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名系列:樂亭八景今何在(一)


唐山地名系列:樂亭八景今何在(一)


唐山地名系列:樂亭八景今何在(一)


周景寶


古代樂亭八景之說,不知肇始何時。翻開早期的樂亭地方史志,在明《萬曆天啟樂亭縣誌》中,已經有了完整的記載:

島靄祥雲:

島在海內,常有云彩。

坨呈半月:

坨在海內,形如半月。

灤江春漲:

灤水初泮平平耳,春深塞北山崖冰解流入,倏忽水漲,俗稱桃花水。

海閣朝暉:

即玄武閣,一名拱真閣。海曙初開,閣上日色先見。

蓮塘瑞藕:

縣北里許。講武堂後有方塘,層臺俯窺,高崗外環,蓮藕生香,清氣逼人。

古店甘泉:

海水鹹苦,曹北店在海中,井獨甘洌,漁人多泊舟飲焉。

洋拖綠帶:

海水青黑,有綠洋溝亙其中,澄綠宛如長帶,漁樵於洋嶼者俱畏其險。

波漾長橋:

灤河水色青碧,入海五十里不溷,若長橋跨於海中,漁人深入者取飲焉。(1)

後來的《乾隆樂亭縣誌》卷一後部,亦收錄了樂亭八景的全部文字內容。或許是手民之誤,個別文字、標點與《萬曆天啟樂亭縣誌》稍有不同。(2)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3),世易時移,遷徙變化,四百多年,須臾而過。當年的樂亭八景,今日成了什麼模樣,還有蹤跡可尋嗎?

一 島靄祥雲

據《萬曆天啟樂亭縣誌》記載:"祥雲島,縣西南四十里,近海岸"(4),"祥雲島,縣海邊"(5);《光緒樂亭縣誌》則記為"祥雲島,在溟海內,縣西南四十里。朝光烘日,常有云彩。……按:今祥雲島在岸上,已去海數里矣"(6);在《讀史方輿紀要》中也有:"縣西南四十里,迫近海濱。島中時有瑞雲湧出,因名"(7);《樂亭縣誌稿譯編》中亦有"及海水日趨南退,故島跡今為平陸,距海已有二十里之遠"的記述。(8)

隨著灤河經年累月地向渤海輸送泥沙,陸域也就逐漸地向海域延伸。據《樂亭縣誌》記載,"1975年圍海造田,在沿海祥雲島北一千五百米處,挖出古木船一艘,東西方向,距地表一點五米,船身長十米,……結構全身為木榫結合,無鐵釘類,經(唐山)地區文物局鑑定為元代所擱淺之木船"。(9)滄海桑田,祥雲島由海內、到海邊、再到陸地,地下、地上文物及史料的記載,正是樂亭大地形成的一個佐證。

1953年,樂亭縣以公私合營的方式,在祥雲寺周圍營造紫穗槐海防林五千六百畝,以此為基礎,1962年建立了祥雲島林場。1979年,祥雲島林場劃歸海濱林管局管理。1982年,祥雲島林場"下放"地方,並更名翔雲島林場,成為樂亭縣政府實施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之一。1993年翔雲島林場又改為翔雲島森林公園(國家級)。

翔雲島植被豐富,景觀獨特,有明媚的陽光、茂密的樹林、碧藍的海水和潔白的沙灘,集日光浴、森林浴、海水浴、沙浴為一體,令人享受到無比的幽靜、愜意。另有垂釣場可靜心垂釣,修身養性。置身島上,舉目所見,鬱鬱蔥蔥,鳥語花香。公園內還有祥雲寺、扳倒井、瞭望塔等歷史古蹟,環境幽雅。林木茂密,鳥類繁多,亦是國際觀鳥基地之一。

————————

(1)(明)潘敦復、劉松、王確然編纂:《萬曆天啟樂亭縣誌》明清樂亭縣誌點校,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1頁。

(2)(清)陳金駿編纂:《乾隆樂亭縣誌》明清樂亭縣誌點校,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2頁。

(3)林庚、馮沅君主編:《中國曆代詩歌選》下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第744頁。

(4)(明)潘敦復、劉松、王確然編纂:《萬曆天啟樂亭縣誌》明清樂亭縣誌點校,第30頁。

(5)(明)潘敦復、劉松、王確然編纂:《萬曆天啟樂亭縣誌》明清樂亭縣誌點校,第93頁。

(6)(清)史夢蘭纂,遊智開等修:《光緒樂亭縣誌》中國方誌叢書,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年,第74頁。

(7)(清)顧祖禹撰,賀次君、施和金點校:《讀史方輿紀要》,中華書局2005年,第775頁。

(8)樂亭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樂亭縣誌稿譯編》,1997年內部印行,第37頁。

(9)樂亭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樂亭縣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年,第601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