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北緯30度有什麼?有美景(之14:恩施博物館)

人們說,北緯30度是一條神秘而奇特的緯線。它神秘哪裡?奇特何處?2019年8月休假,在北緯30度的利川,真切地體會了一把北緯30度的美景、美食、美人、美事、美言……

拍攝於2019年8月27日12:57,湖北省恩施市中國土家族博物館、恩施州博物館

8月27日,早上到賓館樓下的早餐店時,代老師和湯老師己經先吃了,我一個人吃了油香、雞蛋、稀飯,花了十塊錢。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恩施文化廣場大氣

吃了早飯,乘坐公交車大約40多分鐘在恩施州文化廣場對面下了車,過街到了中國土家族博物館。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由此到博物館

恩施州文化廣場,有博物館、大劇院、文化館、規劃館。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中國土家族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既是中國土家族博物館,又是恩施州博物館。參觀並不要買票,但是,需要憑身份證登記。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武陵之音

走進博物館見到的是《武陵足音》,介紹的是土家族的起源。《武陵足音》陳列分為人類起源、巴人西遷、唐宋遺風、楚蜀屏翰、民俗風情等五個部分。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仙佛寺石窟位於湘鄂交界的來鳳縣翔鳳鎮關口村酉水河西岸,是目前土家族地區保存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石窟寺

該陳列擷取了最能代表和反映武陵地區人類文明、智慧的歷史文化遺產,通過文物及多種輔助展陳手段,展示了從建始直立人到各個歷史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況和社會面貌,再現了武陵地區人類形成、發展、壯大的整個歷程。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施州衛石碑

《武陵足音》陳列承載了大量的歷史信息,凝聚了不同時期民族文化之精髓,展現出巴族歷史的輝煌和土家文化的燦爛,體現出武陵地區少數民族歷史的悠久性、文化積澱的豐厚性、文化發展的多元性以及文化風格的和諧性。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永寧寺銅鐘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張關合渣介紹

合渣,又名懶豆腐,是恩施各族人民最為喜愛的食物之一,土家人有“辣椒當鹽,合渣過年”之說。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推磨磨漿

據介紹,張關合渣製作程序是:將黃豆洗淨泡脹後,連豆帶水磨成漿,架火煮開,然後放入新鮮的蘿蔔菜葉,就製成了一鍋乳白帶綠、香味可口的合渣。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張關合渣因宣恩一小集鎮“張關”而得名,相傳創始人為黃老太。張關合渣是將合渣煮好後加鮮湯配豬肉、仔雞、雞蛋等做成合渣火鍋。其口味純正,營養豐富,人稱“全價食料”。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土家人日常生活的場景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土法造紙作坊

在鄂西南地區,至今仍保留一些民間土法造紙的手工作坊,這些作坊一般由麻坑、碾房、榨房等組成,主要生產一種民間祭祀用的黃表紙,俗稱燒紙,又稱火紙。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以青竹為主要生產原料,其工序主要分為採料、漫泡、伴灰、搗漿、撈紙、榨紙、刮紙、曬紙等。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士法造紙保持傳統的手工操作方法,是目前土家族地區難得一見的原始手工作坊。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西蘭卡普,土家語,漢譯“土花鋪蓋”,是土家族民間的家庭手工織錦。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它是在木製斜腰織機上用紅、藍、青三色棉線為經線,自由選擇各種棉線、絲線作緯線,採用通經斷緯、反面挑織的方法制成,具有色彩豔麗、圖案清晰、質地堅韌、經久耐用等特點。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西蘭卡普的圖案題材廣泛,內容涵蓋土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定型的傳統圖案已達兩百餘種。正如溪州竹枝詞中所描繪的,“溪州女兒最聰明,絲挑錦被最有名。四十八勾不為巧,八團芍藥花盈盈。”足見西蘭卡普之精美。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儺(nuo),是一種古老、奇異而又神秘的文化現象,它包括了儺儀、儺祭、儺舞、儺戲、儺藝等。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其中儺戲因內容豐富、表演時間長,有酬神娛人的功能,所以一直被人津津樂道,流傳久遠。恩施儺戲藝術形態原始古樸,流行在三岔鄉一帶的“還壇神”,有一套完整的祭儀,俗稱“二十四戲”,又稱“二十四堂法事”。面具是儺戲的重要特徵與表現形式。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表演時,巫師們戴著各種神的面具,載歌載舞進行表演。面具作為一種神的物化符號,被認為是人、神溝通的橋樑。面具又是表演時區別人物的重要標誌,分為生、旦、淨、醜四行,其中以淨角面具最有特色,形象猙獰可怕,有雙面神、三面神等。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土家族服飾。土司時期,土家族服飾男女不分,皆為一式,頭裹刺花巾帕,衣服盡繡花邊。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改土歸流以後,服飾隨年齡、性別逐步有所區別。土家婦女上裝為矮領,右衽大襟,大袖的麻質或棉織短衫。老年婦女喜穿青藍布衣,中年婦女則喜穿粉紅和藍色的花衣。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男子服飾相對簡單,青年喜穿對襟衣,衣袖小而長,胸前佈扣對排,俗稱“蜈蚣扣”;腰纏繡花板帶;褲短而大,褲頭鑲有白色布條。中老年人衣袖大而短,對胸開襟,無衣領,纏白腰帶。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吊腳樓是土家族地區普遍使用的一種以穿鬥式木構架為主要結構的民居建築形式。它依山而建,分臺而築,正屋落地,廂房懸空,具有“佔天不佔地,天平地不平”的建築效果。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吊腳樓有單吊式、雙吊式、四合水式、二層吊式等多種形式,列置一般為一正兩廂、一正一廂。房頂採用懸山和歇山,四角簷牙高啄,上翹魚尾,下吊金瓜,廊圈由欄杆環護。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整個構架,均以榫卯相銜,無釘無栓,無論梁、柱、坊、板、椽、檁、榫,均以木材加工而成,屋面蓋小青瓦或杉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充滿著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女兒會,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傳統節日,最早流行於恩施石灰窯、大山頂一帶,每年農曆七月十二,青年男女梳妝打扮,濃妝豔服,都來趕會,尋找意中情人。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女兒會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過程中,自發形成的以集體擇偶為主要目的節日盛會,被譽為“東方情人節”。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生態恩施”展館

