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拱極門俗稱小北門,位於太原市杏花嶺區北大街72號。1998年始在原址上重建,建成近二十年一直未對外開放。在廣大群眾強烈呼籲下2019年底向公眾開放,疫情期間關閉。現在疫情緩解重新開放,平日每當路過此地抬頭仰望這座雄偉壯觀的城門樓都有上去看一看的衝動。得知已經開放的消息,我便在週日上午迫不及待騎車過去一探究竟。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重修後的拱極門(來源於網絡)

城門樓、城牆上去過不少,例如山海關城樓、西安城牆、平遙古城牆,新建的如大同古城牆、忻州古城牆等,每一座都是巍然屹立,各有特點。但對拱極門我卻情有獨鍾,因為它就在自己身邊,它的歷史關係到太原的歷史,每個人對自己生活城市的歷史都應該是非常有興趣。


在介紹拱極門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太原的歷史。下面只進行簡單敘述,也算作一個小小科普,如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各時期太原城所在位置(來源於網絡)

官方宣傳太原的建城史為2500年,根據的是創建於春秋末年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的古晉陽城開始。建城領導是晉國六卿之一趙鞅,也就是趙氏孤兒的孫子,具體實施者是他手下的家臣著名建築學家董安於。大概位置就是現在的晉源區晉源街道周邊。西晉末年幷州刺史劉琨進行了擴建,北朝、隋朝皆有強化。到了唐朝太原作為開國發家之地,歷代君王更是不斷增建擴建。到五代十國北漢時期晉陽古城已經成為方圓近二十平方公里固若金湯的城池。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匡胤之弟趙二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下晉陽城後惱羞成怒火燒水淹毀了晉陽城。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宋廷命大將潘美(楊家將中潘仁美原型,只是故事與事實完全不同)在古城廢墟東北三十多華里的汾河東岸唐明鎮基礎上新建宋太原城(今杏花嶺區和迎澤區部分)。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古晉陽城原址廢墟上新建太原縣城(也就是現在恢復重建的明太原縣城,面積只有晉陽古城的二十分之一)。明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三子晉王朱棡的岳父謝成在原有宋太原城的基礎上主持擴建,在東、南、北方向進行了擴建,形成了明太原城。擴建後的太原城垣一直到解放前基本上保留著原有格局。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明太原城內街巷圖


明太原城牆內夯以土,外包以磚,環以深溝大壕,周長24裡,厚二丈,高三丈五尺,即今新建路以東,建設路以西,北大街以南,迎澤大街以北範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開二門,共開八門,東為迎暉門(小東門),宜春門(大東門);南為承恩門(新南門),迎澤門(大南門);西為振武門(水西門)、阜城門(旱西門);北為鎮遠門(大北門)、拱極門(小北門)。城上四角建有角樓四座、小樓九十二座、敵臺三十二座,城牆垛口八千餘個,十分雄偉壯觀。


非常可惜的是在解放太原戰役中所有的城池建築均毀於戰火,只留下拱極門基座及西側殘垣斷壁和新建路和北大街交界處一部分城垣遺蹟。說到這裡說句題外話,太原城牆損毀是比較可惜,但是與之相比北京城牆的拆除更為可惜,太原城牆是在雙方交戰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被破壞,而北京城牆是在為了保護文物已經和平解放後被人為拆除,在這裡對不畏強權堅決保護北京古建的梁思成林微因夫婦表示敬意的同時對大文豪郭某人表示鄙視,對於郭某人這樣的什麼陵墓都敢挖的人還有什麼事幹不出來。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1937年日本佔領太原在首義門(承恩門)上

解放太原時被破壞,建國初期被拆除

原址改造為五一廣場(來源於網絡)

拱極門位於太原城的東北方向,是八門中唯一沒有更名的城門之一。“拱極”之意為拱衛北極星,在此即有拱衛北方之意,又有拱衛京都之意(京都北京正好在太原的東北方向)。復原後的拱極門保持了明代風格,磚木結構,三層四簷歇山頂樓閣式建築,城樓底層有金柱4根、簷柱16根、廊柱24根,上下各層以木梯相通,只是裡面還沒有完工,未向遊人開放。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身份登記後從此處拾階而上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城樓正面表面斑駁的廊柱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城樓背面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城牆上的一些簡介牌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在城牆上由西向東看城樓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在城牆上向城樓西邊看到的城牆表面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從門樓東側地面視角看城樓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城門正面仰視門樓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城門洞和上面“拱極門”三字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牆根底下載歌載舞進行晨練的市民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從城門裡小北門街看城樓

近日太原市府城文道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已由太原市住建局批准建設,涉及杏花嶺區的改造項目裡就有小北門街,改造後將會把拱極門、天主教堂、東三道巷歷史文化街區、壩陵北街民居等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串連。到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條歷史記憶深刻、文化味道濃郁、生活環境舒適的旅遊觀光線路。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改造後的小北門街效果圖(來源於網絡)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城拱極門”

牆上的保護文化遺產的標語

拱極門見證了太原的輝煌歷史和悠久文化,是太原人心中最依戀的一份情結,也是老太原人唯一能喚醒記憶的建築。正如上圖中標語所說,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也正如中國好市長耿彥波所說:“文化是城市的永恆力量”。一個有歷史有文化的城市才有內涵、有深度、有味道、有厚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