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構建更加滿意的工作和生活?

你好,我是舒晗,今天舒晗推薦的書是《遠見》,副標題是“如何規劃職業生涯3大階段”。

國際慣例,先曬豆瓣評分。

《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構建更加滿意的工作和生活?

豆瓣7.7分,並不算高,舒晗讀了以後覺得這個打分也是比較客觀的,硬傷是裡面有太多不可複製的案例,依舊是濃濃的美式雞湯範兒,但這本書前半部分的可讀性相當高。

所以這本書適合精讀理論部分,略讀案例部分,如此,則不失為一本不錯的職場生涯規劃書籍。

本書作者布賴恩·費瑟斯通豪,是奧美互動的全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奧美互動是個啥公司其實不重要,有趣的是作者走上職業生涯導師這條路子的原因,是給員工開展內部培訓時,發現大家對職業發展主題的內容熱情得不得了……

後來他去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等學校商學院講課的時候,講課也是一半時間用來講專業,一半時間用來分享職業生涯管理的想法。

可見大家都對職業生涯規劃很感興趣。

確實,職場畢竟是貫穿我們一生大半時光的主題之一。無論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剛剛走上管理層的骨幹,又或者是即將退休的職場老人,都在不同的階段面臨不同的課題。

《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構建更加滿意的工作和生活?

大多數人走在錯誤的職場道路上

布賴恩一針見血地指出,各個年齡層的大部分人都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近在眼前的下一步上,而不是整條路徑。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更在意老闆下週會不會給我加薪,或是最近老闆總是讓我給同事補臺怎麼辦?之類的近在眼前的問題,而不是放眼到整段職業生涯,在四五十歲時有更好的選擇。

我們都把職業生涯當成一場短跑比賽。

而布賴恩說,這是一場至少長達45年的馬拉松。

布賴恩把職業生涯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前期的15年):加添燃料,強勢開局

這一階段是初出茅廬,樹立良好工作習慣,找到自己長板和熱情所在,探索並補足自身短板。

  • 第二階段(中段的15年):聚焦長板,達到高點

這一階段補足短板已經難上加難,更好的辦法是專注於長板,與能夠彌補你短板的人為伴。

  • 第三階段(最後幾年):優化長尾,持續影響

與傳統的“退休了就沒有奮鬥意義”的觀念不同,本書認為,這個階段是從執行或領導的角色轉變成顧問或輔助的角色,依然可以持續發揮影響力。

《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構建更加滿意的工作和生活?

可持續職業生涯的必備燃料

相信很多人都和舒晗有同樣的體會:職場混久了,覺得“後繼無力”,沒有特別有競爭力的“長板”,也不知道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哪裡。

布賴恩說,那是因為在第一階段,沒有儲備足夠的“職場燃料”。

聰明的職業策略是: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積累職場燃料並不斷更新,同時精明地消費它們。

那麼所謂的“職場燃料”都有哪些呢?

首先是“可遷移技能”。

  • 可遷移技能是你在職業生涯中獲取並擁有的各種基本能力。

聽上去拗口,其實說白了,可遷移技能就是擱哪都能用的技能,哪怕你從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從一個行業換到另一個行業,都能依靠的能力和基礎。

比如寫作和演講的能力——能把自己的想法精準而有說服力地表達出來,是哪個行業都需要的基本技能。

比如分析和制定解決方案的能力——很多職場面試都是開放式問題,面試官並不在意答案是什麼,他們更關心面試者如何切入這個問題。

還有完成任務的能力——你的執行力如何?是否能夠合理分解計劃、預估進度並順利地完成任務?

除此之外,還有搜索信息的能力、與同事上司相處的能力等等,都是可遷移的能力,需要有意識地重點培養。

特別是職場新人,在第一階段就有意識地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儲備此類能力,能讓自己的整個職場生涯都受益匪淺。

《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構建更加滿意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是“有意義的經驗”。

  • 有意義的經驗可以讓你在職業生涯中既成為複合型人才,又很穩健。

舒晗的理解,有意義的經驗其實就是經歷的多樣性,確保自己能夠擁有適應性和靈活度。

前幾年有條新聞,某個收費站撤銷以後,收費員表示,除了收費自己什麼都不會。像這個收費員的職業生涯,就太脆弱了,經不起任何變故。

當然,多樣性的職場經驗並不意味著你要不停跳槽換公司,嘗試不同的工作。只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在同一家公司,甚至同一個崗位,也能學到不同的技能和方法。

重點是,你要勇於嘗試不同的事情,試驗不同的做事方法。

當你接到一個從未試過的工作任務時,別急著說“我不會”,用“我試試”來代替。

當你發現同事有更好的工作方法時,保持好奇和學習的心態,學到就是賺到。

當有一個新的崗位需要你時,勇敢挑戰未知。

這些都將成為你寶貴的經驗,成為支撐你職場生涯的2號燃料。


《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構建更加滿意的工作和生活?

3號燃料是“持久的關係”。

  • 進入職場後,每個人的周圍都會有越來越多的關鍵人物和團體,他們組成了我們職業生態系統。布賴恩建議,
    要定期盤點自己的職業生態系統,確保它們為你提供的是正向支持。

1.聯繫人:這是職業生態系統的最基礎部分,是未經改良的原料,你有多少聯繫人,同事、校友、客戶?你最近有建立過新的關係嗎?

2.專家團:專家團擁有特殊的知識,能為你的難題提供專業知識和最佳解決方案。舒晗的體會,特別是職業生涯中期,有一幫能幫助你解決任何難題、補齊職業短板的夥伴,是讓自己能夠聚焦長板的最好後盾。

3.關鍵同事:是對你的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力的5-10個人。比如你的上司、強力支援你的下屬、合作密切的同事等等,定期盤點你的黃金人際關係,問問自己,他們會支持你邁出下一步嗎?

4.支持者:支持者是在職業生涯中幫忙提建議、擁護你、激勵你的導師和幫手。他們通常為數不多,大概不到5人。是誰教會你如何思考?是誰激勵你、鞭策你,幫助你踏出關鍵的一步?

《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構建更加滿意的工作和生活?

4大黃金問題

如何判斷自己的職業生涯是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的呢?

你可以常常問問自己以下4個問題:

  • 我是否正在學習和成長?
  • 我是否正在對某些人、現在的公司,乃至整個社會擁有影響力?
  • 我體驗到樂趣了嗎?
  • 我是否得到了適當的獎勵,並創造了經濟價值?

當然,這四大方面未必都是滿分,你可能會在某個階段更注重學習和成長(比如新手期),而在某個階段更在意獎勵(中年打拼期薪水就很重要),重點是要定期評估職業生涯中的重要動力來源,從而保持自己對職業生涯的滿意度。

而這一切的落腳點,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

構建一段成功的職業生涯的目的並不僅在於找到你熱愛的工作,而是建立起你熱愛的生活。


你贊同這本書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討論你的觀點和看法~

我是舒晗,專注閱讀,分享思考。如果覺得有用,歡迎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