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的中學生,必須每天誦佛經,卻又可以談戀愛,能在課堂上接吻

泰國的中學生(包括初中生與高中生),無論是在公立學校,還是在民辦學校,男生和女生都必須成為家庭信佛的小居士,每天必須誦佛經,否則就會受到學校的處罰;然而同時,男生和女生可以自由、自在、自願地成為戀愛的小情侶,甚至在課堂上公開地親個嘴、接個吻,都不會受到學校的處罰。

此國的中學生,必須每天誦佛經,卻又可以談戀愛,能在課堂上接吻

泰國是東南亞的著名的佛國以及華僑聚居國,泰國的教育制度是奇妙的文化綜合體,融匯了佛學、中華儒學、西方社會開放式教學這三方面的廣泛影響。

縱觀古今,泰國的教育源於佛教。僧人在泰國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對教育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每年,僧人會定期到學校宣揚佛理,教導學生;而每逢新年,學校的學生們則會準備很好的食物和日用品,佈施給僧人。泰國的幾乎每個家庭、每個學校,都設置有佛龕和佛像;中學生們與成年人一樣,每天都要主動拜佛。每天早晨,各個學校都會舉行“升國旗、唱國歌、誦佛經”這樣“三位一體”的固定儀式:在升國旗的環節,每個學生都得面向國旗,保持站立姿勢,大聲唱國歌;接著是誦佛經的環節,學生們雙手合十,誦經祈禱,其誦經的內容在整個泰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學生們則須站立誦唸一遍佛經,接著唱國歌,然後才可以回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生們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如此儀式,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對佛學的虔敬之意。泰國的教育雖然源於佛教,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華儒學的深刻啟迪,包括愛國愛家、孝敬父母、尊師尊老、友善團結這諸多方面的積極薰陶。學生們必須學習禮儀規範(包括怎樣端坐,怎樣跪拜老師與長輩),學生們的動作必須符合禮儀規範,否則會被視為無教養的孩子。

此國的中學生,必須每天誦佛經,卻又可以談戀愛,能在課堂上接吻

泰國的節日比較多,學校的教育也與相關的節日結合了起來,例如:每逢父親節與母親節,學校都會邀請學生的家長到學校晤敘親情;學生則做好了禮物贈給父母,並和父母擁抱,表達感恩之情。

學校重視傳統美德在學生身上的傳承,指導學生恪守社會公德,彬彬有禮,樂於助人。學生們在學校裡、在社會上,都不會亂扔垃圾,更不會破壞公物。學生們見到老師的時候,要行“合十禮”問候;而從長輩旁邊走過的時候,則要低著頭,不能快步超過長輩;若需超過長輩,則需說聲“對不起”。諸如此類,都是學生們以實際行動而養成了良好的道德修養。

泰國的教育制度,也受到了西方社會開放式教學方法的影響。泰國的中學生都是早晨八點鐘之前到學校,下午四點鐘就可以回家了;學生們的學習壓力並不大,學校很少佈置家庭作業,更不安排“晚自修”;這樣的情形,著實會讓中國的中學生們羨慕了。

泰國政府甚至下達瞭如此政令:各個學校在每天下午兩點鐘之後停止一切文化課的教學,要利用這些時間給學生進行素質拓展教育,以免學生只會“死讀書”。這也就是說,學校不可實施“填鴨式”的教學,而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我思考的能力。

此國的中學生,必須每天誦佛經,卻又可以談戀愛,能在課堂上接吻

泰國的學校規章,對於中學生而言,既嚴格,又輕鬆。學校在若干個方面嚴格要求中學生:到學校必須穿統一的校服,必須有統一的髮型(男生必須剪“平頭型”短髮,初中女生要剪“娃娃臉型”短髮,高中女生的頭髮則不能超過肩膀,這就使得學生們個個都精神飽滿,確實有著學生的精氣神);中學生們不能帶手機到學校,不能做出有礙禮儀的行為舉動(包括不能在走路的時候吃食物),否則就會被老師批評,被學校處罰。

至於校規的輕鬆方面的內容,主要表現在師生的關係這方面。在校園裡,中學生們可以像朋友一樣跟老師聊天、拍照、開玩笑。在課堂上,如果有男女學生做小動作、交頭接耳、隨意走動、擅自互換座位,甚至以小情侶的身份親個嘴、接個吻,那麼,授課的老師一般都是輕描淡寫地勸誡幾句,不會嚴厲地批評、處罰學生。儘管如此,泰國的中學生身上還是有著很多優秀的品質。他們尊重長輩,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待人友善;他們熱愛藝術,動手勞作的能力很強,可以創作很好的藝術品;他們天性樂觀、愛玩愛鬧,唱歌跳舞的時候總是那麼神采飛揚,經常給成年人留下很多美好、快樂的記憶。

{本文由“錦鵲先生”原創,歡迎關注。配圖來源於網絡,圖片如有同似,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