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稻草栽培大球蓋菇技術

【果蔬】稻草栽培大球蓋菇技術


大球蓋菇又名皺球蓋菇、酒紅球蓋菇, 屬於球蓋菇科,球蓋菇屬 。子實體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維生素 、礦物質和多糖等營養成分,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蕈菌之一。大球蓋富含蛋白質、多糖、礦質元素、維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質,氨基酸含量達1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齊全。大球蓋菇子實體粗蛋白含量為25.75%,粗脂肪為2.19%,粗纖維為7.99%,碳水化合物68.23%,氨基酸總量為16.72%,E/E+N及E/N比值分別為39.11%和0.64。礦質元素中磷和鉀含量較高,分別為3.48%和0.82%。生物活性物質中的總黃酮、總皂甙及酚類的含量均大於0.1%,牛磺酸和Vc含量分別為81.5和53.1mg/100g。大球蓋菇對小白鼠S-180肉瘤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達70%。

大球蓋菇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其栽培技術簡便粗放,它可直接採用生料栽培,具有很強的抗雜能力,容易獲得成功。其次,栽培原料來源豐富,它可生長在各種秸稈培養料上(如稻草、麥秸、亞麻稈等)。可以當作處理秸稈的一種主要措施。栽培後的廢料可直接還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其三,大球蓋菇抗逆性強,適應溫度範圍廣,可在4~30℃範圍出菇,適種季節長。其四,大球蓋菇由於產量高,生產成本低,營養又豐富,作為新產品一投放市場,就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

可利用當季即秋季的稻草,晚季稻草生育期較長,草稈的質地較粗硬,營養較豐富,用於栽培大球蓋菇,產菇期較長,產量也較高。稻草選用足幹,新鮮的。貯存較長時間的稻草,由於吸潮和黴菌作用有些養分已被分解,並隱藏有各種的害蟲,這些情況都會嚴重影響產量。例如,球蓋菇在新鮮的秸稈(麥稈)上,每平方米可以產菇12公斤,而使用上一年的秸稈每平方米只產鮮菇5公斤,而生長在陳腐秸稈上每平方米只產鮮菇1公斤。如果在秸稈中加入氮肥、磷肥或鉀肥,大球蓋菇的菌絲生長反而很差。因此,只要純稻草栽培即可以。


【果蔬】稻草栽培大球蓋菇技術


稻草栽培球蓋菇的操作程序

1、栽培季節選擇

江蘇和安徽一帶可用當季或前一年稻草作基質,利用大棚或是冬閒田栽培,在10—12月播種,3—6月份出菇。10—12月份溫度開時下降,適宜播種發菌,在12月份可出菇,保溫好的大棚可在1-2月份出菇,12月份播種需在3月中下旬出菇,6月份結束。

2、栽培場地選擇

秋冬時期溫度較低均以大棚設施栽培為主,在大棚栽培時,首先大棚需用遮陰度70%的遮陽網覆蓋大棚,兩邊膜掀起,使大棚溫度達25~28℃;大棚先整地作畦,在栽培場四周開好排水溝,整地作畦的具體作法是先把表層的壤土取一部分堆放在旁邊,供以後覆土用,然後把地整成壟形,中間稍高,兩側稍低,畦高10~15釐米,8米寬做3條畦,長150釐米為宜,畦與畦間距離40釐米。若在園林裡栽培,可根據園裡的地形因地制宜直接在畦上建菇床,為不影響樹木生長,可不翻土,將菇床建在兩棵樹的中間或稍靠近畦的一側,以便於果園管理。利用菜地大棚栽培球蓋菇時,因菜地土壤有機質多,病蟲害也較多,在整地作畦完成後尚未建堆之前應進行場地的消毒。在畦上和四周噴500倍的敵敵畏和百菌清,並悶棚10天達到殺蟲除菌的效果。

