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下的古城,些許荒涼些許冷漠

歷史的車輪緩緩再向前推進著,幾百年的光陰轉瞬即逝,在歷史的卷軸中,這樣一座城市它從未被磨滅,時光向前追溯,很久很久就有了這座古城了。

民國三年,正式命名興城。一直延續至今,這100多年的歷史中,這座城市經歷過戰火的洗禮,也曾有輝煌的過去,但無論怎樣,這座城市依舊在風雨中歷練成長。

我出生在這座城市中,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世界觀就很古怪的形成了這樣一種錯覺。興城似乎就是世界了,它就彷彿是我眼中最邊緣的地界了,如果能夠走遍興城,走出興城,那我是不是就可以走遍世界,走出地球了?

一直到我長大了,當我走出這座城市的時候,我才知道天地是如此之大,這座古老的城市,不過是彈丸之地,在偌大的中國中不過是區區一偶罷了。但我生在這塊土地上,我深知這塊土地的魅力,我明白這裡是我的跟,我的家。

2020年一場疫情讓全國的人停下了腳步,所有人都放慢了步伐。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疫情的情況,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看到那些奔赴前線的白衣天使們,深知那裡的重要性,為他們的精神點贊,被他們的行為折服,看著他們在前線戰鬥,我心中暗語: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幅幅可悲可嘆的畫面,一場場嘔心瀝血的‘戰爭’。年輕有為的護士,經驗老道的醫生,那些專業卓絕的醫護人員守候在疫情的第一線。他們沒日沒夜的‘廝殺’在第一戰場。受傷,感染他們是是病菌最近的一批人,也是最容易感染病毒的一批人。

他們的忙碌的身姿在這個年初伊始成為我們心中最美麗的背影。他們脫下防護服美麗的印痕在面容上清晰可見。可這卻是我們心中最崇拜的樣子,多想成為他們當中的一份子啊,多想為他們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多希望也能奔赴第一線,哪怕幫他們最一頓最簡單的飯菜,我想也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啊!

他們的身後的是全國數百萬的群眾,他們不敢倒下,他們只有‘戰鬥’,他們不懼病毒,生死置之度外,就是這群美麗可愛的醫護人員們,就是他們在前方的努力,才有後方安全的我們。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我相信我們會戰勝病毒的,我們春暖花開的那一天會來的,而且黎明的曙光我堅信就在不遠的前方,勝利已經在向我們招手了!

我在等著勝利的曙光,我在盼望著他們歸來的身影,我在期盼著他們平安歸來。

這段時光讓我靜了下來,我喜歡這種安靜的時光。我06年走出家鄉,到今年14年的光陰,我每年都是急匆匆的回來,慌慌張張的走。也就是幾天的時光轉瞬即逝,在這14年間,那每年的幾天的時光中,我從未如此安靜的欣賞過這座城市。

我在這裡成長,16歲以前,我是這座小城市的一份子,我走過這裡的每一條街道,我小時候就喜歡走在青石路上,這裡的青石路都是小石條,零零碎碎的,光腳走在街上的時候,稍不留神就會硌一下腳。“哎呀”一聲,恍如昨日發生一樣在耳邊響起。

似乎就是幾年的時間,這裡發展成了這般模樣,成排的高樓大廈,機動車輛迎來送往,他們來至全國各地,充實而忙碌著,這座古城裡迎來最輝煌的時刻。發展成為了50多萬人口的城市,每年的淨產值20億左右,一座50萬人口的城市,一座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富裕的城市,我是這個城市的主人,也是這個城市‘老人’看著它經歷風雨,一步步的迎來如今的輝煌。

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這座小城市讓我感到欣喜,讓我自豪,我感謝這裡,感謝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的人們,感謝他們為我的家鄉帶來了輝

但在疫情之下,這座城市比以往安靜下來了,街道上的行人,寥寥無幾,迎來送往的人群中,帶著口罩帽子,匆匆而過,不再做任何的停留,街道上的車輛少之又少。曾經琳琅滿目的商店,如今掛起了閉店的牌子,那些最火的商場也沒有往日的場景。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古城最火的節日,每年十五晚上古城街,廟會上人山人海,抬眼望去是無數的人頭,燈火輝煌,盈盈鬧鬧的,傳統的燈謎廟會,舞獅人在古城下輾轉騰挪,上下翻飛,引起陣陣喝彩。

而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會,全城戒嚴,那個晚上沒有燈火,整座城市籠罩在一種異常的壓抑下。荒涼的街道上,我與幾個小夥伴安靜的走著,彼此間也相互沉默著,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疫情之下的古城,些許荒涼,些許冷漠········

2020年疫情下的古城,些許荒涼些許冷漠

好看的煙花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