停車場要將車位實時動態數據接入區域停車誘導系統,並統一到市級停車資源平臺,與從事停車信息服務的經營者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向社會發布公共停車場車位使用狀態情況,大力推動公共建築配建停車場或公共停車場有償錯時共享,盤活各類停車資源。


案例


八里莊街道有償共享停車出真招

一舉多得提升居住幸福感


在各區推進有償錯時共享停車項目中,朝陽區八里莊街道效果尤為突出,“晚上回家,再也不用為找停車位犯愁了!”小區居民王先生笑著說。通過有償錯時共享停車後,居民的車有地方停了,周邊企業週轉了夜間空置停車位獲得了一定的收入,地面交通秩序變好了,停車糾紛明顯減少了,多贏的局面讓街道居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全市今年已新增萬餘個有償共享停車位

全市今年已新增萬餘個有償共享停車位


深度挖潛

新增停車位7000個


為解決八里莊街道居住停車難的問題,市停車管理中心、朝陽區交通委、八里莊街道辦事處聯手,重點梳理停車資源“四個一”即一張表、一張圖、一個庫、一個制度,通過深度挖潛、有償錯時共享停車,新增停車位7000個,有效緩解了小區居民停車難。“一張表”即停車設施基本情況表,通過調查,八里莊街道共有80個停車場,2.6萬個車位,比上一輪停車普查多出7000個車位,主要為小區和臨時用地挖潛新增車位。“一張圖”即停車資源分佈地圖,橙色的是道路停車,藍色的是備案經營的公共停車場、綠色的是專用停車場,所有停車資源均落於電子地圖,未來還將用於停車誘導。“一個庫”即停車資源數據庫

,包含停車設施基本信息和動靜態數據,以及居住區車位使用情況、街道協調的錯時共享停車場、道路車輛信息,指導區域供需調節。“一個機制”即常態化停車資源統計調查制度,企業落實主動報送責任、政府做好引導管理,實現停車數據常用常新。


有償停車

發揮價格槓桿作用


有償停車是共享停車的前提和可持續的基礎,街道辦事處通過洽談和居民意向調查,指導有償錯時共享停車場合理確定共享停車價格。住邦2000寫字樓積極響應街道號召,開展有償錯時共享停車試點,結合寫字樓車位使用特點,開放了200個地下車位供周邊居民使用,夜間車位閒置率大大降低,僅2020年上半年增收20餘萬。


共享停車可以制定差異化價格。住邦2000寫字樓根據居民需求劃分為夜間錯時和全天共享,其中,夜間錯時居民可以享受300元的優惠價格,白天固定車位車主也可以享受到從每月1000元至600元的減免。把車位按時段拆分打折的策略也帶來了“薄利多銷”的好處,空置的停車位進一步減少。居民得到了便利,業主收穫了實惠,企業提高了收益,各方都滿意。八里莊街道辦事處把住邦2000寫字樓的錯時共享經驗推廣到轄區其他單位,根據地段、位置、停車場硬件條件以及周邊停車價格,合理確定共享停車價格,每月費用為300元至600元不等。


全市今年已新增萬餘個有償共享停車位

全市今年已新增萬餘個有償共享停車位


首創“白加黑”

分時停車互不影響


錯時共享停車未能廣泛鋪開,安全、管理成本是首要因素

。車主一旦發生人身危險、車輛出現車禍、剮蹭,停車場面臨不小壓力,相較於較少的停車收入,企業往往望而卻步。為此,八里莊街道聘請安防、法務專家,在理論和實踐上提供支持,制訂協議範本供企業、居民參考借鑑,雙方權責劃分明確,為開展錯時共享提供良好土壤。


八里莊街道首創了“白加黑”模式,共享車位的遙控地鎖配有兩把鑰匙,白天、夜間車主各拿一把,分時停車互不影響。同時,停車場加裝了加密監控設備,添置了遙控地鎖,增加出入場車牌識別閘杆,實現了停車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住邦2000寫字樓所用的互聯網停車企業還免費升級了車牌管理系統,支持錯時共享車輛優惠計價和限行日停放。多項措施創新應用,用科技手段、精細管理助力錯時共享落地生根。居民與企業簽訂停車共享協議後,居民遵規守則,自覺養成規範停車意識。協議中約定每晚5點至6點駛入,第二天早8點離開,居民基本都會按照約定停放,不給白天共享車主帶來不便。如果確實遇到急事,居民往往會把鑰匙留下,由管理員代為挪車,暫時放在臨時停車位,按臨停車輛收費。由於居民規範停車、企業管理到位,至今未發生一起因錯時共享停車引起的糾紛和剮蹭。


全市今年已新增萬餘個有償共享停車位

全市今年已新增萬餘個有償共享停車位

全市今年已新增萬餘個有償共享停車位


全域停車資源統籌管理

實現停車有序


針對老舊小區停車施行有償管理,培養花錢買服務的意識

。規範利用小區停車資源,推動老舊小區停車資源管理。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引進物業管理,在2003年前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率不足20%的背景下,通過成立物管會、自管會等方式,目前街道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率達到90%以上,通過物業管理優先保障居住停車需求,施劃車位1500餘個。街道還充分挖掘閒置停車資源,調動社會力量推進立體停車設施建設。利用閒置用地建設立體停車設施,可提供200餘個停車位。


八里莊街道還與所屬交通支隊推出“442”執法模式(4名交通協管員、4名街道綜治人員、2名停車管理人員),成立專門的執法管理組,加大對違法停車、殭屍車、私佔車位、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和密度,確保了周邊停車秩序的有序管理。


未來,八里莊街道將實現“道路停車、小區停車、共享停車、立體停車+智慧停車”“4+1”停車管理模式,持續改善城市交通環境。


來源:北京交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