3、栽培料處理

(1)稻草浸泡吸水

現收割下的稻草也需曬到半乾時再浸泡。把乾淨水源引入水溝或水池中,不能用魚塘的水和臭水溝的水浸泡稻草。稻草先抖開,將稻草直接放入水溝或水池中浸泡,邊浸草邊踩草,浸水時間一般為2天左右。不同品種的稻草,浸草時間略有差別。質地較柔軟的早稻草,浸草時間可短些,大約36~40小時;晚稻草、單季稻草質地較堅實,浸草時間需長些,大約48小時。稻草浸水的主要目的一是讓稻草充分吸足水分,二是降低基質中的pH值,三是使其變軟以便於操作,且使稻草堆得更緊實。採用水池浸草,每天需換水1~2次,保持水清潔。除直接浸泡方法外,也可以採用淋噴的方式使稻草吸足水分。具體做法是把稻草放在地面上,每天噴水2~3次,並連續噴水6~10天。一邊噴淋一邊翻動稻草,使稻草吸水均勻。短、散的稻草可以採用袋或筐裝起來浸泡或噴淋。

對於浸泡過或淋透了的稻草,自然瀝水12~24小時,讓其含水量達最適溼度70%~75%。可以用手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一小把,將其擰緊,若草中有水滴滲出,而水滴是斷線的,表明含水量適度;如果水滴連續不斷線,表明含水量過高,可延長其瀝水時間。若擰緊後尚無水滴滲出,則表明含水量偏低,必須補足水分再建堆。

(2)草料預發酵處理

在白天氣溫高於26℃以上時,為防止建堆後草堆發酵、溫度升高而影響菌絲的生長,需要進行稻草的預發酵處理。具體做法是將浸泡過或淋透的草放在較平坦的地面上,堆成寬約1.5~2米、高1~1.5米的長度不限的草堆,要堆結實,隔3天翻一次堆,再過2~3天即可移入栽培場建堆播種。

預發酵在實際栽培中可通過分步操作結合進行,即浸透的草從水溝中撈起後即將其成堆堆放,一方面讓其瀝去多餘水分,另一方面適當延長時間,讓其發酵升溫,過2~3天再分開分別建堆。採用此法進行時,應注意掌握稻草的含水量,尤其是堆放在上層的草常偏幹,一定要補足水分後才能播種建堆,否則會造成建堆後溫度上升,影響菌絲的定植。

(3)建堆播種

早秋溫度較高時栽培,草料厚度可以薄些20—30釐米以便散熱,12月份播種可建堆30—40釐米。每平方米用乾草量25~35公斤,使用稻殼或木屑種用種量600~700克,如用小米菌種每平米只要400克,隨著用種量增加,播種期縮短,出菇期提早。建好堆時將種子撒播於草料上,抖動草料讓種子撒落於草料間,草料表面可以撒上一層薄土用於保水、遮光和壓緊草料。噴水於土層上時應注意以水不滲入料內為度。

4、發菌管理

(1)溫度調控

大球蓋菇在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堆溫22~28℃,建堆播種後1~3天,菌種萌發,堆溫一般會稍微上升。因此要控制堆溫在30℃以內,防止燒菌。當堆溫在20℃以下時,在早晨及夜間應加厚草被,並覆蓋塑料薄膜,待日出時再掀去薄膜。若因稻草浸水時間過短,或吸水不均勻,在建堆後的2~3天,堆溫將明顯升高,可能超過32℃。此時,應將草堆的上半部分翻開,再適當灑水,過2~3天后,再把草堆重新整理好,再補種一部分菌種。如果堆溫較高,但不超過30℃,只需把覆蓋物掀掉,並在草堆中心部位間隔打個洞,洞深到畦底部以利透氣散熱。

(2)溼度調控

在建堆前稻草一定要吸足水分,這是保證菇床維持足夠溼度的關鍵。播種後的20天之內,補水只是噴灑在覆蓋物上或是在大棚土面澆水,培養料的含水量為70%~75%,空氣中的相對溼度為85%~90%。

播種20天后菇床上的菌絲量已明顯增多,佔據了培養料的1/2以上,如菇床表面的草乾燥發白時應適當噴水。菇床的不同部位噴水量也應有區別,菇床四周的側面應多噴,中間部位少噴或不噴,如果菇床上的溼度已達到要求,就不要天天噴水,否則會造成菌絲萎縮衰退。

(3)光線調控

發菌期球蓋菇菌絲不需要光線,栽培場要求遮陰度較高,只有在出菇期,可以以散射光照射菇床對子實體形成有促進作用。但是,如果較長時間的太陽光直射,造成空氣溼度降低,會使正在迅速生長而接近採收期的菇柄龜裂,影響商品的外觀。

(4)發菌期調控

在溫度22—28℃階段,菌絲培養時間25~35天;在溫度15—25℃階段,菌絲培養時間40~50天;因此,在秋季播種要注意降溫,在冬季要注意保溫升溫,保證發菌安全才有產量和質量。

