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顏值即正義”的事例?

張曉家


1、首先我們來說說諸葛臣相,如果不是長得帥,還有才華,他不一定比龐統厲害。

說起三國時的“臥龍鳳雛”,為什麼“臥龍”諸葛亮就那麼出名呢?“鳳雛”龐統就沒有諸葛亮那麼受歡迎呢?其實兩個並列的人,才學智謀並沒有差到哪裡去。

當然這是《三國演義》裡的描述,其正史裡並沒有龐統醜陋的記載,但是不得不說諸葛臣相的顏值肯定在線,據說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這就符合一個帥哥的標準就。《三國志·諸葛亮傳》,這樣形容他,“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雖然正史沒有說龐統怎麼醜,但是才智與諸葛臣相併列,而並沒有受到劉備的重視,可以想見,劉備也是一個顏控。

2、大明朝選狀元,也看顏值

別看朱元璋經常被人黑,動不動被說成斜拔子臉,可是他選狀元還把顏值做為加分項的。

特別是狀元,這也是帝國的門臉,如果狀元醜陋不堪,怎麼能作為代言人,所以明朝的狀元是看顏值的。殿選其實才是狀元能不能走到最後的關鍵。

在洪武四年就出現了一件這樣的事,狀元郭翀因為長相不佳,被降為榜眼,而儀表堂堂的吳宗伯被升為了狀元。

才華橫溢不是最後的標準,長相英俊也會為人生的逆襲帶來機遇。

3、女性以“顏值取勝”的事情數不勝數

楊貴妃就是以顏值,打動了兩代人,壽王李瑁,還有唐玄宗。

本來她與唐玄宗的戀情,屬於讓人不恥的行為,可是唐玄宗寧願為了得到她,而犯下這樣的錯誤,這也是“顏值”在起著作用。

帝王見識的天下佳麗不少,玄宗時代甚至有“三千白頭宮女”,他們坐下面吹牛時,還時不時的談起玄宗。

本來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卻因為顏值還被歌頌了,因為“三千寵愛於一身。”

還有漢代的李夫人,本來是一個歌女,但是因為長得漂亮,一曲“北方有佳人”深深的打動了漢武帝。

女性因為顏值得到榮華富貴的事情,數不勝數。

4、男性也會因為長得好看,得到機遇

女性因為漂亮,得到想要的東西,很正常,那麼男性也會因為漂亮,得到女性的賞識。

比如潘安,他出門時,婦女們爭相觀看,可是當左思效仿他時,卻被人們吐了唾沫,這也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啊。

人家長得不好看就不能出門了嗎?還手拉手的去吐人唾沫,也不知道歷史記載有幾分真實。

誠然,顏值會帶來很多機會,但是空有顏值,沒有內涵,其實就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當時光無情的摧殘曾經嬌美的容顏時,顏值總會成為過去,而品德、才華才會愈久彌新,在歲月中綻放光彩,哪怕臉上爬滿了皺紋,也會從骨子裡透露出高雅來。


春風解語


左思是晉代大才子,一篇《三都賦》萬人爭睹,以至洛陽紙貴。可惜相貌不揚,舉止不佳。聽說潘安每次以街上回來的時候,車裡都讓人扔滿了水果乾果,心裡想,我比潘安才氣不知高多少倍,如果冠服走街,肯定收穫要比他多。

(左思像)

於是讓僕人套上華麗的馬車,正襟危坐,沿街徐行。遇有人觀看,即問道:我與潘安如何?圍觀者遂往車上吐唾沫,一路狼狽至家,臉上涶液已如雨洗。

憑什麼啊?對了,就是顏值不如人唄!

如果說憑顏值可以獲得水果,非常可笑。那麼下面我介紹的這位,憑顏值可以干涉朝政,甚至能掌握皇權,他就是董賢。

公元前一年,27歲的漢哀帝劉欣病死在未央宮。臨終前,他委董賢為大司馬,位三公之首。同時把傳國璽綬也親手交給了董賢,並握住他的手說:“”無妄以予人!”也就是把江山社稷和皇權都交給了董賢。

(哀帝與董賢)

董賢何許人也?為何年紀輕輕就能權傾天下,執掌朝政呢?