《生態恩施》陳列圍繞鄂西林海、華中藥庫、能源基地、世界硒都、礦產寶庫、恩施特產等六大主題,全面而生動地介紹了恩施地區珍貴的自然資源和物產資源。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該陳列通過大型模擬景觀、數碼影像技術等手段,營造了一個極富恩施地域特色的空間氛圍,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展覽使觀眾能輕鬆愉悅地獲得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引發其對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深度思考,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油然而生。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這個展館裡,展示了恩施的土特產,包括各種天麻、硒產品、柏楊豆乾等。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走出博物館,來到了恩施規劃展覽館。展覽館通過體驗感、互動性的展示手段。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規劃館展示了恩施州古城舊貌、發展成就、特色產業,展示了恩施山水園林城、民族風情城、生態旅遊城、區域中心城、交通樞紐城。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凸顯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建築特徵的復原民居同樣令人驚歎不已。其中,迎恩門將地下深槽大宋柳州復原模型與兩面牆體動態影像結合,講述了恩施州城的歷史。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土司城以土司城門造型為載體,演繹著土司文化和土司制度;板壁街以巴楚文化活化石的土家吊腳樓的建築風貌為載體,通過展板、模型、多媒體等手段,展現了恩施風情濃郁的傳統文化。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聚焦發展成就展區,恩施州的今昔對比、恩施名橋、規劃歷程等展項一一呈現,以猶如一彎清水穿城而過的造型攜帶著一派欣欣向榮的現代城市氛圍,描繪著時代的華章。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恩施名橋片段,選取了恩施的百年老橋、天生橋、世界之最等典型代表,將橋樑模型融入城市情景,以此突出橋樑在恩施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展館的4D影院、建設成就和旅遊發展宣傳片,動感地展示了恩施州的昨天、今天、明天。它既是恩施特殊的城市名片,又是集古韻風情與現代感觀的城市客廳。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縱觀整個展覽館,不管是昔日的古城舊貌還是現代的城市新風,無一不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恩施的獨特魅力,每一個來到展館的觀眾都在展館裡見證著恩施從古到今的城市變遷。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登上具有民族特色的風雨橋造型看臺,呈現在面前的是487平方米恩施州城全景沙盤模型。總體規劃實體模型,呈現了恩施州城“一帶兩翼雙區”的城市格局,形象地展現了恩施州城發展規劃情況。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這一風雨橋沙盤觀看區是依照恩施土家族風雨橋的造型進行同比例縮小復原,巧妙的利用了建築獨有的特徵,同時配以沙盤及LED屏幕聲光電效果,打造出獨有的恩施沙盤體驗區,是恩施規劃館整館的主秀區。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以水紋燈和半景畫展現出來的濃縮版的未來生態的“親水走廊”,以影像與動感平臺相結合,體驗在跌宕起伏清江中放排漂流的驚險歷程的“清江放排”。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六角亭實物模型,結合弧幕投影,體驗恩施人文風光、山水風情的“走進畫卷”。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融合青花瓷元素,打造觸摸互動茶碗,將茶碗、燈箱展板及實物模型相組合的“特色產業”展項等等,無一不吸引著觀眾的駐足。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展館還展示了恩施特色產業、高新產業、交通、城市建設等內容。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恩施擁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獨立硒礦床”“ 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以及超聚硒植物恩施"堇葉碎米薺"三大世界級資源,硒礦、硒土壤、硒礦泉水蘊藏量豐富,硒含量適中以上土壤佔全州國土總面積的95%,富硒以上含量土壤佔53% ,具有全面發展硒產業、提供安全健康補硒途徑的優勢。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富硒土壤區生長的農產品中有機硒含量是其他富硒地區的幾倍至幾十倍。2011年9月,國際人與動物微量元素大會學術委員會授予恩施“世界硒都”榮譽稱號。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恩施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恩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展示了2018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恩施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還介紹了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從展覽館出來時,已經是14:55。乘坐公交車回賓館。我們在恩施民俗街么妹兒土家菜吃了午飯,三人點了香菇炒肉、冬瓜排骨湯、番茄炒蛋三個菜,共消費63元。

「鹿眼視界 • 風光無限」之31   恩施博物館

下午,乘D3057從恩施16:41到南充的動車,車上不少父母、婆婆爺爺帶著小孩乘坐這趟車。小孩兒們一會兒唱,一會兒跳,一會兒鬧,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彷彿載了一車麻雀,20:20到了南充,完成了這趟北緯30度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