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了這麼多年的咖啡,還不如別人倒掉的渣?

我出生在一個小城,小到什麼程度呢?小城到現在都沒有一家星巴克,唯一和咖啡有關的場所可能就是網咖了,門口偶爾上演著抓“吃雞”兒子回家吃飯的戲碼。

小城青年的咖啡啟蒙和愛情一樣晚,第一次“約會”是在大學旁的咖啡廳。她點了一杯意式濃縮,在她的建議下我點了拿鐵。喝第一口的時候我差點吐出來,雖然我極力掩飾,但還是被看穿。

我喝了這麼多年的咖啡,還不如別人倒掉的渣?

記憶中那家咖啡廳大概這個樣子

“拿鐵裡面大部分都是奶,還是不習慣的話你可以加糖”。那時的我還駕馭不了風花雪月,只能聽她娓娓道來。她說,藍山是最好喝的咖啡,我用力的攪拌著糖,用力地記住了這句話,還有她笑起來彎彎的眼睛。

大學四年我們終究還是沒有故事發生。畢業之後,她去了美國讀書,我考上了縣城的公務員。但是我決定留在青島工作,因為大城市的咖啡廳可以點到藍山。很多年後我才知道,原來“進門就要點藍山的人”處在鄙視鏈的最底層。

我喝了這麼多年的咖啡,還不如別人倒掉的渣?

所謂的咖啡鄙視鏈

那天在酒店約客戶,我幫他點了藍山,客戶搖搖頭:“一百一杯哪能點到真正的藍山,這裡的咖啡還不如我倒掉的渣。”他說最高級的咖啡叫COE(Cup of Excellence),國際組織每年都會評選,然後高價拍賣。

我又想起了遙遠的她,她已經拿到了美國的碩士學位,正在享受著Gap Year。她的朋友圈裡是全世界的美景,最新的一條是她在巴西的咖啡莊園。她說她正喝的那杯咖啡,幾天前還是長在樹上的阿拉比卡。

我喝了這麼多年的咖啡,還不如別人倒掉的渣?

地球另一端的阿拉比卡

我忍不住去想象,從一顆生豆到一杯咖啡是怎樣的體驗?從東亞到地球另一端的南美又是怎樣的體驗?但是我腦補不出來。看著藍天白雲下的她,那一刻我覺得她離我好遠,雲離我好近。

我想精神上離她近一點,哪怕只是自我安慰。我甚至也萌生了去巴西咖啡莊園的想法,我想喝上一杯真正的精品咖啡,要好過任何人的咖啡渣的那種!

看過機票之後,去巴西喝原產地咖啡的想法只剩下一半——喝原產地咖啡。我開始搜巴西莊園咖啡,還順手搜了一下COE(我真是膨脹了)。沒想到天貓上還真有,於是我半信半疑地開始調戲起客服。

我喝了這麼多年的咖啡,還不如別人倒掉的渣?

客服內心:MMP,這年頭做客服咋這麼難?

下單的第二天我收到了豆子,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識到我連咖啡機都還沒有。可能我只是需要拿豆子發一個朋友圈——“喜提巴西莊園COE 咖啡豆,馬上就能喝到傳說中的「卓越一杯」了。”

朋友圈下,那個“咖啡渣”客戶點讚了,評論了什麼又刪了。

她,點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