原來,劉欣不愛巾幗愛鬚眉,後宮只一後一昭儀二人,這在古代帝王裡是極其罕見的。董賢正是昭儀董氏的哥哥,哀帝為太子時就是他的侍從,生得嬌媚粉面,甚得哀帝寵愛。帝登基後,更是出則同車,入則同臥,二人如膠似漆。一日午休時,哀帝先醒過來,發現自己的衣袖被董賢身體壓住,不忍叫醒,遂命人用剪刀把衣袖剪斷了,這就是成語“斷袖之癖”的來歷,後人用它來代指同性戀。

身為皇帝,不近女色而戀男寵,自然也就無法傳宗接代,這在君神天下的漢代,是不能被理解的,更是讓太后宗室不能容忍的。可人們費盡心思,甚至把他抬著硬塞進皇后床上,都不能讓他動情。並且,他大肆封賞董家親戚,封侯拜將,甚至在為自己所修的皇陵旁邊專門修一座家陵,以示生死相依。朝中三公以下官員任免,令皆出董賢,可謂前古人,後無來者!

夠奇葩吧!靠顏值能混到董賢這個份上,宋玉潘安要自愧弗如了!

(哀帝與董賢)

隋唐之後,科舉取仕代替了之前的九品中正制,簡單來說就是不再靠裙帶關係或者舉薦方能入朝為官,而是要靠真才實學。這樣,普通寒門子弟本以為只要有學問,長相醜些也可以登科入仕了。

但是錯了!經過一級一級考試之後,最後有一場由皇帝和考官主持的殿試,就是在宮殿裡進行面試。面試的內容主要是“身言書判”,身,即讓你走兩步,由皇帝審視一下你的身高長相。言,即和你交流一下看看口齒是否清晰,等等,所以說即使學問再高,長得不行或者結巴嘴還是不能當官的。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張居正就相貌奇偉,並且美髯垂胸,是典型的美男子。萬曆登基之初,宰輔高拱本應順利入掌內閣,可太后喜歡張居正的英俊魁拔,儘管高拱資歷豐富且為官清廉,可是相貌輸給了張居正,最終張居正成為首輔,卻也不孚後望,啟萬曆中興,成為一代名相。

由此看來,顏值有時候還真能成就大事!

(張居正像)


非非空


歷史上最著名的顏值即正義的案例!

“顏值即正義”是最近很流行的說法。一句在“長得好看”相關語境下的萬能口號:長得好看就是正義的代表,說什麼做什麼都是正確的!

——我不管,哥哥說什麼都好聽,畢竟顏值即正義!

現在人的審美標準趨同,無論對錯,只要看著順眼就支持。其實歷史上這樣的事情還少嗎?勝利者書寫歷史,掌握話語權,只要能夠撐到最後就是正確的。這何嘗不是一種廣義上的“顏值即勝利”!那麼從這個層面來講,史上最著名的“顏值即勝利”案莫過於這個:

是的,玄武門之變!

在這個事件中,李世民弒兄,殺弟,欺君,誑父,無論哪一件拿出來都是不折不扣的禽獸行徑,無論怎麼講都是不擇手段的卑劣行為!但是,那有怎樣,所有這些無損李世民在人們群眾心中“天可汗”的高大形象,他仍然是歷史上史詩級的英明領袖!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長的是在太“英俊”了。

登基前,李世民打了兩場仗,堪稱唐朝歷史上最重要的兩場:一是收復山西,消滅劉武周,宋金剛;二是洛陽之戰,一舉消滅當時北方雙雄的王世充,竇建德。這兩場仗,對於李唐王朝奪取天下,幾乎是決定性的。

登基後,他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此外,他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促進了民族關係的融合,穩固了邊疆,讓大唐王朝聲名遠播。

在唐太宗執政的627年至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治世局面,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就這些功績而言,他的顏值史上罕有,顏值即正義,誰也別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