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31即將成為艦載機?機身迎來重大變化,塗上海軍灰!

一直以來,關於殲20與FC31誰才是中國第四代隱身艦載機的爭論可謂是經久不衰,然而就在最近FC31鶻鷹驗證機突然以新塗裝亮相,莫非,中國隱身艦載機之爭終於有了結果?

從此次曝光的照片來看,目前FC31鶻鷹驗證機距離真正的艦載機標準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在鶻鷹剛亮相的時候人們就發現這款驗證機前起落架採用了雙輪結構,這一設計可以讓戰鬥機承受更多的下降速率,也確實方便進行上艦改造。

FC-31即將成為艦載機?機身迎來重大變化,塗上海軍灰!

但是想要成為艦載機,可不僅僅只需要對起落架進行改動。就拿機翼來說,由於航空母艦的機庫和甲板空間有限,所以需要戰鬥機機翼擁有摺疊功能以節約空間,而此次曝光的鶻鷹驗證機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其採用的還是全段式襟翼,並不是為了方便摺疊而設計的兩段式襟翼。

其次是機翼面積,想要讓戰鬥機上艦,有一項指標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著艦速度,或者說低空低速的穩定性。由於航母甲板長度有限,所以能夠留給艦載機降落減速的距離非常短,都是憑藉攔阻索來強行給艦載機減速。

但是攔阻索和艦載機能夠承受的拉力也是有限的,眾所周知,速度越大,物體所攜帶的動能就越大,這就要求艦載機的著艦速度不能太快,否則會拉斷攔阻索或者艦載機的機體本身。

並且低空低速穩定性好的話,也比較方便飛行員更加更加平穩的操縱飛機降落。

FC-31即將成為艦載機?機身迎來重大變化,塗上海軍灰!

而想要讓戰鬥機的著艦速度慢下來,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提高升力,目前有兩個方法,對於鶻鷹這類常規佈局的艦載機來說,就是增加機翼面積。另一種則是使用鴨翼機,擁有鴨翼的戰鬥機先天低速性能就比較好。比如說我國殲15戰鬥機的原型蘇33,就是蘇27為了上艦多加了一對小翼提高頭部升力降低著艦速度。

以美國F35戰鬥機為例,美國海軍為了能夠讓F35戰鬥機上艦,就將基礎型號的F35A型戰鬥機機翼面積的42.7平米增加到57.6平米,足足多了30%,這就是美國海軍的F35c戰鬥機。

還有一點在於側彈倉,目前公開的鶻鷹驗證機普遍都沒有側彈倉設計,這也就意味著其不能掛在近距離空空導彈,美國海軍F35c艦載機同樣沒有設計側彈倉,這導致F35c如果想要掛載AIM9x格鬥彈的話必須使用外掛架,極為不方便不說,還會破壞隱身性能。

FC-31即將成為艦載機?機身迎來重大變化,塗上海軍灰!

而本身鶻鷹作為雙發中型機,兩臺發動機佔用了太多空間,其機腹彈倉容量就有限,如果沒有側彈倉的話,其能夠掛載的武器就要大打折扣了。與此同時,發動機也是個大問題,假如說鶻鷹驗證機能夠滿足以上成為艦載機的條件的話,必然產生一個後果,即戰鬥機重量會大幅度增加。

還是以美軍F35來說,其基礎型號F35A的空重就只有13.1噸左右,而作為艦載機的F35c戰鬥機的空重猛然增加到了15.6噸,足足多出了2.5噸!而鶻鷹驗證機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其空重為12.5噸,如果再做出以上改進的話,其重量恐怕不會低於F35c。

但是問題在於,目前鶻鷹採用的還是俄羅斯的RD93發動機,單臺推力才8.3噸左右,而F35c戰鬥機的F135發動機單臺推力超過18噸,也就是說鶻鷹兩臺發動機的推力加在一起都比不過F35c一臺,如今F35系列戰鬥機的機動性已經飽受質疑,除非鶻鷹更換更大推力的發動機,否則其機動性只會比F35c更差。

FC-31即將成為艦載機?機身迎來重大變化,塗上海軍灰!

其實從這些條件來看,殲20的確是比鶻鷹要更加適合上艦,其做出的改動也是最小的,殲20彈倉足夠大,油箱也足夠大,並且低空低速性能也很好,只需要做好起落架以及防腐蝕方面的改進即可。

總的來說,虎哥認為如果想要將目前的鶻鷹驗證機改造成為一款合格的艦載機的話,一是需要增加機翼面積,同時讓機翼能夠摺疊,二是需要更大的彈倉,三是換裝更大推力的發動機,並且考慮到航程問題,甚至還需要放大機體結構,以保證足夠的內油空間。

不過經過這樣一番改進,恐怕鶻鷹就要告別中型機的定位了,大洋對面的F35c戰鬥機就是如此,儘管是單發佈局,但是其最大起飛重量已經高達31.8噸,和殲15差不多,說是重型機也沒什麼錯。那麼問題來了,經過如此之大的改動,那鶻鷹還能夠被稱之為鶻鷹嗎?

在此寶寶們怎麼看呢?歡迎評論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