5、覆土處理

播種後30天左右,菌絲已近長滿培養料,這時可在草料表層進行覆土。有時表面培養料偏幹,看不見菌絲爬上草堆表面,也可以挖開料面,檢查中、下層料中菌絲,若相鄰的兩個接種穴菌絲已快接近,這時就可以覆土了。若是建堆播種時已經覆上一層薄土,第二次覆土時就可在菌絲長透料時再覆土。一般情況下,大球蓋菇菌絲在純培養的條件下,儘管培養料中菌絲繁殖很旺盛,也難以形成子實體,或者需經過相當長時間後,才會出現少量子實體。但覆蓋合適的泥土並滿足其適宜的溫溼度,子實體可很快形成。

(1)覆土材料選擇

覆土材料要求肥沃、疏鬆,能夠持(吸)水, 腐殖土具有保護性質,有團粒結構,適合作覆土材料。如果使用50%的腐殖土加50%泥炭土,pH值5.7可作為標準的覆士材料。實際栽培中多就地取材,選用質地疏鬆的田園壤土。這種土壤土質鬆軟,具有較高持水率,含有豐富的腐殖質,pH值5.5~6.5。森林土壤也適合作覆土材料。鹼性、粘重、缺乏腐殖質、團粒結構差或持水率差的砂壤土、粘土或單純的泥炭不適於作覆土材料。

(2)覆土方法

把預先準備好的壤土鋪灑在菌床上,厚度2~4釐米,最多不要超過5釐米,每平方米菌床約需0.05立方米土。覆土後必須調整覆土層溼度,要求土壤的持水率達36%~37%。土壤持水率的簡便測試方法是用手捏土粒,土粒變扁但不破碎,也不粘手,就表示含水量適宜。

覆土後較乾的菌床可噴水,要求霧滴細些,使水溼潤覆土層而不進入料內。正常情況下,覆土後2~3天就能見到菌絲爬上覆土層,覆土後主要的工作是調節好覆土層的溼度。為了防止內溼外幹,最好採用噴溼上層的覆蓋物。噴水量要根據場地的乾溼程度、天氣的情況靈活掌握。只要菌床內含水量適宜,也可間隔1~2天或更長時間不噴水。菌床內部的含水量也不宜過高,否則會導致菌絲退縮。

6、出菇管理

菌絲長滿且覆土後,即轉入生殖生長階段。一般覆土後15~20天開始出菇。此階段的主要工作的重點是保溼及加強通風透氣。

大球蓋菇出菇階段空間的適宜相對溫度為90%~95%。氣候乾燥時,要注意菇床的保溼,通常是保持覆蓋物及覆土層呈溼潤狀態。結合檢查覆土層的乾溼情況,用噴霧的方法保溼。若覆土層乾燥發白,必須適當噴水,使之達到溼潤狀態。噴水切不可過量,多餘的水流入料內會影響菌床出菇。另外,還要抽查草料內的含水量,要求菌絲吃透草料後,稻草變成淡黃色,用手捏緊培養料,培養料既鬆軟,又溼潤,有時還稍有水滴出現,這是正常現象。倘有黴爛狀或擠壓後水珠連續不斷線即是含水量過高,應及時採取下述補救措施,防止水分過高。

(1)停止噴水、掀去覆蓋物,加強通氣,促進菌床中水分的蒸發,使覆蓋物、覆土層呈較乾燥的狀態,待堆內含水量下降後,才採取輕噴的方法,促使其出菇。

(2)開溝排水,儘量降低地下水位。

(3)從菌床的面上或近地面的側面上打數個洞,促進菌床內的空氣流通。在菌床上有大量子實體發生時,更要注意通風,特別是採用塑料保護棚栽培,需增加通風次數,延長通風時間,有時可長達1~2小時。而在柑桔園栽培,空氣新鮮,可不必增加通風次數。場地通氣良好,長出的菇菇柄短,菇體結實健壯,產量高。

大球蓋菇出菇的適宜溫度為12~25℃,當溫度低於4℃或超過30℃均不長菇。不同的季節大球蓋菇的出菇期表現差異較大。在10月播種,12月份可出菇。而深秋或冬季播種,整個生長期明顯延長,其出菇期也會相對延長。為了調節適宜的出菇溫度,在出菇期間可通過調節光照時間、噴水時間、場地的通風程度等使環境溫度處於較理想的範圍。長菇期間,若遇到霜凍,一要注意加厚草被,蓋好小菇蕾,二是要少噴水或不噴水,防止直接受凍害。氣溫低於0℃,菇蕾受到乾冷風,特別是西北風襲擊,可造成凍害。採用大棚栽培,即使是連續低溫一般均不會造成凍害。深秋或冬季播種建堆,菌絲生長顯得很緩慢,但霜凍低溫對菌絲體來說,並不產生凍害,可以安全過冬。

7、病蟲害控制

大球蓋菇抗性強,易於栽培。由於發菌和出菇期多處於秋冬春低溫季節,病蟲害相對減少。但在出菇前,偶爾也會見到一些雜菌,如鬼傘、盤菌、裸蓋菇等競爭性雜菌,其中以鬼傘較多見。大球蓋菇的栽培過程,較常見的害蟲有蟎類、跳蟲,菇蚊、螞蟻、蛞蝓等。現將主要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1)鬼傘常發生在播種於10月份溫度偏高,在菌絲生長不良的菌床上或使用質量差的稻草作培養料栽培時發生。

(2)常見蟲害的防治措施

①選好場地,不要在白蟻多的地方栽培球蓋菇。場地不要連作宜輪作,以免造成害蟲滋生。

②栽培場或草堆裡發現蟻巢要及時撒藥殺滅。若是紅螞蟻,可用紅蟻淨藥粉撒放在有蟻路的地方,螞蟻食後,能整巢死亡,效果甚佳。若是白螞蟻,可採用白蟻粉1~3克噴入蟻巢,約經5~7天即可見效。

③蛞蝓喜生在陰暗潮溼環境,因而應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廕庇度在50%~70%的栽培場。對蛞蝓的防治,可利用其晴伏雨出的規律,進行人工捕殺,也可在場地四周噴10%的食鹽水來驅趕蛞蝓。

8、產品採收

球蓋菇比一般食用菌個頭大,單朵重可達60克左右,最重的可達2 500克,直徑5~40釐米。子實體從現蕾,即露出白點到成熟大約需5~6天,隨溫度不同而表現差異。在低溫時生長速度緩慢,而菇體肥厚,不易開傘。相反在高溫時,表現朵型小,易開傘。整個生長期可收3潮菇,一般以第2潮的產量最高。每潮菇相間約15~25天。

當子實體的菌褶尚未破裂或剛破裂,菌蓋呈鐘形時為採收適期,最遲應在菌蓋內卷,菌褶呈灰白色時採收。若等到成熟,菌褶轉變成暗紫灰色或黑褐色,菌蓋平展時才採收就會降低商品價值。不同成熟度的菇,其品質、口感差異甚大,以沒有開傘的為佳。

達到採收標準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體的下部,輕輕扭轉一下,鬆動後再向上拔起。注意避免鬆動周圍的小菇蕾。採過菇後,菌床上留下的洞口要及時補平,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殘菇,以免腐爛後招引蟲害而危害健康的菇。採下來的菇,應切去其帶泥土的菇腳。

9、銷售加工

(1)鮮銷:採收的鮮菇去除殘留的泥土和培養料等汙物,剔除有病、蟲菇,放入竹筐或塑料筐,儘快運往銷售點鮮銷。鮮菇放在通風陰涼處,避免菌蓋表面長出絨毛狀氣生菌絲而影響商品美觀。鮮菇在2~5℃溫度下可保鮮2~3天,時間長了,品質將下降。

(2)乾製: 脫水乾燥的大球蓋菇,香味濃,口感好,開傘菇採用此法加工,可提高質量。也可採用焙烤脫水,用40℃文火烘烤至七八成幹後再升溫至50~60℃,直至菇體足幹,冷卻後及時裝入塑料食品袋,防止幹菇回潮發黴變質。

(3)鹽漬可以參照鹽水蘑菇加工工藝,採用鹽漬的方法加工大球蓋菇。大球蓋菇菇體一般較大,殺青需8~12分鐘,以菇體熟而不爛為度,視菇體大小掌握。通常熟菇置冷水中會下沉,而生菇上浮。按一層鹽一層菇裝缸,上壓重物再加蓋。鹽水一定要沒過菇體。鹽水濃度為波美22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